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這裡的顏魯公,就是顏真卿。因其在安史之亂中抗賊有功,封魯郡開國公,故稱顏魯公。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顏真卿

蘇軾的話翻譯過來,就是說書法到了顏真卿這裡,也就是到達頂峰盡處了。東坡先生的話,無疑把顏真卿和他的書法提升到了一個亙古未有的至高境地。

顏真卿是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乃是琅琊氏後裔,五世祖顏之推為南北朝的著名學者。這個顏之推很厲害,是文化大家。你說我我沒聽說過,但是你一定聽說過歷史上鼎鼎大名且流傳至今的《顏氏家訓》,現在我們在各大圖書館裡還能夠看到這本著作。時至今日,《顏氏家訓》早已成為了當代國學推崇備至的經典。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顏氏家訓》

顏真卿完美遺傳了顏家祖上極為優良的基因,二十六歲時高中進士,曾四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重要事務,直接受命於皇帝。能夠擔當監察御史的人,必是剛正不阿、無偏無黨之人,才能深得皇帝信任,充當皇帝耳目。顏真卿能夠任此官職,足可見其本性剛直持正。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這樣的性格成就了顏真卿,卻也讓他在波濤洶湧的官場吃了虧。當時的大奸臣楊國忠深得聖寵。而這哥們兒啥本事沒有,禍國殃民卻是極有天賦。當時的高官都會迎合楊國忠,而顏真卿卻絕不奉承諂媚。這樣一來,楊國忠看寧折不屈的顏真卿就非常不順眼了。不久後,顏真卿被貶黜到平原郡(今屬山東)任了太守,遠離京城。

但是楊國忠的這一損招,卻無意中讓顏真卿揚名於世,甚至名垂千古。與歷史上其他文人墨客不同的是,顏真卿自帶武勇屬性,是真正“文能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的不世之材。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謀反之初顏真卿便已察覺,並暗中加以防範。到了公元755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外,其他城池均告失守。

為了與叛軍安祿山斗爭,顏真卿與堂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響應,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二十萬橫掃燕趙,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公元756年,顏真卿又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一時間,天下無人不知顏真卿威名。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顏真卿一生忠義無雙,即使到了晚年,他所展現給世人的浩然之氣,仍然震撼了後世千年。

公元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當時的奸相盧杞(唐朝盛產這種禍害)與顏真卿素來不睦,欲借李希烈之刀殺害顏真卿,於是派其前往勸諭,天下人都知道,這一去,乃是九死一生。

當時的顏真卿,已是將近八十歲的老者,他的兩鬢染滿了風霜,他曾經挺直的脊背,也開始佝僂。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顏真卿本可拒絕,但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隻身前往。不為別的,只為他心心念唸的國家社稷。經過了安史之亂的大唐,已經再沒有了往日的雄姿,這個曾經無比繁華的盛世,似乎也與他一樣垂垂老矣。顏真卿不忍心,他對家國有著天生的愛,他愛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管怎樣,他知道,百姓已沒有力氣再經歷風霜了,而大唐,也同樣沒有力氣再承受戰火了。所以,顏真卿選擇為這個天下,再拋灑此生的最後一滴鮮血。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李希烈並沒有給予這個年邁的老者應有的尊重。他以威相逼,揚言要將顏真卿活埋、焚燒;他又以利相誘,許顏真卿以榮華。雙鬢斑白的顏真卿在煎熬中度過了一年多漫長的時光,心中對於大唐的信念依然堅如磐石,終秉持著世間大義。

李希烈用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785年8月23日,顏真卿被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流涕,哀嚎之聲遍及千里沃野。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忠魂定會流傳千古,人們記住了這個民族的脊樑,記住了顏真卿的男兒氣節。

這種鋒利如刀劍的忠烈氣節,在歷史上的文人中是罕見的,也正是這樣傲然獨立的對於天下的信仰,讓顏真卿的書法顯得那樣與眾不同。

他的字,已上升到了一種無可比擬的境界,質樸無華、雄強孤傲,像極了顏真卿本人。他的一生是充滿了悲壯色澤的,就像是一顆蒼勁的松,孤單地立在荒涼的郊外。日月輪轉裡,松樹也有了獨特的斑駁的皮,就像沉浸在顏真卿書法中的,令人驚歎的一種壯美、陽剛之氣一般。其實,這種深入筆墨最深處的渾然氣息,正是顏真卿本人內在精神力的外在具象。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告身帖》

歐陽修曾稱讚顏真卿道:“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

顏真卿的傳世書跡極多,其中最為驚世駭俗的,當屬那篇可以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齊名的《祭侄文稿》。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祭侄文稿》這幅書法歷史上的巔峰之作,絕對是幸運的。但是這幅作品對於顏真卿,卻是不幸的。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墨跡中的飽滿情感是自然的流露,每一次運筆,都是顏真卿內心的一次慟哭。因為在這《祭侄文稿》完成前,他的堂兄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因為反抗安祿山而被捕,不久便相繼離開了人世,顏氏一門被害者,多達三十餘人。

顏真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此稿的,情緒難以平復,因此錯誤之處甚多。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能看到,作者那種難以自持的沉鬱難掩,痛徹心肝。作品中所含蘊的情感力度震撼著每一位觀賞者,筆下的凝重峻澀完全得之於自然,實在是千古一絕。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讓我們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次酣暢淋漓的促膝長談。如果對面坐著的是顏真卿,我想他會說這樣的話:如果有可能,真的希望後世的人們,在想到我顏真卿的時候,第一個浮現在腦海的,不是我的書法,更不是所謂的顏體,而是貫穿了我整個一生的民族大義。我雖是文人,但當民族於危難中,吾輩必奮不顧身,拋灑熱血,這才是一個國人應有的氣節。

顏真卿:用一生忠勇悲壯寫下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顏真卿的一生,經歷了大唐數代君王,也真正看到了那個盛極一時的唐王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甚至跌入黑暗的深淵。在不同的時代,如顏真卿這般憂思國難之人,心緒一定是波瀾起伏的。很少有人可以像顏真卿那樣,能夠在筆端如此流露出自己的真切情感。我們說顏真卿的字很強壯,就像是一個臨危的戰士,正如他本人一樣堅毅。於是,我們欣賞他的書法,也就彷彿能夠看到,他那悲壯的同時也是氣衝霄漢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