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朱標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如果朱標不死結果會怎麼樣?

行者且行


朱標(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標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特別是晉王朱網,在其封國驕縱、多行不法,朱元璋震怒,也是朱標挺身力挽得救。朱標當太子,兄弟們沒話說,都心服。

朱標雖然只是太子,不是皇帝,但是朱標在朝廷之中的威望也是不容忽視的。至於朱標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威望呢?那就要從朱元璋當年去討伐陳友諒和張士誠的人開始說起了。在朱元璋,馳騁沙場的時候,朱標就留守在南京,成為朱元璋最有力的後盾。當然,不要認為朱標留守在後方,就代表他是一個膽小的人。後方所要承受的壓力,雖然沒有前線那麼大,但是也是不小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朱標禮賢下士,寬厚仁慈。朱元璋麾下的文官們,全部都折服於朱標的才氣和智慧。也就是說文官集團基本上成為朱標的擁護者。能獲得這麼多人的支持,朱標確實是非常的厲害。

另外朱標從來沒有讓朱元璋失望過,文韜武略,是一個全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上位之後,很快就將朱標立為了太子。我們知道皇帝和太子,是繼承與被繼承的關係,但是,大部分皇帝,都是害怕別人會覬覦自己的皇位的,就算是自己的兒子,也不會有例外,但是朱元璋卻不一樣,他毫不避諱的將朱標定為自己的繼承人,足以看出他對朱標的信任,以及對朱標的喜愛。而這也是朱標最厲害的地方。

朱標在世的時候他就是個普通的弟弟。在朱元璋的一堆兒子中,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比起朱標的仁厚,朱棣更狠辣更多疑,他是個天生活在戰場上的人。但是,此時新朝已經建立,天下已經太平,民間不需要戰爭,而且朱元璋在位期間,已經大開殺戒,血流成河,不能再繼續造殺孽,仁厚的朱標無疑是朱元璋最好的接班人。

如果朱標沒死,真的繼承了皇位,朱棣已經失去了先機,皇位也就沒有了燕王什麼事。



君有凌有


歷史評價朱標溫和仁慈,經歷塑造人內心,朱標沒有經歷王朝建立的征程和戰火,用仁政治國。有典故說朱標勸諫朱元璋少殺功臣,朱元璋叫朱標赤手拿荊刺條,朱標不敢來,朱元璋拿起荊刺,用手把刺全擼掉,滿手鮮血,對朱標說我除驕兵悍將就是給你去刺啊。這是一種政治智慧,朱標如果不死,其他人包括朱棣在內基本沒有造反的想法,而且朱標也不是朱允炆那麼容易被忽悠,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沒有傻的,朱棣造反成功本來就很僥倖!朱標沒死的時候,明朝都考慮遷都到西安!這件事情因為朱標的死成為了過去式,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按照歷史的走向,明朝可能要功伐下西域,對後面的歷史影響可謂是顛覆性的!朱標不死,只要能在位幾年,明朝皇帝一系估計就是他的子孫了!


邊城聞風


《明史》曾經這麼評價朱標:“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

從以上及相關記載可見,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是一位仁厚之人,弟弟們有過多是這位兄長在皇帝面前為其求情,如果朱標順利接任皇帝位,以他仁厚的性格自然不會有“削藩”之事。所以,朱棣也就不會有被逼無奈的藉口。當然,就算朱棣要造反,也不會成功。

第一,朱標是正宗的嫡長子,政治掌控力強。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備受朱元璋的重視。說到這裡,可能依舊有人會說在《明史》中記錄的朱標也僅僅只是“仁愛,寬厚”,與朱棣後來的文治武功顯得不值一提,勝負之數未嘗可知。其實這種說法堪稱荒謬。在父親朱元璋手握大權之時,輔政的太子朱標常常與朱元璋的治國方略不同,雖然最後大多數政策也都以朱元璋的意願為準繩,但在史書中,因為父子之間政見不一,卻毫無見責的太子,朱標當是唯一的存在。

漢武帝時,因為江充讒言,輔政的太子劉據被其殘忍逼迫而死;李建成身為太子,建言獻策,功勳卓著,最後還是一場玄武門之變了結。但是朱標卻能夠在與父親朱元璋的政見不一之中,備受倚重,靠的僅僅是仁愛?難道不更是對朝堂時局的掌控力?

第二,朱標是老皇帝著力培養的接班人,擁有自己的政治班底;十歲便被立為世子,宋濂等名師教授學業,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等人都擔任東宮官制。二十二歲,朱元璋便意欲鍛鍊其處理國事的能力,允准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十幾年的處理政務磨礪,而這些都是來自父親朱元璋的信任。

第三,朱標深得人心,有足夠的政治號召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太子朱標仁慈敦厚,處理政務多為群臣歡喜。他並沒有朱元璋的狠厲,有的是包容之心,以“寬通平易之政”。洪武十三年,因為長孫宋慎被牽連進胡惟庸案,自己的師傅宋濂也被禍連,按罪論誅。滿朝文武無不噤若寒蟬,而他卻能阻止父親誅殺宋濂,而後更是在母親馬皇后的巧妙勸諫之下,將宋濂救出,得免死罪。

1392年,37歲的太子朱標罹患風寒而亡。這對古稀之年的朱元璋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為朱標構建的龐大的統治班底頃刻間變了主人,而朱元璋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皇長孫朱允炆繼承大寶。朱標一死,朱元璋就開始大殺功臣,滅謀士,這也造成了後來朱棣謀反時建文帝無人可用的情況。

年輕的建文帝,雖然與其父親朱標一樣熟讀儒學經典,卻缺少帝王的狠勁和狡黠,還下達不準傷害朱棣的命令,使戰場上的南軍束手束腳,最終被叔父燕王朱棣篡位。





林子愛歷史


朱標,諡號“懿文太子”。朱元璋的正房大兒子,也就是俗稱的嫡長子。可惜朱標是個短命太子。本身朱元璋對他寄予了厚望。那麼朱標其人究竟如何呢?

第一,人品。

《明史》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大名鼎鼎的沐英沐王爺曾被朱元璋撫養。“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也。”

換句話說,朱標的人品應該是很優秀的。正史野史均沒有汙點方面的記載。

第二,威望。

朱標在諸皇子中威望很高。他從小就參與了朱元璋的起義戰爭,行軍打仗,朱元璋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撫養朱樉,朱棡,朱棣。於是,朱標就擔起了撫養弟弟的責任。可以說是如兄如父。史書記載他弟弟淘氣,惹怒了朱元璋,也是朱標求情庇護。所以說,朱標在諸皇子中威望很高,幾乎無人不服。

第三,學識。

朱元璋稱帝當年就立了朱標為太子。給他選了很多牛人當老師。比如李善長,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更有當世第一大儒宋濂做他的師父。朱元璋外出征戰,即令太子監國。在宮中設立大本堂,派國子監學生來給太子和諸皇子講課。可以說朱標的學識應該是不輸其他皇子。

第四,治國才能。

作為太子,時常監國處理朝政。他的寬仁治國的理念也在監國的時候得以施展。

縱觀以上對朱標的總結,可以猜測,如果朱標不死,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綽綽有餘。他的諸位王弟也沒有不佩服他的,所以也不會謀反。他的寬仁的性格也不會對這些弟弟太過苛刻。可能不會成為朱棣那樣的一代雄主,但大明朝也會多一個和平之君。


永樂大帝Judy


歷史上對朱標的評價,可謂是極佳。

西安關中是漢人明朝的傷心地,明朝實際亡於西安。

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

1、朱標去過西安即死,朱元璋大為惋惜,認為西安風水不好。

朱標是朱元璋的親骨肉,朱元璋親自指定的太子人選。朱標不死,明成祖朱棣很大程度上也不會反建文帝。

2、朱元璋遠見卓識,果然,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3、明末西安人張獻忠,屠川作《七殺詩》: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清末入川的,只有張獻忠一批人馬,和吳三桂所部清軍。

吳三桂雖然降清,但卻是“復君父之仇”(崇禎死於李自成),誓對南明政權“不忍一矢相加遺”。

張獻忠試圖“堅壁清野”倒是極有可能。


用戶67724358697


從歷史上看,老子殘暴,兒子懷仁一般很得民心!從明史記載看,朱標其實很有政治智慧,只是心性沒有朱元璋殘暴,而且很得明初的名臣擁戴!朱標如果不死,其他人包括朱棣在內基本沒有造反的想法,而且朱標也不是朱允炆那麼容易被忽悠,做了三十多年太子沒有傻的,朱棣造反成功本來就很僥倖!朱標沒死的時候,明朝都考慮遷都到西安!這件事情因為朱標的死成為了過去式,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按照歷史的走向,明朝可能要功伐下西域,對後面的歷史影響可謂是顛覆性的!朱標不死,只要能在位幾年,明朝皇帝一系估計就是他的子孫了!





半分品史


朱標

朱標(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長子(也是嫡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標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1]。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抑鬱而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后複稱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複稱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再煮朱標不死,眾功臣能安度晚年想盡榮華富貴,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殺功臣,滅謀士,這就足以說明朱標的能力了!朱標的突然去世,給老朱打擊太大了,培養了20多年的接班人,要重新佈局,其中這用人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的開國元勳都是太子死後被殺的。朱標不死,他們會一直陪伴新君。建文就不同了,班底全換!政策轉向太快太猛,皇太孫確實手段生澀稚嫩了其實朱標過渡一年或者只需當幾個月皇帝,再傳給朱允文,歷史都改寫,朱棣都不敢反。

朱標可不是善茬,人家也是血雨腥風裡過來的,也是守過城池的,而且,他居然敢頂撞他爹,量朱棣也沒有這個膽。朱標是諸王子中最能打的一個,很多人別搞錯了,以為是朱棣。朱棣只是跟著朱標藍玉他們打醬油的,史書上說朱標寬厚仁慈,那是相對於後期的朱元璋來說的。朱標從出生開始就在死人堆裡打出來,可以說是諸位王子中最能打最善戰的,和武將關係也是最親近的而治國方面也可圈可點,朱元璋經常出門迅遊征戰,後方都是太子監國,一去幾個月大半年,朱標把國家治理的僅僅有條。明朝太子監考,可謂天下門生皆出太子,朱標文隨劉基,宋濂,武隨常遇春湯和,可謂文武通吃。朱棣一丁點機會沒有,稍加妄動,估計分分鐘被撲滅。

朱標也會用人,就算朱棣反叛,不會像朱允炆那樣派李景隆去,再有就是不會有不傷害朱棣這個命令,使戰場上南軍束手束腳。或者說不是朱標死的早,是老朱死的太晚,老朱要是死在朱標前頭,就沒有後來了,朱棣也得老實的聽大哥的。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朱標為人性格寬厚仁慈,對弟弟(朱棣他們)們好,對老師(宋濂)好,是爸爸(朱元璋)的好幫手,是媽媽(馬皇后)的好兒子。也是一個好領導(反對殺功臣)。

如果朱標不死,有一個結果那是一定的,那就是朱棣不會造反,歷史估計得改寫。

朱標,朱元璋嫡長子,皇后馬秀英所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知道自己有了兒子後,高興的在當地的山上刻字了,既是高興,也是對朱標充滿了希望。看看朱元璋是怎麼疼愛這個孩子的。

5歲(至正二十年1360年),就給朱標找了宋濂當老師。

9歲(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立朱標當世子。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吳王位。建百官。以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諭之曰: “立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闇弱,威福下移,馴至於亂,今宜鑑之。”立子標為世子。---《明史·卷一·本紀第一》

13歲(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讓朱標代表自己回臨濠祭拜祖墓,臨行前意味深長的教導了一番。

14歲(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被立為太子。被立為太子後,朱元璋找了一些人輔佐朱標,都有誰呢?讓我們看看名單。

於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

22歲(洪武十年1377年)經朱元璋同意,參與朝政,自此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直至病逝。

也讓他有機會小範圍的實踐了自己“寬通平易之政”的治國理念。

37歲(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巡撫陝西。順便調查弟弟秦王朱樉(shǎng),後來救了這個弟弟一命。

38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

朱標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基本上是按照朱元璋的要求長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六年後朱元璋去世,44歲的朱標繼位,假設在位十年,而那時小朱標五歲的朱棣也已經快五十歲了,明朝的大船將平穩的按照朱元璋的意願向前駛去,但歷史和朱元璋開了一個玩笑,朱標的早逝,讓朱元璋的夢想落空了,但是也是朱標的早逝,給了朱棣機會,也造就了一個盛世,一個人的不幸,造就了一個民族的大幸,朱標的早逝,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