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多地將重振養豬業 大力推廣“太湖豬”養殖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處副處長朱凌雲近日不是在督查本地豬場建設,就是在去蘇北協調生豬指標的出差途中。“我們的萬頭豬場,多半要蓋成樓房養豬。”朱凌雲說,蘇州城鎮密集、水網密佈,豬場選址不易,但難度再大也要推進。

南京市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科的盧長明,這段日子也是三天兩頭往養豬項目基地跑。“我們剛簽約的項目3月底開工,下半年就可以投產了。”盧長明說。

眼下,像蘇州市和南京市江寧區這樣,蘇南各地緊鑼密鼓推進規模豬場建設,從“蘇九條”(蘇州)、“寧六條”(南京)到“錫五條”(無錫),鼓勵生豬復產擴產的優惠政策接連出臺。省農業農村廳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當前我省規劃建設的80多個萬頭豬場項目,有相當比例在蘇南,單一個蘇州市,就新規劃了11個萬頭豬場。

考慮到蘇南人多地少,淨流入人口多,江蘇省規定蘇南豬肉自給率為30%以上(蘇中、蘇北自給率分別為80%和115%)。雖然政策允許協調域外直供解決缺口,蘇州市有關部門表示,眼前也的確需要在外地拓展直供基地,但今後還是要力爭自己完成自給率指標。南京市江寧區則通過天然豬場一個項目,解決了該區15萬頭出欄指標。

“豬、糧安天下!那種認為經濟發達地區只需發展二三產業,一產也只需要現代農業,把畜牧業、養豬業從‘產業籃子’裡剔出去的觀點是錯誤的。”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姜雪忠說,和製造業、服務業相比,養豬雖然比較效益低,市場波動大,但生豬類同於糧食,具有公共產品性質,蘇南地區作為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地區,需要畜牧業保障市場供給和“菜籃子”安全;農畜產品“接二連三”,一二三產協調發展,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應有之義。

朱凌雲認為,域外生豬直供基地只能彌補供應缺口,不能滿足應急保供和高品質商品豬需求。如遇惡劣天氣、交通阻斷等緊急情況,外地豬進不來,本地豬供不上,市場供應就會出現問題。此外,相對於外地調來的“洋三元”,蘇州人更喜歡吃地產的太湖豬肉,皮厚肉香,尤其是“五花肉”“雪花肉”多,很適合紅燒。蘇州有50多個肉店專賣太湖豬肉,價格比普通豬肉貴了30%—40%,可大多肉店一上午就賣空了。

為解決本地豬供應短缺,蘇州此輪生豬復產中大力推廣“太湖豬”養殖,11個萬頭豬場中,5個主產太湖豬。省畜牧總站站長朱洪欣介紹,太湖豬產於太湖流域沿江沿海地帶,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形成二花臉豬、梅山豬、沙烏頭、米豬等類群,肚皮大、特能吃,很適合地方氣候溼潤、青飼料多的特點,肉質鮮香,肌間脂肪比其它豬肉品種高了2個百分點。但由於出肉率低、生長慢,在“洋種豬”衝擊下,太湖豬養殖規模不斷萎縮,橫涇豬、楓涇豬2個類群已消失。無錫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處處長周慶新介紹,該市二花臉保種場2018年就沒了。為傳承太湖豬文化,太倉沙溪鎮建起養豬博物館,如今蘇州擴養太湖豬,不僅提供了優質商品豬,還保護了我國生豬種質安全。

“蘇湖熟、天下足。畜牧業不僅支撐了歷史上富庶的魚米之鄉,也將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蘇州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陳邦玉認為,蘇州“常熟”“太倉”這些歷史上的有名糧倉和富庶之地,離不開以太湖豬為代表的畜牧業,產出了常熟“叫花雞”、周莊“萬三蹄”、木瀆“藏書羊肉”等一批特色風味土特產。放眼蘇南,從蘇州大米、陽山水蜜桃、溧陽白茶到橫溪西瓜,這些優質農產品無一能離開有機肥、農家肥的滋養。因此,如今蘇州全域推進“四個百萬畝”工程守護“魚米之鄉”、生態安全,發展現代農業,當中無論是建設優質糧油基地還是發展高效園藝、生態林地,也都需要養豬業、畜牧業來支撐。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畜牧業的農業,是不完整的農業。”朱洪欣介紹,豬糧一體,不只是產業循環,還是生態循環。養豬不僅消化農作物廢棄物和剩飯剩菜,排洩物還是農作物的好肥料。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頭豬是垃圾處理能手和肥料生產者。離開畜牧業,耕地質量難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難發展,農村生態鏈條也將斷裂。可眼下由於周邊豬場少,蘇南很多有機肥廠原料來自數百公里外,運輸每增加100公里,每噸費用就增加幾十元。江寧湖熟的農場經營者說,由於有機肥成本高,他們的優質稻基地每畝只捨得用五六十公斤,如果每畝用上百把公斤,“金陵味稻”口感要好很多。

解決辦法是農牧一體佈局,發展循環農業。姜雪忠介紹,我省在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中“以地定畜”,要求蘇中、蘇南等畜產品自給率較低的主銷區,按照每頭豬當量配套不少於0.2畝農田、園地、林地標準,畜禽糞汙就近利用、當地消納。陳邦玉說,蘇州59個市級以上農業園共129萬畝,如果糞汙還田、綜合利用,單是農業園區這一塊,就可以養豬26萬頭。

“對經濟發達地區來說,不是養不養豬的問題,而是怎麼高質量養豬、保持合理自給率的問題。”江蘇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黃瑞華說,老祖宗造的“家”字說明,“屋子下面有豬”才是家。畜牧業發展到今天,有關畜禽糞便環保處理和資源利用的技術難題都已解決,關鍵在於願不願意做、舍不捨得做。國外如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家都保持了相當規模的養豬業,經濟再發達、也要建豬場,種養一體佈局。蘇南養豬保持適度的生產量與市場佔有率,不僅有利於發展生態農業,生產優質農畜產品,還傳承了農耕文化,守護了江南風貌,而這也是蘇南今後無論如何發展,永遠不能捨棄和不應忘懷的。(顧巍鍾 吳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