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司徒王朗


可以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開國皇帝,能夠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畢竟這個天下皇帝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想當皇帝。所以,只要是皇帝,他就是有敵人的。這個敵人或者來自於百姓當中,或者來自於他的臣子,或者本來就是他的敵人.......。

但是,若是說誰得國最正。我覺得這個還是可以說一說的,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當中,漢光武帝劉秀,他得國就比其他的皇帝要正一些。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劉秀是劉邦的後代,他是劉邦的九世孫。

我們都知道西漢是劉邦開創的,本來這個皇家的江山,就應該有劉邦的後人來繼承,而且劉家的人當皇帝,在當時也是比較符合民意的。

但是,誰知到了西漢末年,出了一個外戚派叫王莽的人。

這個王莽仗著當時的皇帝年幼無知,他就開始以輔佐皇帝的身份,篡奪人家的皇位了。當他竊取了當皇帝必須有的玉璽之後,他就宣佈自己當皇帝了。這個玉璽,他就是從自己的姑姑手裡搶過來的。

本來天下是姓劉的,王莽當了皇帝,一下子天下就成了姓王的了。

這對於劉邦的子孫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劉秀作為劉邦的子孫,也是受害者之一。

王莽沒有當皇帝之前,劉秀屬於是皇族的後裔,他吃的是國家的俸祿,那時候不管給的是多是少,國家總是要按時給他們一些糧食的。

但是,自從王莽當了皇帝之後,這個制度就開始終結了,畢竟姓王的當了皇帝,沒有必要給姓劉的人發皇糧吃的這一個說法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的子孫開始聯合在一起,他們要搞事情鬧革命了。

再加上王莽的時運不濟,他當了皇帝之後,國家經常發生天災人禍,反對王莽的人越來越多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秀開始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加入到了起義軍的大營。當時最大的一股勢力,就是綠林軍。

劉秀和他的大哥也正是加入到了綠林軍中,最終,他們一起打敗了王莽的大軍,王莽僅僅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他建立的新朝,就被綠林軍給推翻了。

其實在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的過程中,劉秀的大哥劉縯的功勞是第一的。按理說他當皇帝才是名正言順的。

但是,由於劉縯太過於勇猛了,很多綠林軍的領導人都不想讓他當皇帝。所以,綠林軍裡的將士們,推薦出來了一個適合當傀儡的人,這個人就是劉玄。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後,這個天下又到了劉玄的手裡,劉玄是劉秀的遠房親戚,他也屬於是劉邦的後代。

這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因為劉玄當了皇帝后,殺了劉秀的大哥劉縯。畢竟劉縯有膽有識,只要他存在對劉玄就是一種威脅。

劉縯被殺之後,劉秀痛不欲生。但是,他又無可奈何。因為他也是效力於劉玄的,他必須要表現出對劉玄的絕對忠心,否則劉玄就會像幹掉他的哥哥一樣幹掉他。

後來,劉玄讓劉秀去河北收復舊山河的時候,劉秀靠著自己的威望,還有不少人的投靠,把自己的勢力慢慢的變大了。

然後,劉秀脫離了劉玄的隊伍,開始鞏固自己的地盤了。在這期間山東崛起了一個赤眉軍來。

正是這個赤眉軍,從山東一路打到長安,滅掉了更始帝劉玄的。

後來,赤眉軍又開始和劉秀幹仗,最終劉秀打敗了赤眉軍,奪得了天下。

所以說劉秀得天下,當時是民心所向的。他建立的朝代,還沿用了漢朝的國號,也就是歷史上的後漢。


漢史趣聞


哪位皇帝得國最正?

劉邦、朱元璋,出身太低;

李世民,戕害手足;

楊堅、趙匡胤,機關算盡,篡位奪權;

元清兩朝,異族入中原,更不正。

要說那個皇帝得國最正,也就秦始皇嬴政一人。

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嬴政最正

嬴政是正兒八經的秦王,王室貴胄。

作為一國之主,一地之王 ,開疆拓土,徵國伐族,本來就是嬴政的任務。

嬴政天生是君,而不是民。

秦國奪取天下的過程,是國與國之間的攻伐,王與王之間的較量。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是君王間的豪賭,賭注就是一國之地。

嬴政贏得了所有的籌碼,他是最後的王。

從他開始,王升級成了皇,從此,男人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做一個王,而是成為皇。

始皇帝,始皇帝,這個稱呼一點也沒錯,皇帝之始,也是各方面來說得天下最順天應地的人。

武王姬發次之

周武王姬發也算是得位比較正的君王了。

商周的政治體系非常接近,都是聯盟制。商是部落聯盟,商王是全天下最強大的部落首領,統領所有部落,按方位設東南西北四伯候,也就是四個力量僅次於商王的部落。

周取代商之後,禮制進一步規範,但政治體系本質未變,依然是聯盟制,只是原先的部落,演變為了以家姓為主的邦國制。

武王姬發差也是差在這一點上,即姬發不是皇帝,他依然只是王。

除了不是皇帝外,姬發的周朝並沒有真正擁有整個中國,只是名義上的擁有,周武王好比是一個協會的會長。

劉秀也可一說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重新撿回祖宗家業,光復劉氏江山。

從繼承這一點來看,劉秀的江山算是順天應地。

但是劉秀也有一點不足。

那就是劉秀雖然是劉邦世孫,但卻是分支末流。

從正規的繼承來算,輪不上劉秀。

劉秀差就差在這一點上。

各位看官,你們心目中哪個君王更符合題主的要求,不妨說一說。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在侵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全新的國家。要說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我覺得也只有後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了。

為什麼在如此多的皇帝當中,我們偏偏說劉秀呢?

因為劉秀的東漢,是延續的西漢。

說白了他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後代,大家都知道西漢為何會滅亡呀?

就是因為外戚派的王莽篡奪了人家的皇位,他欺負人家皇帝小,孤兒寡母的,然後把人家踢開,就自己當了皇帝。

本來這個天下是姓劉的,姓王的當了皇帝,姓劉的肯定就有意見了。有意見只有一種解決辦法,那就是開打。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看當時的老百姓他們的心是向著誰了?

毫無疑問所有的人,都是鄙視王莽的。

當然了別人鄙視王莽,最為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他篡奪了屬於人家的皇位,而是在他治理天下的時候,關中以外的地方發生了天災,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沒有吃的。

王莽這個人又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全部就都起義了。

其中最大的一支起義軍,就是綠林軍。

劉秀當初就是加入到了這個綠林軍當中的,而且最終王莽的新朝,也是被綠林軍給推翻的。

但是,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之後,天下依舊不太平。

因為當時還是屬於一個亂世,山東的赤眉軍開始崛起了,而且聲勢影響力很是浩大。

這時候劉秀所在的綠林軍,也有推舉上來了一個皇帝叫劉玄,劉玄的能力不強,但是,他的嫉妒心很大。

因為劉玄嫉妒劉秀的大哥,就把劉秀的大哥給殺了。同時劉秀也被劉玄給冷落了不用。

到了劉玄想要收復河北的時候,他就想起來了劉秀,讓劉秀去河北平叛亂軍去了。

劉秀就是在河北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投奔他的。劉秀這個人在別人看來是很有志向,而且很講義氣的這麼一個人。

所以,大家都喜歡跟著他打江山。

最後山東的赤眉軍和劉玄的綠林軍開戰,劉玄敗北,皇帝也當不了了。當時的天下,就成了赤眉軍和劉秀的了。

赤眉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是強盜打家劫舍起家的,這樣的軍隊,當然沒有辦法給劉秀的正規軍比了。

當時就是有很多英豪,加入到了劉秀的部隊,然後幫助劉秀打敗了赤眉軍取得的天下的。可以說劉秀是最得民心,最受百姓愛護的一個人。再加上他恢復的朝代,又是自己老祖宗建立的。

因此可得,若是說誰才是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的開國皇帝,我覺得是劉秀。


史學達人


嚴格來說,只有一個!

就是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沒有受到當時朝廷的任何恩惠和福利。劉邦都不行,因為劉邦畢竟還是一個亭長,多少是領秦朝俸祿的,而且押送犯人去驪山服役,延誤期限,屬於違法,按法當誅,並不會在其他人那裡產生殉私的情況。

所以,劉邦也算不上!

只有朱元璋!

元朝的暴政讓他家破人散,他沒有得到元朝的任何利益!甚至恰恰相反,元朝奪去了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他的權利!

前朝無恩加身!是以得國最正!

無所虧欠!

在這個層面,其餘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頭。

曹操不行,從他爹開始就受漢朝之恩。司馬仲達也不行,完全是藉著曹魏發的家,剩下的南北朝哪一個沒有享過前朝的恩賜,然後是楊堅是北周大司馬,李淵是太原留守,趙匡胤是後周檢校太尉。哪怕是蔣委員長,不也曾經是黃埔校長麼?

有恩可受,得天下者便不正!


買櫝還珠


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自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中講過這句話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了這句話。劉邦與朱元璋,皆是以布衣奪取天下;且劉邦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為民除暴”,手段光明正大,上下五千年處,。


的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漢、明得國最正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細讀歷史,這一切又經不起推敲了。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自是不用多說,但劉邦之“為民除暴”卻怎麼都不對。

如果要像素說“得國最正者,惟明太祖朱元璋,無漢高祖劉邦。”

首先,“暴秦是否真的就是暴秦”?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暴秦”不是“暴秦”,那麼也就不存在“除暴安良”一說了。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為何二世而亡,是由陳勝、吳廣起義引起的天下大亂,最終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而一切的原因是因為秦之暴虐,下大雨延誤了陳勝、吳廣的時間,導致他們要被誅殺,所以他們索性起義造反,將整個天下攪的天翻地覆。


但,像素想說以這個來說秦朝的暴虐勉強算合格吧,只是連這個事情都是編造的。

根據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了秦朝竹簡,徹底拆穿這個“暴虐”的謊言。

根據這些竹簡的記載,3到5日的要受責罵,6到10天上交一個盾牌,10天以上的上交一套甲,但,如果是因為遇到雨水失期不受任何處罰。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根本不會受到任何處罰,也就是說“秦朝暴虐為由”的起義理由不存在。那麼為何司馬遷要在《史記》裡編撰這個故事呢?其目的便是製造秦之暴虐彰顯漢朝之偉大。


實際上,秦與漢實行的都是依法治國。只不過與漢朝的“外儒內法”不同。也是因為漢朝的“外儒內法”,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了儒家對秦之攻擊,對秦朝的法家思想進行批判。久而久之我們後世對秦朝的“殘暴”形象自是根深蒂固。


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雖名為“獨尊儒術”,事實上是“外儒內法”,披著一層不同的外衣罷了。

根據現在的考古,歷史的真相也越來越接近,秦其實並非“暴秦”,只是一群人有“鴻鵠之志”,想當“王侯將相”,將天下攪的天翻地覆,然後劉邦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後其子孫劉徹估計一群儒家對秦朝進行批判,固定秦朝的“殘暴”形象。

故、劉邦“為民除暴”不成立。得國最正者惟明無他,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朱元璋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建大明王朝。


像素說


經常看到有人說:明太祖朱元璋“得國最正”。

但這其實是今天的看法。在明朝初年,覺得朱元璋得國不正的大有人在,朱元璋自己都知道部分老百姓“以為朕取天下非其道也”。

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什麼叫得國正?

中國古代的社會,是一個以儒家道統為核心的社會。

儒家道統是什麼?以兩個字就可以概括——忠君。

試想——

  • 如果你是一個臨終受命的攝政權臣,由於小皇帝不能理事,權力盡歸你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推翻了小皇帝,自己去當皇帝,改朝換代。這種舉動自然就有悖於忠君之道。


因此,凡是違背忠君之道的政權更迭,在古代都不能算“得國正”。

例如,在小皇帝年幼的情況下,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江山,宋太祖趙匡胤篡奪了後周的江山,這都屬於“得國不正”。

再比如,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是隋朝的唐國公和刺史、太守,你起兵反對楊廣,也有違忠君之道。


目前來看,後人普遍公認的得國最正的兩人,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都起於布衣寒微。

但我覺得這都是吃飽了撐的胡說八道,才想出來的東西。哪有什麼得國正與不正之分啊。




HuiNanHistory


在中國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依靠著血腥、權謀、戰爭上位的。可以說,講究仁義道德,是根本開不了國也做不了皇帝的。如果實在要說在開國皇帝中,誰皇位來的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民傾心、四方養德德話,那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了。下面就讓我詳細論述一番,為何朱元璋會是得位最正、順應民心的開國皇帝:

一:得位最正



我們先從大環境來說,元朝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本就屬於異族統治。朱元璋作為漢民族的起義軍領袖,打敗了元朝統治者,重新建立漢民族的統治對於天下人來說便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比朱元璋得位最正的開國皇帝。

其次朱元璋的起義軍雖然是繼承了郭子興的底子,但是其繼承的可謂是名正言順。而且這明朝的天下也是朱元璋一兵一卒打下來的。

二:順應民心



當朱元璋起義時,元朝的統治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南方有大量的起義軍在四處搶奪地盤,北方在元朝腐敗官吏的統治下政治經濟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天下百姓生靈塗炭,戰亂、饑荒、疾病橫行。



但是朱元璋先後打敗了其餘的農民起義軍,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揮軍北上,擊敗元朝的殘餘勢力,徹底收復北方土地,將天下再次收攏在漢族人的手中。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打擊官員的貪汙腐敗行為,給天下百姓創造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

總結:



雖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大肆屠戮開國元勳,建立了許多嚴苛的刑罰。但是依舊不能否入明朝對中國歷史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對天下穩定所做出的努力。而且說了這麼多,朱元璋的確算的上是開國皇帝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得國正還的億兆黎民百姓歌功頌德,以我淺見,以大秦帝國贏姓得國最正,那可是歷朝歷代的老秦王們厲精圖治奮發圖強的奮鬥結果,一掃六和統天下,澱定了中華民族的後世體制和囯體,唯崇尚法家律令苛政猛於虎,以至於二世而亡土崩瓦解,令人心醉。大漢帝國曆經西漢東漢專國四百餘載,劉邦舉義兵於暴政之機,乘陳勝吳廣之利,倚項羽懷王之雄,一軍突起風捲殘雲歷經滄桑經五年腥風血雨,終於以仁德信義和天下歸心之勢,統子華夏造就了英雄果敢非凡不俗的大漢帝國,經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成帝之治出現了多個太平盛世,銘世於民心向背,在新朝敗亡後,有歸於強大的東漢王朝。(滅晉建宋的劉宋王朝)立囯六十餘年,乃漢高祖長子劉長之後人,身為北府軍大將推翻了腐敗無能的司馬氏政權,致力於北閥中原收復河山,滅了雜胡三國挽救了北方漢人漢民。功高蓋世無語死了。(大隋帝國的楊堅大帝)利用職務之便,統子中華大地結束了南北分立,國泰民強,繁榮富強。大唐天下乃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他們文化先進,如日中天光芒四射,一改陏湯帝的荒淫無度,禍國袂民開創了太平盛世,萬世師表。大明王朝其主朱元璋失志不渝百拆不繞,驅除韃虜恢復了中華民族更是不可一世,普天同慶。犯漢者隋遠必誅,天子守囯門,不和親不鑑約唐唐一個大明氣度,令萬邦來朝,四方皆服。










94310417小云


我朝應運天開,福佑四海,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修仙中勿擾之


所謂的得國最正涉及到皇位傳承的正統合理性,這個說法最早是由儒家提出來的,如果更準確一點來說,這個學說是由於東漢時期的劉秀和宋朝時期,對於儒家思想變態的閹割改造得到的。東漢時期的劉秀在成功建立了東漢王朝之後,開始喜歡研究上了讖緯學說,他想要從儒家的角度,來確定王朝傳承的正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像王莽這樣的篡權者。但是他沒想到的是,自他之後的1000多年裡,關於王朝傳承的正統問題,卻是愈演愈烈。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曹氏家族和司馬家族,在漢魏之間以及魏晉之間,巧妙的使用了禪讓的方式,來解決的王朝傳承正統的問題。從這之後便出現了,誰佔據了中原地區,誰就能稱之為正統。當然這樣的言論,對於東晉和南宋這兩個偏居一遇的小王朝來說,是有點尷尬的。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來解釋這兩個王朝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很顯然,這種忽悠的手段看起來是相當不靠譜的。關於王朝傳承正統的問題,爭論到明清時期已經非常激烈了。尤其是在三國和兩宋時期,對於王朝傳承的正統性非常注重。

清朝有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孟森他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上得國最正,有過這樣一句斷語,“三國以來,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雖說這句話被廣為流傳,但是從我們現在的評判標準來看,他顯然也是一個偽命題。似乎從他的標準來看,好像哪個開國皇帝他的起點越低,就越能證明他的正統性,但實際上這樣的評判標準顯然有失公允。

充其量只能認為,起步越低者能夠身居九五之位,說明了統治者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很牛X,基於他白手起家的背景,能充分說明這個人的能力是非常強的。而漢高祖和明太祖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草根階層的佼佼者,但是他的能力與綜合素質並不跟正統與否產生任何聯繫。所謂的正統應該指的是在道義角度上站得住腳,並且受到了民眾的普遍擁戴,正所謂的“應天和人、萬姓傾心、四方養德”,這跟能力強弱與否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不過在歷史上,我們真的能夠找到一位所謂的“應天和人、萬姓傾心、四方養德”的皇帝存在,在他登基為帝之前,帝國的四面八方都在稱頌他所做下的功德,到處都有百姓集體合簽的萬民書,真的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他似乎真的就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百姓於水火的道德至高之人。這個人就是西漢末期的王莽。

可是往往上臺之後,他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一上臺之後大家還好生好氣,但是沒過多久就跟過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因此我們是不是也能認為所謂的應天和人萬幸傾心四方養德,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

發聲的人不對。能夠讓這種所謂的民意流傳下去的,是擁有統治地位的士大夫階層,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筆裹挾了所謂的民意,而真正的民意則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農民起義中出現的。可是這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當這些成功起義的農民被轉換成另外一個統治階層時,在不久的將來,又會出現另外一波的農民起義者來取代這個統治階層,相當於說每隔幾百年換了一群人來統治國家而已,因此,這種所謂的“應天和人、萬姓傾心、四方養德”的正統封建帝國,其實是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