歷史上廣西省的省會在桂林市,1950年後,為何遷到了中部的南寧市?

羅鎮鴻


廣西省的省會不僅僅變更了一次,歷史上廣西的省會一直在桂林與南寧來回變更,總共三次,直到1958年才最終定型。

廣西省發展歷史悠久,古代省會搬遷就不說了。但是在近代20世紀初以來,廣州的省會竟又變更三次,這是為何呢?

第一次變更原來是有人“動了手腳”

近代廣西省會第1次變更是1912年,由廣西桂林先到南寧,而主持變更的人就是中華民國舊桂軍閥領袖陸榮廷。

陸榮廷之所以要把省會變更到南寧,除了因為桂系軍閥勢力強大,阻礙自己的政治地位發展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悲慘的遭遇。

陸榮廷出生於廣西南寧,家徒四壁,父親靠耕田和打短工維持整個家庭,是家中唯一的頂樑柱。但是因為父親被誣陷與太平軍勾結,被毆打致死,而母親也隨之改嫁,陸榮廷只能跟隨養母生活。

可能是養母家出了狀況,陸榮廷又去尋找母親。但是不久母親便離世,他只能輟學乞討街頭,風餐露宿。對於陸榮廷來說,在母親送他上私塾的日子是他童年最美好的時光,所以自己有所成就時就又回家鄉去了。


在陸榮廷的暗地操作下,廣西省會就從桂林遷到南寧了,這是近代以來廣西省會第一次變更。而第二次變更是在1936年,又從南寧遷回了桂林。

因形式所迫而進行的第二次變更

很多人都說這次也是由當時新的桂系領袖操縱的,但是其實這次變更確實是高瞻遠矚,如果廣西沒有把省會從南寧遷回桂林,那麼廣西可能就全部淪陷了。

1936年,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廣西桂系領袖決定將省會遷回桂林。主要原因是由於南寧靠海,海路與陸路交通地帶。如果日軍從西南入侵,一定先打的是南寧。

廣西距離國民黨陣地南京遙遠,兵力來不及補充,南寧可能迅速淪陷。但是桂林不一樣,桂林屬於廣西內陸地帶。與湖南、貴州兩省較近,方便調遣湘、黔兩省兵力援助。

後來日本攻打廣西省時,10天之後確實攻陷了南寧。由此可知,日本對攻陷南寧早就是蓄謀已久之事。幸好當初遷回了桂林,不然整個廣西省就真的迅速淪陷了。


而桂林因是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有利於躲避日軍瘋狂轟炸,保存軍隊實力。桂林也多山地,有利於與日軍周旋,是天然的防禦基地。所以當初再次把廣西省會遷回桂林是正確的選擇。

鞏固政治與發展經濟的需要

1950年,廣西省會又將省會由桂林遷回了南寧。雖說桂林是防禦最佳地帶,但卻不是能夠統籌全局,帶動廣西省經濟發展的最佳城市。

建國之後,面對國內國外的壓力,我國需要強化國防與發展經濟。為了推動廣西省的發展與鞏固邊疆地區,於是又將廣西省會遷回南寧。

從地理位置上看,桂林處於內陸,地形以多山為主,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經濟。南寧靠海,陸路與海路交通比較便利,對周邊地區經濟輻射作用比較大。

而南寧地處廣西南部,對於鞏固廣西南邊邊疆地也具有強大的作用,所以把廣西省會遷回南寧是為了發揮南寧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進一步推動廣西省的發展。
1958年,廣西省取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府為南寧,自此不再變更。廣西省府的每一次變更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廣西省進一步發展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史之策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華南六省之一,其省會曾長時間在桂林,後來搬遷到南寧,今天丸子給大家講講廣西“省會”為什麼會曾在兩個城市之間跳來跳去。

廣西之名始於宋代,宋朝時廣南路有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

1.桂林(1363~1912年,549年)

廣西之名出自宋太宗宋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為15路,將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這就是廣西的來歷,此時廣南西路的治所在靜江府(今桂林)。

蒙古人滅宋後,將廣南西路併入湖廣行中書省。到了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朝政府始設廣西行中書省,治靜江府(今桂林),此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朝建立之後,將廣西省改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將靜江府改為桂林府(今桂林),治所仍在桂林。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仍承明制,只不過將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

清朝末年,中法戰爭清政府不敗而敗,法國遂佔領越南。為了加強對法屬越南的邊防,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和廣西巡撫林紹年上表朝廷,要求遷省於南寧。清政府沒有同意這個請求,但是同意把廣西提督府遷入南寧。

2.南寧(1912~1936年,24
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滅亡。廣西省會遷往南寧又舊事重提,1912年2月,南寧武鳴人陸榮廷當上了廣西都督,獨攬廣西軍政大權。上臺之後就著手將省會從桂林遷往南寧。不過當時有很多廣西官員反對,甚至形成了兩個勢不兩立的“桂林議會”和“南寧議會”,爭論持續白熱化。

1912年10月17日,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表決同意將省會遷往南寧,雖然當時有些部門以繼續停留在桂林作為抗議,但是終究還是遷往了

南寧,1915年5月獲得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的批准。

3.桂林(1936~1950年,14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迫於形勢決定與桂系握手言和。1932年,李宗仁、白崇禧主政廣西。出於抗戰的準備和安全的考慮,1936年廣西又將省會遷回了

桂林

4.南寧(1950~至今)

1949年12月11日,廣西全境解放,1950年1月,南寧正式被確定為解放後的廣西省會

。1958年3月5日,廣西建立省一級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首府為南寧市

PS.插曲—柳州

1950年6月,有關人員曾提出柳州地處廣西地理中心,有鐵路通過,交通便利。從交通條件、產業基礎還是城市規模都在南寧之上,可以將省會改設在柳州。不過最後由於其他原因的考慮最終將省會停駐在了南寧。

總體來說廣西省會的變遷規律:“若守成,則選桂林;若進取,必選南寧。”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廣西解放前夕,針對省會設置,存在桂林、南寧、柳州三種意見,最終決定南寧為廣西省會。

桂林之前一直是廣西的省會,歷史名城,設施齊全,工業條件好;柳州是廣西的中心,有工業基礎,交通方便;南寧水路方便,靠近越南,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又靠近欽州灣,極具戰略意義。毛主席在比較各方意見後,最終將廣西省會設在南寧,1950年2月8日,廣西人民省政府正式成立,省會在南寧。

剛解放的廣西滿目瘡痍,土匪猖獗。尤其是南寧,交通不便,對指揮全省工作存在一定難度。當時廣西省政府主席張雲逸進京或去廣州開會,返回南寧時都要到柳州轉乘汽車,其中還需要部隊護送。

隨後,1951年5月廣西匪患肅清,1952年民航南寧站成立,從南寧到北京、廣州、昆明均有航線,交通比之前方便許多。


五味社


有人云,桂林位置太過偏遠,而南寧恰在正中,廣西遷省會,就是為了取個恰中正正好。對於這種觀點,我的回答是:純屬鬼扯!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古至今,郡選郡治,州選州府,省選省會,都不會拿著比例尺在地圖上選個中心點,再定省會。

咱舉幾個例子:江西的省會是南昌,但南昌在江西中部麼?論中間,吉安、撫州顯然更合適。浙江的省會是杭州,但杭州在浙江中部麼?義烏、東陽才是浙江正中位置。黑龍江的省會是哈爾濱,但哈爾濱在黑龍江中部麼?顯然伊春、綏化更符合這個概念。

所以可以這麼講,省會跟地理位置,並無絕對聯繫。

那麼,什麼城市可以做省會呢?咱實話實說,就是比實力。第一比政治,第二比經濟,第三比 文化。

廣西的省會為什麼是桂林,就是因為桂林當時是廣西最牛的城市。

為什麼這麼講?桂林的歷史地位: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之際,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

而南寧呢?一直到東晉才分置出晉興郡,郡治即今南寧。唐朝貞觀八年,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而南寧之名,直到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才有。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從秦始皇到清朝後期,桂林都是廣西毫無疑問的NO。1!

可是為什麼後來桂林退居次席了呢?因為民國元年那會,廣西首任都督是陸榮廷,而他的老家離南寧近而離桂林遠。而今他做了都督,順理成章,南寧便替代桂林,成為廣西省會。

當然,遷居南寧,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第一是地理位置確實比較居中一點,第二是更適合廣西與越南的對外貿易。

省會遷徙之後,南寧歷經十餘年發展,經濟水平便超過了桂林。然而,旋即抗日戰爭爆發,1936年,廣西省會又回到了桂林(李宗仁是桂林人)。

應該說,真正決定省會地位的關鍵因素,還是廣西的定位問題。如果廣西要發展旅遊文化為本省特色,做一個綠色發展的模範,那麼桂林就毫無疑問是廣西的首席。而如果廣西要發展工業,同時考慮與越南的問題,那麼南寧就不錯。

最終,後一個選項成為了當時廣西的選擇。由此決定了南寧,成為廣西省會。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桂林作為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已經歷經一千多年,但是到了近代之後,桂林這個“中心城市”的地位卻受到了威脅,乃至於被南寧所取代。

對於廣西省會的遷移,須得說說廣西近代史上的兩個人物,一個是陸榮廷,一個是李宗仁。

陸榮廷,是舊桂系的掌舵者。

李宗仁,則是新桂系的當家人。

陸榮廷此人出身貧寒,是一個孤兒,所以身上一直有一股狠勁兒,一股能夠為了活下去而不顧一切的拼勁兒。

他當過受人冷眼、吃人冷飯的乞丐,也幹過遭人唾罵、遭人恨的土匪勾當,不過,他在24歲那一年投身軍旅,給一個清軍管帶當了親兵,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

1884年,中法戰爭打得正酣,陸榮廷為了往上爬,於是應募去了唐景崧所部,參加了中法戰爭,並在戰爭中立了不少功。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所換來的卻是清政府裁撤了他所在的部隊,陸榮廷不甘心,所以便帶著一幫人扛起了槍械溜了,又幹起了土匪勾當,但卻一直在和法國人對著幹,氣得法國人牙癢癢。

1894年的時候,陸榮廷手下已經聚攏了數千人,這可嚇壞了清政府,知道不能任由他繼續發展下去了,於是由廣西提督蘇元春出面招撫了陸榮廷,陸榮廷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正正經經的清軍軍官。

如果是在和平時代,陸榮廷即便被招安了,也難有前途,可是在亂世之中,清政府卻不得不慎重對待像陸榮廷這樣出身草莽的將領。

所以,陸榮廷的升遷之路可以說走得非常舒暢。

1911年,陸榮廷便已經成為了廣西提督,這就意味著廣西一省之軍權盡在他一人之手。

辛亥革命之後,因為陸榮廷手中掌控著廣西軍權,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廣西都督,成為了廣西軍、政一把手。

陸榮廷雖然是在桂林宣誓就職成為廣西都督,可是,他卻不想待在桂林,因為身在桂林總有客居之感。

他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哪能不回老家炫耀炫耀,讓老祖宗看一下他有多威風?

陸榮廷是哪的人呢?

他是南寧武鳴人,當時武鳴還叫武緣,但是陸榮廷覺得自己是以武起家,以武取得廣西的統治權,所以想著“以武而鳴於天下”,於是才將武緣更名為武鳴,看看,陸榮廷陸都督是一個多高調的人呀。

為了更高調一點,陸榮廷當時還做了一個決定——將廣西省會搬到南寧去!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所以,在1912年10月,廣西的省會城市一夜之間,由桂林變成了南寧,直到24年之後才再一次發生了變化。

所以說南寧之所以能夠成為今日廣西之首府,還真得謝謝陸榮廷陸督軍。

1924年之後,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這三個年輕人打出了“定桂討賊”的旗號攻打陸榮廷和沈鴻英等舊桂系軍閥,成功控制了廣西,成了廣西新一任的當家人。

李、白二人是桂林人,他們在取得了廣西的控制權之後實際上也想過將省會遷回桂林,但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一則是因為可能會遭到身為容縣人的黃紹竑的反對;二則是當時廣西局勢方定,如果突然將省會遷回桂林的話,他們也在擔心這麼做會不利於局勢的穩定。

後來在1936年的時候,李、白又為何做出了將廣西省會遷回桂林的決定呢?

此時黃紹竑早已脫離桂系,這也就是說桂系已經是“李白”二人說了算了,所以,他們也不用在顧忌黃紹竑的反對。

此外,對於當時越來越緊張的戰爭局勢而言,南寧不如有桂林有地理位置優勢,日軍不論是從海上來,還是從越南來,想要攻佔南寧的難度遠小於桂林。桂林因為地處山區,更有攻守之優勢,所以才能保證廣西的指揮中心的安全。

所以,“李白”才得以在此情況下,受到最小的阻力,將省會遷回了桂林,廣西的政治、軍事中心也在時隔24年之後再一次回到桂林。

只不過,廣西省會城市的變化並沒有因此結束,13年之後,將會再一次面臨遷移。

1949年之後,廣西省會城市之選再生波瀾,到底是繼續選擇桂林,還是選擇南寧,或者柳州、梧州?

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選定了南寧作為廣西省的省會。

於是在1950年,廣西省會又從桂林遷到了南寧,自此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各個領域中心開始全面遷向南寧。

這個選擇的背後並不是因為桂林地處桂北,地理位置過於邊緣化,不利於輻射廣西,也不是因為所謂的山多,格局小,實際上桂林可延伸的方向很多,格局並不小。

北京不夠邊緣嗎?重慶的山不夠多嗎?但這並沒有對它們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只是因為南寧比桂林多了兩個優勢,一個是政治的,一個是軍事的。

論政治優勢,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對內自不用說,1958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便是一個信號。對外,則是因為南寧更適合作為廣西的一個對外窗口,和中南半島國家,乃至東南亞國家溝通。

論軍事優勢,說白了還是對中南半島,或者說對越南局勢的反應能夠更加迅速,守有崑崙關,退還有桂林作為保障。

所以,廣西省會或者說首府才被確定為南寧。


寧糊塗


在廣西的歷史上,桂林一直是省會,直到近代才遷到了南寧。但是,廣西的省會變遷,不是新中國後才開始的,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變化。

早在清朝的時候,兩廣總督就提出桂林的位置太偏了,不在廣西中央,萬一南方有事,省會管理不上:“廣西桂林省城,僻處東北,去所轄州縣有遠至二千五六百里者,平時控制不便,有事更呼應不靈。”

那先講一下,廣西為什麼選不在中央的桂林當省會,其實這不是廣西一家的現象,這是南方省份普遍的現象,原因很簡單,以前是中原先開發,後面中原人慢慢南下,靠北的城市往往先發展起來,形成一個落腳點,然後以這個點為基礎再次南擴,然後形成一個省份。我們看湖南江西,它的省會都不在中央,而靠近北方。

在廣西的歷史上,桂林一直是省會,直到近代才遷到了南寧。但是,廣西的省會變遷,不是新中國後才開始的,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變化。

早在清朝的時候,兩廣總督就提出桂林的位置太偏了,不在廣西中央,萬一南方有事,省會管理不上:“廣西桂林省城,僻處東北,去所轄州縣有遠至二千五六百里者,平時控制不便,有事更呼應不靈。”

那先講一下,廣西為什麼選不在中央的桂林當省會,其實這不是廣西一家的現象,這是南方省份普遍的現象,原因很簡單,以前是中原先開發,後面中原人慢慢南下,靠北的城市往往先發展起來,形成一個落腳點,然後以這個點為基礎再次南擴,然後形成一個省份。我們看湖南江西,它的省會都不在中央,而靠近北方。

廣西同樣如此,桂林是廣西最北的城市,因為跟靈渠相通,是秦軍南嶺第一站,這裡就成為了一箇中心點,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也成為承接中央指令的一站。

這是桂林成為省會的原因。

到了後面,這個弊端就顯出問題了,就是對更南方的區域控制不力,這也是清朝想把廣西省會遷走的原因,當時就提了南寧:在得梧之西、柳慶之南、太平泅城鎮安之東,東西適中,實為向來軍府所駐之地。今交涉日繁,邊防日重。

這個地方一是軍鎮,二是東西適中,離廣西大部分區域距離相同,這樣有利於溝通,其實還是有些偏南的。

到了民國初年,廣西都督是陸榮廷,他老家離南寧近,是貴港人,而且當時的桂系勢力很大,他在這裡施展不開手腳,所以,在他的暗中操作下,當時的省議會的大部分議員跑到南寧,另開了一個班子,造成遷省會的事實。

再到抗戰時期,廣西的大佬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他們是桂林人,當然想把省會遷回自己的老家,就以南寧太靠近海,不安全為由又遷回了桂林。

而這期間,廣西的柳州也曾有機會成為省會。

在1927年,柳州開辦全省物產展覽會,借這個機會修道路,辦展館,其實就是為遷省會做準備,一來基礎設施好了,議員們也願意來,二來展覽會結束後,展館就可以當政府大樓。結果一波三折,先是碰到大火,燒了半邊城,好不容易恢復好,又碰上蔣桂戰爭,蔣介石的飛機把柳州炸了一個稀巴爛,展覽會搞不成,柳州的省會夢也破裂了。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柳州還有一次機會,當時的政務院委員黃紹竑提議,遷省會於柳州,因為柳州是真的位於廣西之中,而且有鐵路。

但新中國後,還是把省會定到了南寧。其原因就很高瞻遠矚了,因為當時就考慮到要從東南亞的發展來看廣西,而不是就著廣西看廣西,從這點出發,南寧更靠近東南亞,將來有可能成為東南亞的中心城市。

直到五十多年後,南寧的城市定位終於是特大城市,區域性國際城市。


腦洞歷史觀


廣西自治區的簡稱是桂,就是

桂林

的桂。這是因為桂林是建立最早的州郡,在歷史的長河中,廣西的省會長期設立在桂林。直到近代的歷史中,才開始在桂林與南寧之間反覆更換。到了1950年,省會從桂林遷往了南寧.就是現在廣西省會。

廣西建立於宋朝,當時宋朝把兩廣地區劃分為

廣南東路

廣南西路

,早在唐宋時期,

西南地區

就在桂林地區設立治所。到了明朝建立之後,

廣西省

正式建立,省會就自然設立在桂林。

清朝入關之後,沿用了明制,省會也沒有更換。中國古代社會,桂林擁有水運的便利條件。

到了1912年,有軍閥把省會從桂林遷移到了南寧。20多年後,

抗日戰爭

爆發。為了安全起見,1936年,廣西的省會從南寧重新遷回了桂林。

到了建國的初期,國家開始重新考慮到桂林位於廣西的東北部,不利於邊疆民族穩定與全局發展。而且多山高林密,更不利於發展工業建設。

南寧

則地理位置優越靠廣西中南部。交通便利,出海方便。。地形開闊,利於發展。因此省會遷往南寧。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作業


誠邀,如題。桂林和南寧的關係,與河北省的保定和石家莊,河南省開封和鄭州關係頗為相似,正如保定和開封一樣,歷史上桂林一直是廣西的首府,自宋太宗設立廣南西路之後,千百年來桂林一直髮揮著廣西地界的省會作用,直到建國後,廣西的省會才確定變成了南寧,而今年的南寧與桂林的發展又不可同日而語了。那麼廣西府治為何要遷離桂林,來到南寧呢?

其實廣西省會變遷的過程也是有些反覆的

第一次遷省:1912年廣西省會由桂林遷到南寧。

第二次遷省: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回桂林。

第三次遷省:1950年。

在清末民國時期,南寧相對於桂林有著更好的地理位置

在清末的時候,由於法國入侵越南,廣西邊防形勢嚴峻,管理廣西粵督岑春煊、廣西巡撫林紹年及廣西諮議局曾提出遷省會到南寧,因桂林京官對立,被清廷否決。

辛亥革命迸發不久,袁世凱復闢帝制,78名議員來到南寧,建立了廣西省議會。並通電全國。豈料,同月19日,留在桂林的十餘位議員,也通電省內外,宣佈建立省議會。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個議會,廣西當局只得作出一個折衷的決定,把南寧作為行省,先設議會和銓敘、法制兩局,其餘六司暫留桂林。這一年,出於其他社會壓力,六司亦陸續遷至南寧,爭議數年的省會問題才終究劃上了句號。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自廣西建省以來,桂林就一直是其省府治所所在地。但從民國建立到1950年,期間廣西省會曾數次在桂林和南寧之間搬遷來回,而這些變遷又與1950年廣西省會之變有所聯繫,所以在談及1950廣西省會由桂林換成南寧之前,筆者以為有必要對之前的幾次省會變革作一個簡單的回顧。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以兩廣總督岑春煊為首的廣西地方官員上奏清廷,“桂林地處廣西東北部,作為省會城市來說,其地理位置過於偏僻,不利於協調管理全省事務。而南寧位置居中,便於兼顧四方,且其臨近北海灣,利於海防”。所以建議清廷將廣西省會治所由桂林搬遷至南寧。

但以桂林籍官員唐景崇為代表的中央官員卻不認同廣西地方官員的觀點,最終第一次廣西省會變遷之爭以清廷“國庫空虛,經費不足”的藉口不了了之。但這次省會變遷之爭無疑從側面道出了桂林和南寧各自地理位置的優劣。

第一次廣西省會變遷:南寧取代桂林

此次南寧成功上位,並非是在廣西主政者權衡兩地各方面條件優劣的前提下做出的慎重選擇,而是受時任廣西督軍陸榮廷家鄉情結所影響的個人非理性選擇。

1912年,出生於廣西武鳴縣的陸榮廷成為廣西督軍,總攬廣西軍政大權。因為武鳴縣靠近南寧,所以陸榮廷當上督軍後就一心想把省會治所搬遷到南寧。隨後陸榮廷操縱廣西省議會,強力促成了南寧在1915年5月成為廣西新省會的既定事實。



第二次廣西省會變遷:南寧讓位桂林

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取代以陸榮廷為首的老桂系,掌控廣西軍政大權。關於廣西省會的再選擇問題,李宗仁和白崇禧都認為南寧不足以擔當大任,桂林更為合適(二人還一致鄙視前督軍陸榮廷以公謀私的不恥行為)。

但由於李宗仁本人就是桂林人,所以如若由其親自提出遷省桂林,恐有重蹈陸榮廷覆轍之嫌疑,但二人一時也沒有好主意,故最後遷省的決議一直擱淺到1936年才開始落實。

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日軍加緊了侵佔中國的步伐。李白二人考慮到南寧臨近北部灣,如果日軍從華南沿海登陸,南寧容易成為日軍的首要打擊目標,加上南寧城內沒有巖洞作掩護,後果將不堪設想。而桂林喀斯特地貌顯著,天然巖洞充足,加上地處內陸,腹地縱深,所以軍事安全性更高。

考慮到事態的嚴重性,李白二人終於下定決心將遷省的決議搬到聯席會議上來談,並獲得一致通過。後來1939年南寧的淪陷,無疑強有力證明了李白二人的高瞻遠矚。


第三次廣西省會變遷:南寧成為最後的贏家

建國後,廣西省會的選址問題又引起了各方爭論。支持桂林的同志認為,桂林是老省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應該繼續保留省會地位;支持南寧的同志認為,南寧位置適中,便於掌控全局,且南寧靠近越南,有國際影響力;支持新成員柳州的同志則認為,柳州工業基礎雄厚,水陸交通便利,更適合成為省會。

事實上,南寧、桂林、柳州三個區域中心城市,都有成為省會的潛質。但最後由於毛主席還是更加肯定南寧的軍事、政治戰略地位,所以南寧在1950年2月8日成為廣西省會,一直至今。


夏目歷史君


當初如果定在沿海城市,把欽州防城港北海合併為一個作為省會,想一想廣西現在的發展肯定好。縱觀所有沿海地區省份,都是發展沿海城市。看看他們的發展就知道怎麼回事。所以當時又一個錯誤決定。導致在所有沿海省份,廣西排名最後一個。2017年開始提出向海經濟,希望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