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

在桂林白竹干村里低调了28年的米粉店,如今有人说它变了...

桂林的老字号餐馆,对你来说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对老一辈的桂林人而言,老字号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是乡愁。他们在这头,曾经与父母共吃一碗的岁月,在那头。

对年轻的桂林崽来说,老字号似乎没有太大情怀,跑得老远去吃一碗老字号,还不如家楼下、小区门口或公司旁的米粉、快餐,来得省事方便。

桂林米粉!

而对游客而言,不吃老字号米粉就等于白来桂林。

一下火车直奔“xx正宗桂林米粉”,点上一份15元的套餐,一嗦一口,以为自己触碰到了桂林美食文化的G点,殊不知光顾的却是桂林本地人从不会去的店。

而今天,我们穿越大半个桂林城,来到的这家老字号已有28年历史,从没做过宣传,但却名满天下。但有人却说,他变了...

虽开在叠彩区的白竹干村中,交通不算便利,却不影响它每天都在大排长龙,食客满座。

陈旧的农村式店面,后面是住房,前边是餐厅。褪色的招牌,经历了岁月芳华的对联,都能让人看得出这个是一家有历史的米粉店。

“两个二两” “一个四两” “十个二两!”

不少桂林人的早晨,都是被这碗米粉叫醒的。除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外,时常有人开车组团过来吃粉。在过早排行榜中,它早早在人们心中占据了一份地位。

在这个补车胎、买菜都能用线上支付的年头,店里还保留着“粉票”的传统,印象中这是“二两米粉一块五时代”的产物,不少粉票已被磨得看不清楚字样,但冒粉的阿姨们依旧能通过颜色来判断。

透过窗口向里望去,两位阿姨在台前忙得一刻都不能停歇,一人冒粉,一人切菜,虽工作量大但阿姨们足够亲和耐心,没有一些老店态度奇差的恶习。

白瓷碗是店里另一大特色,刚出锅的米粉冒着氤氲热气,恍然间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

米粉韧而有筋,就着卤水、辣椒、酸豆角一拌,香味就出来了,口感也有老桂林的特色:够浓稠!

锅烧卤菜,足够酥脆入味,但因最近物价上涨得厉害,似乎每碗给得不是很多。(锅烧口感属于中上水准,喜欢的可以额外添加。)

简单的一碗米粉,街头的随意一家店都会做。但只有把米粉、卤水、卤菜三者的味道调和至十分融洽,才能满足得了桂林人挑剔的味蕾,这是再先进的工业化都无法达成的。

桂林米粉!

但关于白竹干阿香米粉,有人说它变了。

“味道还可以,但是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神”

“虽然讲不出来,总觉得比以前差了点什么”

“卤水还算醇香,能吃得出蛮香的,不过不够鲜,味道不够厚”

当我们想找老板细聊时,却被告知,店里的人都是过来做工的,老板不在店里。

虽然大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正值烈阳正浓的中午,前来吃粉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不过生意归生意,味道归味道。我们始终相信,味觉是长情的,用了心的食物,是吃得出来的。老字号美食,是真的拥有影响一代人的力量。若你问附近的居民,如果搬走最舍不得的是什么,多数人的回答里会有:“吃了几十年的阿香米粉。”

桂林作为一座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现有的老字号不管口感如何,光是打情怀牌,便能赚足每天的客流量。

或许是因为十几年前物资匮乏,所以老字号们的美味更显凸出,抑或是因为如今桂林人的嘴吃叼了,有了更多吃什么的选择权利。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

但我们希望如今桂林少有的老字号,能真正把遵循世代的手艺传承下来,而并非把老店情怀当做提升业绩的一种手段。

桂林米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