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南北河蟹養殖的模式差異很大,但全國各地放苗多集中在2、3月。肥水工作恰是此時期工作的重點,但相對來講,放苗前的肥水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 放苗前做好肥水工作的好處 |

(1)河蟹是隱居型動物,放苗前肥水,提前把控好水體透明度,能為剛入塘的蟹苗提供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

(2)能有效控制青苔、地皮的生長,可防止蟹苗進池後裹入青苔;水體溶氧相對較好,利於蟹苗快速適應池塘環境。

(3)可以通過藻類、菌類的繁殖提前吸收池塘營養,規避潛在的氨氮、亞硝酸鹽、磷化物等有害指標超標帶來的不良影響。

(4)很多養殖戶習慣在放苗前投放螺螄,放苗前肥水恰好能為螺螄提供豐富的餌料,螺螄長得好,又成為河蟹的優良餌料。

(5)好的有機肥肥料,經過發酵工藝,既能當肥也能當料,放苗前肥水間接給池塘補充了餌料,蟹苗進塘後可以攝食。

(6)能促進水草的生長,水草長勢良好能更好的為蟹苗提供隱蔽場所。

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 各類肥水用品的優缺點 |

肥水工作既是河蟹養殖早期尤其放苗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那麼常見的肥水用品有哪些?各有怎樣的優缺點?

1、傳統農家肥(糞肥)

優點:價格低廉;肥量足;持續長久。

缺點:農家肥自身攜帶很多蟲、細菌、病毒會成為池塘潛在病原;農家肥很難全溶於水,易造成池塘局部地區堆積過多肥料造成後期汙染(滋生團狀青苔、後期臭底等);農家肥提供的營養元素比較繁多,無法達到藻類生長所需的科學配比,易肥出有害藻類。

2、無機肥(化肥、磷肥、尿素、複合肥等)

優點:價格低廉;肥效快;營養元素配比可控。

缺點:施用無機肥極易導致池塘水質指標(氨氮、亞鹽、磷酸鹽)升高影響養殖動物;無機肥肥效來得快但去得也快,不持久;無機肥肥出的藻相單一,不穩定,易致養殖動物出現急性應激,嚴重的甚至出現氣泡病。

3、基肥(水草腐爛後轉變的植物肥、茶籽餅、菜籽餅) 茶籽餅

優點:價格低廉;肥量足;持續長久。

缺點:溶於水後導致水體著色,造成肥水假象,且透明度低,不利於肥水;營養元素不可控,肥出何種藻類不可控;難以全溶於水,會造成後期池塘汙染。

4、可溶性有機肥(氨基酸肥水膏,氨基酸粒粒肥,多維糖肽寶)

優點:全水溶無殘留肥效高效利用;肥效持久,通常一次肥水,下次適當追肥即可保持水色長久穩定;營養元素科學配比能定向培育所需藻相菌相;經過發酵工藝,有機肥可直接作為蝦蟹餌料。

5、碳肥、鉀肥

優點:碳肥、鉀肥是池塘水體中很容易缺少的營養元素,補充足量碳肥可提高水體鹼度,促進水體營養平衡,鉀肥是水草生根必需的營養元素同時也是維持養殖動物體內滲透壓平衡不可或缺的元素。

肥水用品有很多,但隨著行業不斷髮展,傳統肥水用品在河蟹養殖中的弊端逐漸顯現,而專業性強、肥水效果更好的可溶性有機肥、碳肥、鉀肥已然成為主流肥水用品。

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介紹完肥水重要性,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繼續給大家分享來自養蟹者說公眾號(作者老潘)關於冬春季低溫肥水注意事項。

冬春大閘蟹精養塘口,如果不是新開的塘口,第一次塘口肥水,我們應該如何施肥呢?

答案很簡單,肥水的目的:為新栽伊樂藻補肥,為水體中培養有益藻相,為螺螄培養相應的餌源。第一次肥水應該以單細胞藻類為主,同時施加一些光合菌,芽袍桿菌下去,分解底部淤集的底泥,為養螺絲提供更多的營養物,當然,施有機肥也行。這次肥水主要任務是:養螺螄,它好了,苗下塘時,什麼都會好的。

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在這裡,還要提醒一下,有些養蟹人,一提到低溫蟹塘肥水,也僅用化肥來肥水,但我個人很不喜歡這樣操作,實踐多年的經驗告訴我,低溫時,感覺化肥肥塘,塘口水色起得很快,但是敗得也比較快,而且塘口pH不穩定,所以我一向都是使用EM酵素。

我總結了一下,塘口肥不起來的原因無非這些:

1 冬春季,水體溫度過低

塘口水體中,不同種類的藻對水體環境溫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為過低的溫度,這樣,他們的新陳代謝比較慢,其繁殖速度慢,也就是生物活性過低,藻相也就起不來。這時候,急於求成,是沒有用的。

2 塘口經過滅殺,消毒,藻源,菌落缺乏

這問題,是清塘過度引發的雙刃劍,我以前也曾遇到過,那個時候,剛接觸清塘殺毒理念,對塘口過份殺殺殺,也沒實際的經驗,農藥當寶。最後,就是施了肥下去,卻沒有看到水色變綠之類的,那時,就感覺很困惑,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沒有藻源。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如果有好的水源,可以及時引有藻相進塘補充,也可以一開始的時候,用帶有有益藻種的生物肥來施用,效果會有一定的起色的。

3 塘口水體pH值過高或過低

發現塘口水體PH值過高,得去分析原因,看是否是鹽鹼地,還是因為使用石灰或其他其他東西消毒時而引起的或是塘口水質本來就PH偏高。若水質pH值過低,原因是,淤泥太厚,改造底層土壤不徹底,一般都會出現塘泛酸,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對於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處理方案,前期的文章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再贅述,想具體瞭解的朋友可參照:石灰雖好,也分利弊!哪些情況下蟹塘要慎用石灰?

4 塘口中重金屬濃度過高

重金屬超標,經常是出現在工業化汙染高的江湖河水源地帶,這個大家應該也不會太陌生!我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蘇北,蘇南地區有些地方的自然水源就是鐵嚴重超標,這些溝湖抽出來的水,接觸的時候稍為長一點,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就可以看到一層鐵鏽在水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塘口鐵鏽水色的成因。濃度過高,導致藻類不能維持胞內和大環境之間滲透壓的平衡,而導致藻類死亡,沒法繁殖起來。

5 塘口消殺時,各種消毒藥劑用量過多

塘口每年清塘,一提消殺,大家多很上心,特別是帶有殺藻作用的消毒劑,我曾見過進水後用強氯精消毒的塘,沒法肥得起來,第二次再放肥時,長了很多蟲,蟲長出殼後,那殼粘在塘的膜上,長了很多絲狀藻,這塘口水質就作廢了,那時還沒有蟹苗在裡面,螺絲,伊樂草類還是很正常,尚未出事,我就對那塘主開玩笑著說,你很幸運,如果你放了蟹苗,恭喜你,你中頭彩啦!現在就放棄先肥水吧!考慮先換水,考慮去補苗,否則,就只能呵呵噠!雖那時是用開玩笑的口氣說的。憑我當時感覺,那塘底一定很差,還要肥水,這蟹這樣養下去早晚都得出事。

螃蟹養殖,蟹苗下塘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專家:一招就解決

6 新開塘口滲水,留不住水,有底藻

這樣的塘口水體,冬春節低溫時,也很難肥,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塘水過瘦,死藻沉澱,易形成泥皮。水體過瘦,水綿以及剛毛藻等就不說了,就說說泥皮,有一次,我隔壁一個新塘滲水比較厲害,塘主抽水3天后,我到他那喝酒,看到塘裡的水色起來了,我對他說,你得放點光合菌和微量元素肥到裡面保一下水,不然,容易敗藻,老司機認為自己也明白,也許酒喝大了那時他沒按著做,換好水時,下螺絲後,水開始變清,接下來水質開始敗了二次藻,後來無論如何肥水,就完全肥不起來,他連續肥了3次,他沒想到主要原因在哪,我又懶得再說,等天氣到了5,6月熱了後,倒藻引起的塘底泥皮,冒出水面來,他連續打撈了三十幾天的泥皮,也是他的命好,因為他的塘滲水厲害,每天都得補20釐米的水,不斷的補水,降低毒性,那塘蟹才勉勵保到最後。

7 塘口光照強度不夠

塘口冬春季也不容易起水色,或是起來的,但是帶暗。最好是查天氣預報後,能有二天連續晴天,再進行蟹塘肥水,若是時間不充足或是條件不允許,那就僅能是搏一把。

當然,各地塘口水肥不起來的原因很多,其它還有別的原因,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要細心分析,耐心地追求真相才能對症下藥,切忌盲目地聽信神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