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 「八改」技術

養豬 “八改”技術

一改亂交亂配為有計劃的雜交改良,推廣人工授精。縣獸醫站引入內江豬純繁成功後,有計劃的分配到各鄉飼養,與本地母豬雜交,雜交後代性情溫順,生長快,適應性強,深受群眾喜愛。1988年引入長白豬、漢普夏,推廣豬人工授精技術,種公豬利用率比本交提高10倍以上,解決了200~300千克良種公豬與50~60千克母豬的配種難題,擴大了良種精液覆蓋面。

養豬 “八改”技術

本交

養豬 “八改”技術

人工授精

二改仔豬隨母豬吃食為提早誘食開料,培育仔豬。傳統飼養,仔豬隻有在1個月以後,母豬奶水不足時才隨娘吃食,生長緩慢。1989年後,技術部門開始在養母豬的農戶家推廣8日齡誘食,15日齡喂仔豬配合料和青料,補喂鐵銅合劑或注射牲血素等預防仔豬貧血,60日齡斷奶窩重比傳統飼養提高1倍以上。

養豬 “八改”技術

隨娘吃食

三改有啥喂啥為喂配合飼料。1982年,縣獸醫站在17家農戶中作配合飼料養豬和傳統方法養豬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用配合飼料餵養的36頭仔豬,平均日增重 435克,最高達600克,6.5千克仔豬持續飼養7個月,體重達98千克,比用傳統方法飼養縮短出欄時間5~8個月,每頭節省精料30.5千克。喂配合料比傳統飼養增重明顯,群眾樂於接受,推廣很快。配合飼料推廣運用,標誌著科學養殖的起步。

養豬 “八改”技術

配合飼料

四改熟喂為生喂。生喂可以減少養分損失,減少豬亞硝酸鹽中毒發生,節柴、方便,但需定期驅蟲。

五改拖架子為直線育肥。仔豬階段是生長最迅速,也是飼料利用率最高的階段。傳統養豬,吊架子1年左右,耗料費時。據1989年者後鄉實測4戶12頭內本雜交豬,直線育肥90千克出欄,需191天,每千克耗料3.41千克;吊架子飼養90千克出欄需434天,每千克耗料4.86千克,直線育肥比吊架子縮短233天,少耗料130.5千克。

養豬 “八改”技術

乳豬料

六改養大肥豬為適時出欄。養豬成本中,飼料佔80%。隨著體重增長,增重1千克耗費飼料也不一樣。仔豬階段為1.14千克,活重20~60千克為2.91千克,60~90千克為3.81千克,90~120千克為5千克以上。開始時,群眾不接受,覺得正在長著的肥豬賣掉可惜,但慢慢對比,覺得內江豬雜交後代90~100千克出欄好,象約克等瘦肉型豬110~120千克出欄合算。

七改廄內集肥為建新式豬廄,廄外積肥。豬牛羊廄分開。建“三結合”豬舍,即豬圈、廁所、沼氣相結合。豬舍要求乾燥、通風、不積水,配有食槽和水槽(或安裝自動飲水器),肥豬6~8頭一圈,圈外有糞坑。母豬舍單設,一頭一圈,配有仔豬脫溫室和補飼欄。

養豬 “八改”技術

新式豬舍

八改春秋兩季防疫為按免疫程序預防,適時驅蟲。春秋兩防,間隔6個月,期間購入的生豬缺免,容易發瘟。1987年縣內開始推廣豬瘟免疫程序,即春防後,根據新增豬隻,按季補免,確保每頭豬年內免疫豬瘟苗一次,適時驅蟲,平時豬圈保持衛生、乾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