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文|飛魚說史

昔者吳起教楚悼王以楚國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韓非子·和氏》

春秋戰國的歷史,眾說紛紜而又精彩紛呈。

這段時期“亂”和“戰”是主旋律,亂是指天下諸侯並起,各自為政,周王室無限衰弱,根本無力主導中原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強大的諸侯不僅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還時不時想著取而代之。

戰是指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強大,不斷對外進行擴張和兼併戰爭,幾百年的歷史中,大大小小的戰爭高達幾百次之多。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春秋戰國形勢圖

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的強大又離不開能跟上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制度。

牛耕和鐵器的普遍推廣,最大限度的解放了生產力,土地國有開始向土地私有轉變,這就導致了落後的奴隸制無法維持社會統治,而更為先進的封建制則呼之欲出。

社會制度的變革,又被稱之為變法,這個過程往往無法平靜過渡,因為一種制度會造就一批既得利益者,他們不會眼睜睜看著自身利益的損害,有人要革他們命的時候,這些人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但變法能強國,不變只能等死。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李悝變法

當李悝在魏國掀起了變法的時候,其餘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諸侯國君主也已磨刀霍霍相繼開展變法運動,但就諸侯國的變法而言,唯一成功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那麼吳起在楚國的變法為何只能以失敗告終?原因在於根深蒂固的貴族勢力,非吳起一人能夠抗衡。

本篇飛魚就從“吳起變法”入手,進而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吳起逃魏奔楚掀起變法浪潮。

對於英雄而言,飛魚一直不知道究竟是時勢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改寫了歷史,吳起是春秋戰國中無法被遮擋的“英雄”,他在魯國為將打敗了強齊,救魯國於危難之間,他在魏國為將拓地千里,助魏國成就霸業,他在楚國為相變法強國,使楚國威震諸侯。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繼位,此時的楚國政治上腐敗,經濟上萎靡,國力一直無法強大,此為內憂,就如吳起曾對楚悼王分析楚國國情時曾說: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

(出自《韓非子》)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春秋戰國各諸侯變法時間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而成諸侯,魏文侯幫助田和在齊國取得了合法的諸侯地位,再加上趙國遷都邯鄲,楚國一時間危機四伏,三晉的進逼讓楚悼王很是頭疼,最後不得已聯合了秦國才得以和三晉講和,此為外患。

而吳起正是在楚國內憂外患之際從魏國逃走到了楚國,楚悼王欣喜若狂,決定重用吳起,僅僅一年後,吳起就坐上了令尹之位,隨即在楚國轟轟烈烈地開始變法了(《說苑·指武》記載: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適息)

吳起不辱使命變法強楚。

楚國不是窮,只不過舊貴族瓜分了財富,楚國不是弱,只不過大家族瓜分了權柄,吳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拿這些舊貴族開刀,凡被封君的貴族,傳了三代就要被取消爵祿,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貴族親戚一律停止發放俸祿,並且把他們遷徙到邊遠的地方從事大開發。

解決了舊貴族,吳起又把目光轉移到了官場上,他發現楚國沒用的官太多了,於是他就大規模裁減無用的官員,將省下來的俸祿用於強兵(《史記》記載: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吳起形象圖

此外,吳起還發現楚國官員損公肥私,讒害良才的事情屢見不鮮,他就下令糾正這些不良歪風(《戰國策》記載: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很快就有了起色,使楚國的國力大增,在救趙攻魏中,打的強大魏國落花流水,隨後又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的擴張戰爭,取得了重大戰果,拓地千里,一時間各路諸侯談楚色變(《後漢書》記載:及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

吳起一人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貴族勢力。

吳起變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他也迅速把自己變成了楚國貴族的仇人,這些舊貴族說到吳起那就是咬牙切齒的痛,但由於有楚悼王的全力支持,貴族敢怒而不敢言,此外吳起的變法也引起了天下諸侯的恐慌(《史記》記載: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

天不遂人願,勵精圖治的楚悼王沒幾年就去世了,吳起也失去了庇護,當他聽聞這一噩耗的時候,雙眼發黑,他自知大勢已去。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戰國士兵

但這次吳起沒有逃跑,而是選擇了要親自為楚悼王送行,早已等不及的貴族勢力,在吳起奔喪的路上就對其揮起了屠刀,隨著楚悼王和吳起的身死,楚國舊貴族的勢力迅速復辟,楚國的變法也隨之夭折。

但變法雖止,餘威猶在,接下來繼任的楚肅王因吳起引貴族射傷楚悼王屍身之舉,而肅清了七十餘家貴族勢力,使楚國貴族勢力被削弱,這也為楚國隨後的宣威盛世奠定了基礎,直到楚懷王繼位,舊貴族勢力再度崛起,楚國的沒落已成為了必然趨勢,當然這是後話了。

飛魚說:

吳起變法為何只能以失敗告終?根深蒂固的貴族勢力,非吳起一人能抗衡,變法並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個持久而漫長的過程,秦國的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徹底,其實也離不開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直到徹底消滅了本國的舊貴族勢力,加強了君主集權,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

楚悼王之後的楚肅王,雖然屠戮了七十餘家舊貴族,但他並沒有繼續貫徹吳起的變法,而是重新恢復了舊制,雖貴族勢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終究只是揚湯止沸,可以說從這時起,楚國的沒落早已註定。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商鞅變法

從“吳起變法”入手,剖析地廣人眾的楚國為何不能完成統一大業,在那個變法才能強國的年代,地廣人眾並不是意味著兵強馬壯,楚國不能一直貫徹吳起的變法內容,而使變法只維持了一代君主,就隨即恢復了舊制,這已經註定了楚國無法挑起中原大一統的重任。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經濟基礎又是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所以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諸侯國的上層建築必須隨之變革,在這個浪潮裡,只有秦國徹底做到了,所以它能完成大一統,絲毫不足為奇。

變法不同於改革,變法是變革舊的社會制度,而改革只是在原由制度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而言也是如此,變法成功會要了舊貴族的命,而變法不成功卻會要了變法者的命,即使有時候變法成功了,或許也避免不了悲慘的結局,如商鞅。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說苑·指武》、《後漢書》、《韓非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