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祭侄文稿》臨習要點

臨習者應從筆法、結體、章法、用墨、情緒、篆籀氣等方面去學習和把握《祭侄文稿》

一 《祭侄文稿》的筆法

論及顏體書法,總避不開“篆籀筆法”“外拓法”“屋漏痕”等說法。

外拓來源於篆書,與“屋漏痕”一樣,都是強調中鋒用筆,在筆法上,這三種說法其實一致。

《祭侄文稿》多用圓筆,起筆藏鋒逆入,筆鋒內含而不外露,渾厚圓潤。行筆中鋒鋪毫,正心著紙,如錐畫沙,筆力入紙一寸,其線條遒勁舒和,雄渾而不失流動,流動而不失凝澀,因筆鋒墨多而副毫墨少,中鋒行筆使筆畫中間深而兩邊淺,如浮雕般富有立體感。收筆“末以成畫,使其鋒健”,筆到意到,殺鋒入紙,決不拖沓,勁健剛強。

在轉折處,《祭侄文稿》棄內擫方折而以外拓圓轉為主,不露稜角,曲折暗過,其筆法是至轉折處稍提筆,中鋒轉彎後向下行筆。此筆法使字轉角處圓潤有力,富有彈性,給人以流轉遒勁、筋骨內蘊之感。由於筆勢圓暢,筆畫多前後相承,連綿不斷。

顏真卿《祭侄文稿》臨習要點


二、《祭侄文稿》的結體

《祭侄文稿》的結體疏朗寬綽,外緊內松。因多用外拓筆法,其筆畫多向結構外彎曲,左右偏旁也向兩側拉開,使得其字內空間得到拓展,中宮疏闊,體勢開張。又通過筆畫間的顧盼和牽絲的連接,使各部位相互呼應,形散神凝,不至於因開張而令字形鬆散。

左右相對的邊豎,顏真卿往往弧形行筆,使邊豎外弧相向,字形呈鼓狀向四面撐足,字勢雄渾,極具張力。

顏體行書不以欹側見長,字形多以平正取勢,端莊大度,正氣凜然。然而方正端莊並不意味著正而無奇,顏體行書高明之處,就在於平正中寓奇險。《祭侄文稿》中的字,乍看字形平正,卻通過筆畫中一些細節處理,使得上下左右各部位之間有動靜、收放、開合、沉昂、俯仰等各種變化

顏真卿《祭侄文稿》臨習要點


三、《祭侄文稿》的章法

《祭侄文稿》章法毫無雕琢,自然天成。此稿雖歸入行書,但其中行楷、行草、大草各種書體並存,隨書寫者情緒起伏而變化;每一行的軸線或正直,或左傾,或右斜,章法安排完全取決於情感的抒發過程,全無雕琢痕跡。

章法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緊密,此稿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距離都比較緊密。字與字上牽下連,行與行左衝右突,字的長短、寬窄、大小變化豐富,而無論大字小字都寫得開闊雄壯,使全篇佈局顯得充實緊密。又有塗抹後添加的小字擠入行間,更使行距併攏。

當然,緊密是相對而言,並非密密麻麻令人窒息。在《祭侄文稿》中,有第五、六行,第十五、十六行等行與行之間留出的寬敞行距;而在“順爾”“受命”“覆天”“承天”等兩字之間因遵循平闕書儀而留出的空白,也在無意間調節了茂密的空間,形成強烈的疏密對比。

顏真卿《祭侄文稿》臨習要點


四、《祭侄文稿》的用墨

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說,《祭侄文稿》因顏真卿在心情激憤之時只為起草祭文,無意於書而造成的效果,卻令此稿五色兼備。

顏真卿往往在飽蘸一次墨後一氣書寫數行,寫到墨盡才去再蘸,有些筆畫甚至是墨盡之後以筆肚抹出,於是整篇文稿墨色由濃而淡,由潤而渴,節奏分明,變化豐富。在同一字中,墨色又隨書寫節奏的變化而變化,更豐富了墨色層次。濃重枯澀,呈現出一派悲慼雄壯的景象,與顏真卿當時的悲慟情感高度一致。

文稿中出現大量的渴筆,蒼勁老辣,大量渴筆飛白與眾多濃墨重筆形成巨大反差,在強烈對比中求得和諧。全文有多處塗抹修改,或用渴筆圈去,或用濃墨塗抹,使墨色更顯得變化莫測,增強了其跌宕感和層次感。最為奪目的是濃墨塗抹形成的黑色墨塊,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五、《祭侄文稿》的情緒

《祭侄文稿》最震撼人心的是文稿中流露的情緒。仔細觀摩此稿,明顯可以感受到顏真卿落筆時感情上的波瀾起伏。

顏真卿《祭侄文稿》臨習要點


落筆之初,顏真卿強自壓抑內心悲憤,情緒相對較平穩,因此前幾行敘述時間身份的文字以行楷為主,行筆也較為平穩圓渾。待寫到“惟爾挺生”時,追憶亡侄,激越悲痛之情再難壓抑,筆下波瀾驟起,及至“賊臣不救”時,憤怒之情在筆端噴湧而出。哽咽時下筆滯重,悲憤時行筆縱放。胸中波瀾起伏,紙上圈改塗抹。寫到最後,由行書漸變為草書,更是滿腔悲憤傾瀉爆發,已是悲痛至極,令讀者動情,觀者駭目。

六、《祭侄文稿》中的“篆籀氣”

何為“篆籀氣”?要說篆籀氣,先說篆籀書。篆籀書,有大篆小篆。大篆亦稱籀文,為先秦字體;小篆即秦篆,為秦統一文字後所用字體。“篆籀氣”即秦篆籀文這類書體所呈現出來的氣象,既包括書寫時的具體技法,也包括書法作品的審美特徵。

技法主要是“篆籀筆法”。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篆籀筆法應以中鋒為主,使筆畫圓融遒勁,走勢曲婉綿亙,線條渾厚通暢,飽滿而富有張力。審美感觀主要是從結體和章法上得來。篆書的結體講究對稱均衡,字形方整,“篆籀氣”的行書應該也有端莊雅正的雍容氣度。對於篆籀書章法,米芾《海岳名言》曾說:“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所以“篆籀氣”的行書在章法上應不求整飭,疏密錯落,大小隨機,因形而變,各具其美。此外,篆籀書為古書,“篆籀氣”在氣息上也應崇古尚古,突出古意。


把握了以上六點,在臨習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臨習《祭侄文稿》,宜選擇筆肚豐滿、貯墨多、彈性好的短鋒狼毫,用元書紙或半生半熟宣紙。有人說顏真卿寫《祭侄文稿》用的是短鋒禿筆,因此臨習也應選用禿筆。這種“禿筆作書”的說法未免有些薄古人之嫌,不必當真。

首先要努力模擬其技巧,學習每個字的筆法和結體,掌握書寫的節奏感。

臨習要盡力表達原稿的微妙細節,比如略帶弧狀的豎畫,內斂含蓄的捺畫,都是典型的顏書特徵,尤其要注意;又如轉折中的提按動作,一定要交代清楚,不可一帶而過。其次要注意用墨,觀察原稿何時蘸墨,何時渴筆,臨習時儘量在用墨上與原稿保持一致。

此外,原稿中圈點塗抹也是其一大特色,但在臨寫時卻不必刻意地去模仿這些塗抹。就我個人理解而言,臨寫《祭侄文稿》的重點應是取其氣勢。在點畫結體臨寫形似的前提下,可嘗試著用一瀉千里的書寫,寫出原稿的節奏感,去追求其中的神韻和氣勢。

以情馭筆,融情入書,情感的波瀾起伏與筆畫、結體、章法融和一體,這是《祭侄文稿》的最大魅力,卻也是不可臨習之處。但這種超越於具體技法手法之上的境界,尤其值得臨習者乃至書法大家去深刻感悟和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