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挫折教育,能讓孩子快速成長嗎?可取嗎?

愛是晨曦曦


不贊成使用挫折教育。

  •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的,唯有親子關係是指向分離的。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光特別寶貴,多一些美好回憶。
  • 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的對他們好一些,因為長大了,他們會遭受很多痛苦,而童年的一些記憶能撫慰受傷的心靈,給生活加油打氣。
  • 我們打心底裡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即便是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但是還是疼愛他,捨不得他受苦受累。

寫在最後的話

我們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同時發展他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這意味著是不斷增加孩子的選擇。因為一個人的力量,來自原更多選擇和可能性。增加一個人選擇,就是增加他的力量。


航媽的小時光


挫折教育的做法是可取的,適當的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要說加快孩子的成長就有點急功近利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出現挫折、遭受失敗是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正確面對挫折。現在的孩子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自覺性和獨立性差、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素質。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挫折,能使人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和處理問題,真正地“長大”。而如今的孩子對“挫折”二手大都比較陌生,父母只重視讓孩子吃好玩好學習好,對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則關心很少,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挫折,“脆弱"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命傷"一旦遭遇某種壓力,容易鑽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釀成家庭悲劇,近年來,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舉個例子。

孩子在家吃飯挑食,家裡老人疼愛孩子,不願吃飯就給他買零食吃,不忍心看著孩子捱餓。可這樣慣著孩子只能加劇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可以對他來點挫折教育:他要是不吃,就素性讓他餓一頓,知道捱餓的滋味不好受,他才知道飯菜的香甜。這樣讓孩子受點挫折,對他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既然挫折教育可取,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呢?

1.設置可控的障礙,有目的的培養

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挫折,早點接觸挫折教育有利於他更好地成長。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景,為孩子打下勇於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某件事清等,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自主可控,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2. 及時疏導,給予鼓勵

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能置之不理,甚至指責、謾罵孩子,要及時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挫折,在孩子適應後要及時給予鼓勵。

3.幫助孩子樹立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

生活不是理想中的童話世界,處處充滿失敗與挫折,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這一點並培養他們在失敗與挫折中奮進的勇氣。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讀一些古今中外許多歷史人物或現代成功名人戰勝挫折的例子或者給他們講類似的故事。要讓他們從小知道,挫折並不可怕,只要肯努力,總會成功的。

綜上,適當地挫折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也要適度、可控,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善於引導、疏通,不能撒手不管。


語文是門技能


使用挫折教育,能讓孩子快速成長嗎?可取嗎?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來說。

首先,挫折教育這個提法並不準確,教育是“立德樹人”,是引導人成長的過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不同感受,包括成功與失敗、快樂與痛苦、欣慰與沮喪,根本沒有必要故意設立一些讓人產生挫敗感的教育內容。學生成長過程中,無論學習、生活、交往等各方面,肯定不會一帆順,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那種挫折感,誰也迴避不了。不怕挫折,不被挫折打垮,這是正道。故意誇大挫折,或刻意製造挫折,也沒有必要。

其次,要讓教育迴歸正常,不要刻意強調某個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對學生應該培養的素質、應該形成的能力,都要按標準完成。同時,在學生心理上,也同樣要通過日常教育,使學生既在表揚面前不沾沾自喜,又能夠在批評中不灰心喪氣,而是學會正確對待,客觀認識自己。對學生的教育,要避免那種尖酸刻薄的挖苦,也要避免那種無原則的嬌慣。要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體驗那種應有的努力與艱辛。

第三,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不能人為的“提速”。學習上,要循序漸進,想快是違背規律的。基礎要打牢、習慣要培養、能力要逐步提高。天才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是普通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發展。心理上,孩子更是需要必要的時間與經歷,才能不斷地成長。超越年齡的要求,是不科學的,也是對孩子有害的。兒童應有的童趣、天真,少年應有的青春期及其叛逆表現,都是人生必然擁有的。有的老師或家長抱怨學生不懂事,其實是對學生不理解、不瞭解,也是脫離實際的。教育的過程,就是在順應學生成長過程中,不斷完善他的人格、積累他的知識、形成他的“三觀”的過程,也是學生試錯與改錯的過程。

教育自有它的規律性,遵循規律是唯一的選擇,所謂“快樂教育”、“挫折教育”都有它的片面性。學生成長成才,豐富多彩、百花齊放才是正常的呈現。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