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編者導讀: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當我國中原地區還處在朝代更迭的緩衝階段時,英國首家天學研究機構格林尼治天文臺(也稱作:英國皇家天文臺)被正式設立並有幸坐落於美麗的泰晤士河畔皇家格林尼治花園中。

在此之前,我國於清軍入主中原之際(公元1644年),統治者在清承明制的基礎之上也設立了一家與英國皇家天文臺相類似的天學研究機構,史稱:“欽天監”。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該機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肩負著我國古代天學研究的重任,但與英國皇家天文臺又不盡相同,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前者既具有制歷、觀象以及報時等基於科學理論基礎的職能,又具有選定歷注、出具佔語以及諏日擇地等無科學理論依據的社會文化職能,如史料《光緒會典·卷77》記載:欽天監“掌測候推步之政令,以協天紀,以授人時”及“觀象占驗,選擇候時之事”;而後者則全盤基於實質性的科學理論基礎實施研究的。由此可見,說清代“欽天監”是一個集科學與神學於一體的神秘機構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其實是十分合乎邏輯的。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在清朝錯綜複雜的統治機制當中,作為一個最容易被大眾所忽略的機構之一——“欽天監”從封建統治的角度上看具有何種特徵?以及該機構與處在同一時期的英國皇家天文臺之間在細節上又有何差異性?關於這一系列問題,筆者在本篇文章當中就來與讀者朋友們簡單地探討一番。

01“欽天監”:統治功能大於科學研究的天學機構

首先,作為中國古代最後一個職司天文曆法的政府機構,清代“欽天監”所起到的統治功能必然是凌駕於科學研究之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無論它將自己對外塑造成一個怎樣的形象,從處理國家政務、制定天文曆法再到約束黎民百姓的日常行為規範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個基於為統治者上承天意、下御萬民的封建統治機構。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其次,相較於前朝,清代“欽天監”的官員身份十分複雜。史料記載,從順治三年至康熙三年(官員1664年),欽天監職官“並漢人為之”,也就是說在此期間該機構完成了“滿漢官員共事”的融合過程。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3年),由於翻譯蒙古文憲書的需要,又增設了蒙古官缺。除此以外,由於明末清初時期大量西方傳教士的來華,使當時的天學領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和刺激,因此,自順治元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的近二百年間,“欽天監”裡邊都存在西洋教士擔任重要職務的現象。所以說清代“欽天監”的包容性是前幾個朝代所不能比擬的。而巨大的包容性以及相對寬鬆的管理,使得清代的“欽天監”在短時間內大大促進了中土與西洋、官方與非官方之間的天學交流。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

最後,清代“欽天監”的建制相對簡單,官員品秩較低、升轉慢。明代以前,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建制十分複雜,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欽天監”仍設有曆法、漏刻、回回以及天文四科,而到了清朝康熙初年以後,僅剩下時憲、漏刻及天文三科。除此以外,清代“欽天監”官員的品秩低於任何一個朝代,舉個例子:直至清朝末期,一個太醫院院使品秩(正四品)仍高於欽天監監正(正五品)。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由於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衝擊在未能使清代“欽天監”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任何實質顛覆的情況下降低了其統治功能,此舉看似促進了當時中國天文學的發展,但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卻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這也即是為何自十七世紀以後清朝的天學研究始終落後於世界的一大重要因素。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清代欽天監禮器

02清代“欽天監”與英國皇家天文臺的差異性

如前所述,清代“欽天監”是一個集科學與神學於一體的機構,而英國皇家天文臺則全盤是一個具有實質性的科學理論依據作支撐的研究機構。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其實既有主觀因素,也存在相當大的不可忽略的客觀因素,如二者所需解決的事務截然不同、條件不同等等。

首先,拿英國皇家天文臺來說,它之所以設立其最初目的是為了準確定位海洋中船隻的經緯度,以便促進這一時期英國航海事業的發展。而清朝“欽天監”只是在承襲祖制的基礎上,解決一些較為封建傳統的非科學事務,如制定曆法、觀象占卜、報時等,說白了主要還是為政治、禮儀、倫理、民俗等一系列日常事務所服務,其依靠科學理論基礎的事務所佔的比例可謂是少之又少。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格林尼治天文臺

在機構建制上,清代“欽天監”與英國皇家天文臺也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英國皇家天文臺最初建成是隸屬於御前軍備部,而由於天文臺所發揮的職能與航海事業相關聯,因此被劃入海軍部。而清代“欽天監”則由隸屬於禮部後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官署衙門,並設有時憲、漏刻及天文三科。在官員人數上,英國皇家天文臺僅由一名臺長和十餘名公俸助手組成,而清代“欽天監”食公家俸祿的官員上下共計上百人。由此可見,相較於清代“欽天監”存在功能雜多、機構和官員人數臃腫等弊端,英國皇家天文臺具有功能單一、結構簡單的特點。

從清代“欽天監”入手,看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終結與縮影

最後,作為天學研究的必備品,精密的儀器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這一點英國皇家天文臺相對做的比較完善,如既具有大型牆壁象限儀、天頂儀、中興儀、經緯儀以及地磁儀等高精度天文學儀器,又具有精通天文學的臺長(皇家天文臺歷任臺長皆為世界著名的天文學家)。而反觀清代“欽天監”觀象臺僅有元明時期的區區幾臺老舊儀器,且年久失修,毫無精度可言,可以說是形同虛設,後期儘管督造了一些儀器,但仍大大落後於英國皇家天文臺。除此以外,清代“欽天監”在官員任職上也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許多官員對天文歷算領域一片茫然,更不懂得如何去儀器的製作和使用等,這對當時我國天文學的研究及其發展無疑是具有相當大的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史玉民:《中國古代天學機構的基本特徵》

史玉民:《清欽天監研究》

《中國科技史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