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為富庶,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也是第一個全面實行募兵制的朝代。募兵制與秦漢時期的徵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大相徑庭,是指軍隊士兵從民間招募而來,由朝廷統一發放軍餉和福利待遇,屬於僱傭兵的性質。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既然是從民間招募,必然需要制定相應的遴選規則,作為招募士兵的考核標準。宋朝徵兵主要分為測量身高體重,查看行為舉止,辨別視力強弱三個步驟,全部合格者在臉上刺字,標識軍號,然後發放軍餉、軍裝,編入軍籍。因為要在臉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稱為招刺。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歷代大一統王朝的兵役制度中都沒有刺字環節,是宋朝所特有的,始於後梁太祖朱溫。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士兵逃亡現象非常嚴重,為此朱溫下令在士兵臉上刺上軍號,做為識別標記,一直被沿用下來,直到元朝才被取消。南宋時期,在臉上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的八字軍,也是受此影響下的產物。

方其募時,先度人材,次閱走躍,試瞻視,然後黵面,賜以緡錢、衣履而隸諸籍。——《宋史·兵志》

宋朝徵兵以路(類似於現在的省)為單位,由長吏,都監負責施行。宋太祖趙匡胤是職業軍人出身,對士兵的身高尤為重視,他挑選軍中精壯士兵作為“兵樣”,派赴各地,要求按照“兵樣”來遴選兵源。後來覺得挑選“兵樣”派赴各地的做法過於繁瑣,改為用木頭標記尺寸,稱為“等長仗”,用來測量應募兵源的身高。

我們知道現代徵兵制度中男兵的入伍身高是160cm,來比較一下宋朝對士兵身高的要求:五尺八寸(約180cm)以上為上等,五尺五寸(約170cm)以上為合格;低於170cm的需要加試挽弓的力道:“

若低一二寸,令射八斗力弓;低三寸,令射九鬥力弓。”視力強弱要求:“次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試之,左右各五佔數為見物。”行為舉止要求:“先閱走躍、上下馬。”可見,宋朝徵兵要求絲毫不亞於現代徵兵條件。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宋朝軍隊分為禁軍,廂軍,蕃兵和鄉兵四種類型,其中禁軍是朝廷正規軍,擔負護衛京師和出征作戰的職責,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廂軍作為地方軍,不僅福利待遇遠不如禁軍,而且要承擔築城修路,架橋運輸等雜役工作。

廂兵者,諸州之鎮兵也。內總於侍衛司。一軍之額,有分隸數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數州者,在京諸司之額五,隸宣徽院,以分給畜牧繕修之役,而諸州則各以其事屬焉。——《宋史·兵志》

宋朝軍隊實行揀選制度,每年春秋兩季按身材高矮挑選符合要求者進行技能考核。宋真宗時期,身高在五尺五寸(約171cm)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廂軍士兵分成五等進行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由廂軍升為禁軍。宋仁宗時期,對身高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必須達到五尺七寸(約178cm)以上的廂軍士兵才有資格參加考核,從而補入禁軍。對於廂軍士兵來說,身高這個核心條件成為升入禁軍道路上的攔路虎,畢竟拉弓射箭這些技能考核可以通過後天練習來彌補,而身高卻是先天因素。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通過揀選制度,禁軍集全國之精銳,護衛京師,以備征戍;廂軍承擔雜役,無征戰之責,戰鬥力大為下降,“伉健者遷禁衛,短弱者為廂軍,制以隊伍,束以法令。”因此地方綏靖,京師安然,再無前代藩鎮割據之隱憂。

如同現代社會對身高一米七以下的男性視為“三級傷殘”,宋朝軍隊對士兵的身高非常注重,不僅會影響晉級升遷,而且直接關係到福利待遇。據《宋史》記載,身高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下的士兵不給奉錢(軍餉),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上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士兵分為21個等級,發放二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奉錢。

嘉祐二年復定等仗,自上四軍至武肅、忠靖皆五尺已上,差以寸分而視其奉錢:一千者以五尺八寸、七寸、三寸為三等。奉錢七百者,以五尺七寸、六寸、五寸為三等。奉錢五百者,以五尺六寸、五寸五分為三等。奉錢四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為二等。奉錢三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四寸、三寸、二寸為六等。奉錢二百者,以五尺四寸、三寸五分、三寸、二寸為四等。不給奉錢者,以五尺二寸或下五寸七指、八指為等。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宋朝士兵的招募範圍包括本土鄉民,營伍子弟,受災饑民和充軍罪犯,其中各地饑民是軍隊士兵的重要來源之一。饑民是歷代統治者極為關注的群體,通常做法是調集糧食,設立粥棚來賑濟饑民。

宋朝卻獨樹一幟,以“募兵代賑”的方式將饑民中的青壯年徵召入伍,這樣可以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的民變,有利於社會穩定。軍隊的組織性最強,有專門的營房和軍官統領,把饑民組織成軍隊,用嚴苛的軍法進行約束,不失為一個防止飢民作亂的良好途徑,“

而天下獷悍失職之徒,皆為良民之衛矣。”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當然再完美的制度也存在漏洞,儘管宋朝的募兵制非常先進,卻難免也會出現差錯。北宋中期,由於對西夏大舉用兵,造成無兵可募的窘境,為了保證兵源供應,出現了抓民為兵的現象。這樣匆匆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宋徽宗時期,金兵大舉進犯,由於軍紀管控不嚴,新募軍隊竟然出現殺死軍官,犯上作亂的不法情事。

總體而言,宋朝的募兵制度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由此形成了中國歷史上一種新的兵役制度。募兵制對遴選士兵的標準是合理的,某些標準甚至比現代徵兵條件還要苛刻,是古代軍隊遴選士兵的一大創舉。

從宋朝的募兵制度入手,來看看宋代軍隊如何遴選士兵

由於宋遼《澶淵之盟》的訂立,京師附近近百年無大規模戰事,造成軍紀廢弛,缺乏訓練,禁軍戰鬥力大為下降,以致於金兵南下時,不堪一擊,兩位皇帝及大量宗室后妃被擄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宋朝多達上百萬的精銳禁軍,在經過長期的和平歲月後變得不堪一擊,以致亡國。正所謂以史為鑑,我們應當充分吸取歷史教訓,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