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 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顏碑十二品(下)

郭敬之家廟碑

中興頌

東方朔畫贊並碑陰記

八關齋會報德記

放生池碑

殷府君夫人顏君神道碣銘

郭敬之家廟碑

《郭公廟碑銘》全稱《有唐故中大夫使持節壽州諸軍事壽州刺史上柱國贈太保郭公廟碑銘》,唐代宗李豫隸書題額,顏真卿撰並書,自署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碑為螭首方座,高318釐米,寬170釐米。碑陽凡30行,行58字,碑陰無書寫者姓名(宋趙明誠、清王文治、戴熙等以為顏真卿書),刻有郭子儀兄弟子孫的官職名字,共4列、34行,碑額3行12字。碑存西安碑林,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碑為唐代名臣郭子儀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廟碑,舊在陝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內(據傳即唐代汾陽王府舊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此碑風格深到,遒古雄勁,含蘊渾厚,疏朗流暢。真如“銀鉤鐵畫,龍跳虎臥”(王文治語),深入右軍筆意。本碑善拓本極少。

據《校碑隨筆》稱,宋拓本銘詞內第二句“虢土”之“虢”字右半清晰,到清初尚可辨,以後漫漶不清。明拓本銘詞中“芝馥蘭芳”四字均清晰,清初以後“芝”、“芳”二字尚可見,而“馥”、“蘭”二字已磨損。至嘉慶十七年(1812年)刻趙懷玉、陸 、董曾臣觀款,在末行“建”字下空一格。有翻刻本,原石已泐字,翻刻本均完好。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韻,唯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尚能體現顏書風神。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大唐中興頌

《大唐中興頌》,簡稱《中興頌》,為元結於上元二年(761年)撰寫,並請顏真卿書。此摩崖刻石是在戡平安祿山之亂後於唐大曆六年(771年)六月刻於湖南祁陽浯溪崖壁上。左行正書,21行,行21字,後刻有黃魯直題字,11行,行26-28字不等。

此本為故宮藏宋拓本。首行“有序”之“序”字鉤筆未損。鈐有“海上精舍藏本”、“孫爾準印”等印5方。此頌書風磊落奇偉,故自古獲得學者、藝術家們的重視。宋黃庭堅詩曰:“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名崖頌中興。”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東方朔畫贊並碑陰記

《東方朔畫贊並碑陰記》,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自署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二月立。 晉夏侯湛文,顏真卿楷書,碑陽額為其篆書。碑陰記為顏真卿撰文並楷書,額為其隸書。高340釐米,寬151.6釐米。四面刻。碑陽、碑陰各15行,碑側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東陵縣,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開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韓思復曾銘石立於東方朔神廟前。 天寶十三載 (754年)顏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採訪使東平王安祿山為探察顏氏虛實,委派判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監察御史閻寬、李史魚、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顏真卿與之狎遊此廟。見其碑文磨損不堪,感嘆之餘,揮毫依舊文重書,復刊於石,並撰碑陰記,以抒對東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鐫刻完工時,正值安祿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餘年後,由別駕吳子晁起立於廟前。

顏真卿書此碑時46歲,正值壯年,神明煥發,意氣幹雲,頗為後世珍重。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八關齋會報德記

《八關齋會報德記》全稱《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唐大曆7年刻在八面石幢上。唐武宗時現今滅佛,毀其五面。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據拓本將其補全,明嘉靖時加蓋碑亭,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曾試圖盜取此碑,在當地軍民的努力下將其保住。文革時亭碑俱毀。石幢被砸為三段,上部四分之三現存於商丘市博物館,其餘去向至今不明。1993年商丘政府在原址重刻石幢碑文內容。

《八關齋會報德記》,自署立於大曆七年(772年)五月八日。唐大中五年(851年)田悅補篆額,同年正月一日崔倬跋。八稜石幢八面刻,高368釐米。每面8行,行28字。全文983字。此碑字大如拳,是顏真卿六十多歲時書,筆法老辣卻不失生澀之氣。較麻姑親禮更多自在。比多寶塔更多凝練。在顏碑當中比較特別,沒有多少顏書後期的規律化特點。筆法似散實凝,消散蒼茫中多精到森嚴。風骨與瘞鶴銘相似。因為碑刻屢遭劫難所以拓帖也有不同版本。清代拓帖已很珍貴,早期的更是少見。現在能見到的拓本多是修復後的本,與原跡有所不同。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八關齋會報德記 原石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放生池碑

《放生池碑》又稱《天下放生池碑銘》,顏真卿撰於乾元二年(759年)冬,時51歲。顏真卿《乞御書天下放生池碑額表》記: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顏真卿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任上,肅宗命左驍衛右郎將史元琮、中使張庭玉詔,於天下州縣臨江帶郭處各置放生池,始於洋州興道縣,終於升州江寧秦淮太平橋,凡81所。自書絹寫碑銘一本。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任刑部侍郎時,又上表奏乞。考慮前書“點畫稍細,恐不堪經久”,又“擘窠大書一本”。至大曆八年(773年)在湖州追立時,顏真卿已經三書其文。至大曆9年7月27日又書銘《乞御書天下放生池碑額表》及《乞御書題恩敕批答碑陰記》,並立於駱駝橋東,時年66歲。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殷府君夫人顏君神道碣銘《殷府君夫人顏君神道碣銘》,此碑全稱《杭州錢塘縣丞殷府君夫人顏君神道碣銘》。書於大曆十二年(777年)。楷書,並篆額。碑連額190×54×24釐米。四面環刻,陰陽各9行,兩側各4行,行29字。額橫題“唐錢塘丞殷君夫人顏君之碑”12字,分刻兩面。碑原在河南洛陽玉虛觀。元明間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是碑無年月。據碑文載,顏氏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秋七月五日死,次年春正月合。又據碑中顏真卿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湖州刺史”,應書於湖州任上被召之時。此碑是顏真卿為其姑殷履直夫人顏真定追立的。元明間,碑沒入土中,清乾隆年間出土。碑上有“乾隆五十九年十月昭女張夔敬觀”。

此碑未見宋拓本。現存最早本為元明間未入土前的拓本。據《校碑隨筆》載:“此碑碑陽中斷,剝落殊甚。舊拓本第二行‘金紫’之‘紫’下微損,次之則‘紫’之‘系’下泐作‘么’,然未泐及第三行‘人’字。今則‘紫’字惟餘其首,而‘人’字末筆亦與石花並矣。”清王昶《金石萃編》錄文已不全。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書法大家 顏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