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你有這些症狀?趕快看心理醫生

假期在家時刻關注疫情,越關注越害怕,不關注又不放心,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便開始無限聯想。注意了,趕緊調整自己,別中了“心理疾病”的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接到的心理諮詢量成倍增加。”據成都市金牛區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主任周敬介紹,許多家長、孩子都紛紛就疫情發生後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諮詢。“他們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害怕、痛苦、焦慮、彷徨、苦悶等情緒,甚至身體也出現一些症狀,這在專業上稱作‘被替代型創傷’。”周敬說,這類創傷往往是長期被一些負面情緒的信息流影響導致的。“這類創傷往往不易被察覺,可表現為情緒上恐慌、傷感;身體上有‘針對病情’的表現病徵,如渾身乏力、頭痛、渾身痠痛、腸胃不適等。”周敬提醒,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就應考慮是否已經遭受到創傷。“這時候我們應該儘量離開信息來源,關掉電腦,放下手機。聽聽音樂,做做簡單的運動,以緩解各種症狀。”

再次提醒大家,從官方渠道獲取信息,有效調節自我,讓我們都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全身而退”!(文/圖:夏帆 編輯:周雪)

面對疫情你有這些症狀?趕快看心理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