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進入禁養模式?城鎮化時代的“養殖”,想說愛你不容易

曾經夢想著用養殖的方式來改變農村貧窮的現狀,也非常用力地學習養殖技術,並經過幾年的實踐,最終非常遺憾地放棄了。同樣有位同學也是經過了幾年的創業折騰,早年掙下第一桶金的時候開起了一家舞廳。後來響應政府的號召,關閉舞廳辦起了養豬場。我們的一位記者老師寫了一篇稿子發表在地方報紙上,標題中有一句“關閉舞廳辦豬場”,至今還有記憶,可豬場早早地就關閉了,因為同學實在無力經營下去,把所有的錢全砸進去了,末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好多年後才還清了。

養殖確實一點都不好做,近年隨著經濟迅速地發展,各種農資成本也迅速地攀升。糧食總是價格低廉,但一成為飼料,價格也就漲了。而現在市場行情也是透明的不能再透明瞭,養殖場生存也舉步維艱。雖然養殖大戶不斷地增加,但要能做得非常好有比較可觀的利潤還是挺難。農民作為散養戶除了能解決自己的一部分消費,對市場的供應其實非常有限,而市場的消費量還是很大的。

農村進入禁養模式?城鎮化時代的“養殖”,想說愛你不容易

規模養殖場

這幾年國家整治環境,加大了對各行各業的整治力度,於是就有很多“禁”字甚囂塵上,有人說禁止農民燒柴火,有人說禁止農民養豬,有人說禁止農民養雞,總之就是全面禁養時代的來臨。但這些所謂的禁並沒有看到官方文件,完全就是一些人無事生非,亂說一氣,而且往往前面帶上“專家”二字,讓人深信不疑。

有時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清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說,難道是肉吃得不想吃了,想進廟裡做和尚,吃素?關鍵是自己要吃素也沒人擋著,別人還要吃肉啊。

其實國家實行禁養並不是針對所有地區,只是對某些劃定地區實施限養、禁養,並對不合規的養殖場進行清理整頓,這也是加強環保的有力措施。

要是真的禁養,農民也不會同意。在閬人老家,農民一年到頭最覺滿意的就是自己家能砍兩頭豬的肉過年。不但自己一家人吃,孩子們出門時還可以帶一些,另外會給各家親戚送點,也是親戚間的情份——這是在家老人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怎可就此禁養斬斷老人們的這份最後的念想?

農村進入禁養模式?城鎮化時代的“養殖”,想說愛你不容易

農民殺豬過年

這是情理上來說,如果就事論事,農民養幾隻豬幾隻雞,拉了糞便就把環境汙染了,那是不是,以後大自然都不要有動物了才會純淨?天上飛著燕子、喜鵲、麻雀等等各種樣的鳥兒,地上跑著各種各樣的兔子、狐狸、山豬等等動物,那是不是要把這些全部消滅掉?說了這麼多年的生態,其實大自然就是閉環的生物鏈,因為人類加進了太多人工化學藥品,才讓這個世紀失去了平衡,產生出一系列的生態問題——人類把它稱之為汙染。最後怎麼就把這些人類行為引發的惡果,全部歸在農民養的豬雞鴨身上去了?這比竇娥還冤吧?

農民餵養豬雞鴨,確實產下不少的糞便,但這些糞便最後又經過農家肥的形式返回田地裡面,不僅對培養田地的肥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又滿足了蔬菜糧食所需要的養料,可以說是個最好的生態鏈的循環模式,豈可以用莫須有的罪名來扼制正常的生態循環鏈的運轉?

農村進入禁養模式?城鎮化時代的“養殖”,想說愛你不容易

生物廢料利用制菌棒

其實農村現在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散養豬雞鴨的農民,大部分是農村守在家裡上了年紀的農民,而年輕農民即使在家他們也不太願意養殖,他們情願農忙之後出去做點零工活計,掙了錢,過年時再找家在農村的親朋好友買些豬肉,或者買頭活豬自己殺。因為年輕人嫌養殖麻煩,家裡隨時都不能沒有人,養一頭豬賣不了多少錢,可基本上要守個人在家裡,自己出去掙錢遠比在家養幾頭豬掙的錢多。但留守在家中的老人隨著年紀的增長,養殖也越來越少,很多老人已經養不動了。進入城市的農民不可能養殖畜禽,隨著農村新農村建設社區化的普及,再過幾年,還想吃自家養的豬肉雞肉可能機會越來越少了,到時不用誰說禁養,也不會有人想養些自家的豬雞鴨了。

規模化養殖也有不少的困難,生存不易,正有一些大戶處於關閉的趨勢:散養戶越來越少,農民已無心或無力養殖更多的畜禽。數量龐大的消費市場,又有誰來供給保證市場的供應穩定?或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