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雍正皇帝稱得上是千古一帝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千古一帝,雍正肯定不能吧?如果雍正能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麼他老爸康熙要有意見了!

我覺得千古一帝還是應該頒發給秦始皇嬴政!


知享院


雍正只當了十三年皇帝,縱觀雍正皇帝生涯,稱不上千古一帝,只能算個明君,連仁君都稱不上,動不動就殺人。

雍正是位敢當敢為勇創的帝王。是位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皇帝,他的十三年承上啟下,把他爹留下的爛攤子收拾的有條不紊。他大膽心細,牢牢地把握住大權,穩住全局,建立密摺制度,賦予屬下直接奏報的權力,獲得第一手來自下層的真實情況,作出正確的決定,提高了辦事的準確性,建立軍機處,集中領導。推行改土歸流制,強化了祖國的統一。頒佈攤丁入畝政策,減少百姓的負擔。雍正做事堅決,追討國庫欠款方面,絕不姑息,不但追繳,還要嚴肅法辦。雍正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是個實足的工作狂。生活上節儉,簡單,不鋪張浪費。沒有後宮麗三千,也沒有象他爹那樣六下江南,消耗國家錢財。在雍正的領導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雍正皇帝是位不錯的皇帝,但決不是千古一帝,充其量是個明君,決不是一個仁君,疑心過重,一但懷疑別人有問題就殺之。對待功臣及兄弟冷酷無情,當初和他爭寺皇位的兄弟都給殺了,還搞文字獄,害死了許多無故的人,這些都是雍正皇帝的罪過。

總之,雍正皇帝勤政工作為民是好皇帝,但疑心病太重,為獨攬大權不設手段,無故害人是不能原諒的。


王松林


如果換一種問法,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誰?想必肯定是愛新覺羅·胤禛了。

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為1722年-1735年,年號雍正。

1、重視吏治,整治貪官汙吏。

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

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

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


2、“攤丁入畝”,減輕農民稅收負擔。

雍正時期,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

3、“火耗歸公”,減少人民的苛捐雜稅。

清初沿襲明制,各地徵收錢糧,加收“火耗”。 火耗:碎銀子加火鑄成銀錠時候的損耗。

在此期間,官員任意加派,一兩可加至數錢。因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從中任意侵貪,成為官場公行的陋習。康熙末年,各地官員以火耗為名,肆意橫徵中飽,已無法限止。

到了雍正這兒,情況就發生了轉變,他實行了火耗歸公政策,整治了貪官,充盈了國庫,同時減輕了人民很大的負擔。

4、官紳納糧,一體當差。

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當差不交稅!

因為他們通過考試考取了功名,朝廷為了籠絡這些讀書人,所以就制定了士紳不當差納糧的制度,這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地位,獲得讀書人的認可。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這一改革觸怒了幾乎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這些人甚至以罷考作為威脅,但是沒有任何用處。

總體來說,如果不是雍正實行的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大清很有可能提前兩百年就終結了。就此角度來看,雍正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

老楊觀影


說雍正是千古一帝 有點過於吹捧了 清朝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 勉強也只能算上康熙 單從政績來說 雍正和康熙也是無法比擬的 雍正在繼位前 在康熙面前一直屬於不顯山露水的那種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包括在九子奪嫡裡面也是存在感不高的一個派系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史書評價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歷代評價

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遊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濮蘭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讚揚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千言,倚筆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評論道:“儘管雍正皇帝很少表現得像是一個天主教的支持者,但不能不值得稱讚的是他不知疲倦地熱衷於政事,他為了天下百蒼生的福樂安康夜以繼日地致力於改革政弊。您能給雍正皇帝帶來最的樂事就是向他提出一個能夠提高民眾福利、緩解百姓的生活壓力的良策;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將這項計劃儘快訴諸實踐。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節儉的作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護與愛戴。”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新帝雍正愛法律、重公益,超過父王。帝王之中無人比他更不遺餘力地鼓勵農事。他對這一於國民生計不可缺少的百藝之首亟為重視。各省農民被所在州、縣長官評選為最勤勞、能幹、孝悌者,甚至可以封為八品官。農民為官,並不需為此放棄他已卓有成效的農事耕作,轉而從事他並不瞭解的刑名錢穀。”

魁奈:康熙皇帝的繼承者(雍正)制定了各種法規,全都有助於樹立起尊重農民的觀念。除了他自己親自犁田播種作出表率外,還下令各城市的總督每年度都在其所轄地區選拔出勤懇耕種、誠實正直,並富有卓越管理才能的傑出農民,加官至八品,享有崇高的聲譽及相稱的特權。”綜合所有評價所以說雍正守江山是有很大功勞達到。但是在開疆擴土這一方面就只能算普普通通啦


廈門服裝印花廠小郭


雍正不能稱其為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按照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描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可以候選,雍正既沒有開疆擴土打下大清江山,也沒有開創萬事之功,當然不能說他是千古一帝,不過雍正一朝,上承康熙,下接乾隆,對康乾盛世的產生和發展是重要的推手,雍正其實也做了大量的有意義的事情,具體如下:

康熙晚年,國庫空虛,赤字問題嚴重,各級官吏大肆從國庫中借錢不還,官場作風腐化,不借錢反倒不能立足於官場,康熙46年,黃河水患,整個大清國戶部只能拿出不足50萬兩白銀。雍正在登基之前做的事情就是使用鐵腕政策治理黃河水患,鐵面無私追繳國庫欠的銀子,逼死了一些國之棟樑,雖然欠款追繳失敗但是給了雍正親政之後指明瞭執政方向。

雍正登基之後功勞大致如下:

1)設立軍機處。因雍正西北用兵而設立,軍機處設置軍機大臣,軍機大臣一般來自於內閣大臣,軍機大臣直接聽命於皇帝。由此加強了中央集權。

2)平定西北動亂,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加強對西藏、青海的直接統治,設置駐藏大臣。

3)1727年,簽署《布連斯奇條約》,1728年簽署《恰克圖條約》,規定了中俄中段條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4)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5)攤丁入畝,丁銀、田賦以田畝的多寡收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人民的負擔,這一政策直接導致了,清朝人口的大爆發。

6)火耗歸公,火耗指地方官徵收錢稅時,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雍正定下火耗歸公的制度,一定程度改善了吏治。

7)廢除賤籍,重用漢人。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緩和了滿漢矛盾。

8)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是一個真正的好制度,但是雍正也因此得罪了很多讀書人,所以雍正的名聲一向很差,就是這些官紳給糟踐的。

缺點:

外交上依然是閉關鎖國,思想上存在禁閉,從康熙之後進一步喪失了中國接觸和學習吸收西方科技的機會。

綜上所述,雍正雖不是千古一帝,但是雍正是清朝最勤政愛民的皇帝,大膽改革,雷厲風行,是中國近代大有為之君,遠非影視作品中的低賤形象,雍正的種種政策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是清朝最偉大的皇帝。


食傷生財


“千古一帝”這個稱號不是隨便一個皇帝就能夠拿來用的,因為既然稱為“千古”一帝必然是比較稀少的人才能配得上這個稱號。

如果說稍微做出了一點貢獻,能夠稱為明君的人就被稱為“千古一帝”的話,那麼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就太多了。

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不算傳說上古時期的幾位神話級別的人物,第一個應該是秦始皇,然後就是漢武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這就是所謂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人應該是比較公認‘千古一帝’。

清朝應該沒有人能夠擔當的起這個稱號,康熙不行,乾隆不行,夾在中間的經常被人遺忘的僅僅是做了十三年的皇帝的雍正也不行。

原因:

康熙引以為傲的“除鰲拜,平三藩”其實是內部矛盾,屬於權力的鬥爭,並沒有給中國歷史帶來什麼巨大的轉變或是有益的影響。

收復臺灣、平定準葛爾都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自己的統治,剿滅叛亂,其實並不是什麼開創性的功績,其他的也都是一樣為了自己的名聲和清朝對中原的統治。

乾隆自封為“十全老人”,他所謂的“十全功夫”更多的是給後人留下了笑柄,乾隆更加的奢侈,好大喜功,時時處處想要顯示自己的“聖明”,其實已經落了下乘。

雍正處於康熙和乾隆中間,承上啟下,雖然做了許多的工作,受了很多的委屈,但是其實更確切的說雍正只是一個“修理工”。

雍正乾的工作就是修補康熙晚年的弊政,同時也為自己的兒子積攢了一些家當,這些修修補補的工作,是用雍正的勤勞還來的。

因此雍正也不能稱為“千古一帝”


逝去即歷史


清朝上上下下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其中好皇帝雍正算得上好皇帝,親民勤政,順治文物才行,勵精圖治,為了清政府累死在歷史的長河中。

雍正一生有幾個世界之最,甚至一度讓清朝續命200餘年!倘若雍正活到八十歲,大清又將會是另一番模樣,奈何這樣一位勤勞的皇帝最後還是留下千古罪名。讓我們來看看雍正一生的幾個之最!

第一:作為皇帝休息時間最少!

雍正自從登基之後,做了十三年皇帝。在這十三年的時間裡,他幾乎每天凌晨四點起床,除了吃飯時間,每天工作16個小時。當個皇帝可以說是每天起早貪黑!

第二:一生批閱奏摺數量之最!

13年的時間,雍正批閱的奏摺達到24萬餘本。平均算下來每天就要閱覽超過50分奏摺。這一點他當之無愧的歷史第一,歷史上有那個皇帝能夠做到遠離酒色,整日工作?

第三:每天手寫的文字之多!

根據歷史考證,雍正皇帝現存的硃批每天多達8000字。想象一下,那個時候全都是毛筆手寫,8000字每天那可不是一個小數量。

沒有雍正13年的辛苦勞累,大清很有可能提前兩百年就終結了。所以比起雍正死亡的眾多推測,我們更願意相信雍正更有可能是過度操勞,積勞成疾而死。


歷史上的小秘密


我認為,雍正不能稱為千古一帝,這一稱呼,是當時他的大臣們給他的稱呼。毛主席有詞沁園春雪中有:秦皇漢武,唐宗宋主,成吉思汗,四位皇帝成就都高於雍正皇帝。秦皇統一六國,氣勢磅礴,波i瀾壯闊。統一度量衡,文字,錢幣,何等果斷,加固增修長城一萬里氣魄何等宏偉?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何等英明!漢武大帝,實現文化大一統,鞏固邊疆,解決內政外交難題,鞏固了大漢根基。是一位少見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帶兵收籠了起義軍,摧毀了隋朝政府,做皇帝后勤政愛民,整飭歷治,任用賢臣,出現貞觀之治。宋太祖趙匡胤,一條大棍定天下,整厲治,搞經濟,興文化,打下宋朝三百年基業。成吉思汗,帶蒙古鐵騎踏遍歐亞大陸,打下的疆域,至今另人歎為觀止,無人與之爭峰。雍正皇帝,在位其間,繼續鞏固邊疆,發展經濟,在經濟方面比清朝其他皇帝比不了的。但也難稱千古一帝。


一個1說真話的人


小雪歷史微鑑:清朝雍正皇帝絕對稱不上千古一帝,他的父親愛新覺羅·弘業和愛新覺羅·弘曆,都比他高明的多,尤其對於雍正帝來講,是康乾盛世的過度時期,更談不上所謂的千古一帝。

功過是非,後人評述

首先我們來說說雍正帝的功勳,他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杜絕了父親在位時期“九子奪嫡”的尷尬和可能存在的危機。

創立軍機處,更加加強了皇帝的權威,整頓吏治,增強了官場的彈性,減輕賦役,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廢除賤籍制度,使得很多當時被朱棣貶為下等人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做了不少的好事。

汙點一:篡位改詔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歷史上對於這位皇帝的來歷,可是充滿了各種疑問的,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個兒子,但是當時有一種說法,就是康熙並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傳給了十四子,而雍正就是改了一下遺詔,然後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

關於這個“篡位改詔”是不是有所記載,歷史上並沒有公論,但是,這恰巧就成為了雍正帝的汙點。

汙點二:在位時長

關於大清朝皇帝的在位時間,可能沒有誰可以比得上康熙皇帝了,但是反過來說,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恐怕也只有雍正皇帝了,只有十三年時間。

當然,在位時間並不是反映一個皇帝在位時期的功績多少的因素,但是,能夠反映出這個皇帝是否值得被後人評為“千古一帝”。

汙點三:離奇去世

關於雍正皇帝的死,一直是史學界的一個難以求證的難題。

民間有很多種版本,最多的,應該就是雍正帝是被人刺殺死亡,而並非自然死亡。從這一點上來說,雍正帝並不是那種非常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

綜上,我們比較一下雍正皇帝的功過不難發現,他離所謂的千古一帝還相差甚遠,如果在清朝皇帝裡選一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小雪的答案當然還是康熙皇帝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縱觀清朝歷史,能擔的起千古一帝稱號的唯有清聖祖康熙皇帝。在中國曆朝歷代中被冠以聖祖廟號的就2位:一位是遼聖祖,一位就是愛新覺羅玄燁了。由此可見要成為千古一帝的難度之大,顯而易見雍正不是千古一帝的合適人選。但如果千古一帝的評選標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勤政的皇帝的話無疑是雍正皇帝莫屬。因為雍正是大家公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