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該如何調整資本結構以獲取最佳槓桿空間

“就目前中國發債人的信用狀況,標普信評量身定製了一套適合中國市場的評價體系。”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標普全球本週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標普全球中國研討會,主題為“在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抓住機遇”。

中國民企該如何調整資本結構以獲取最佳槓桿空間

在研討會上,企業家和投資者們就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給外資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探討,同時投資者們也闡述了其在投資債券時重點關注的方向。

中銀國際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現在是標普這樣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好時機,一方面,國內企業對這種債券評級的需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另一方面,中國的對外開放,尤其是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門開得更大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高認為像標普這樣優秀的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將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數據引入到國內的金融市場分析領域,也會提升國內整個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聯博集團亞太固定收益聯席主管Jenny Zeng認為,中國債券市場從無到有對外資企業的開放,對外資是個巨大的機會。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的債券市場從零到爆發式地增長,至今已經變成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債券市場也存在深度不夠的問題,各個企業特別是民企遇到的問題趨於同質化,比如企業融資的問題以及招人的問題。Jenny Zeng分析中國市場的特徵認為,與國企不同的是,民企沒有外部支持,在過去沒有遇到過真正的信貸週期,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講就是機會,因為外資知道怎麼對信用進行評價,如果能跟企業的投資需求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需求。

對於在投資債券時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點,Jenny Zeng和英傑華保險集團亞太區辦公室首席投資官毛旻昕分別從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角度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毛旻昕表示,作為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的重點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債券和非標,這部分資產佔比通常在70-80%,因而對於信用風險的管理至關重要,投前的信用評級,投中的風控合規以及投後的定期跟蹤都非常關注。

Jenny Zeng則表示如果一家企業能夠利用財務數據來預期自身經營情況,知道怎麼根據資本市場去調整自己的資本結構,那麼金融市場會給企業最大的槓桿效應。同時對本身行業瞭解、對風險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有明確的自我定位,那麼從投資者角度,會覺得這家企業是有前景的。

針對高收益債投資方面,Jenny Zeng在回答嘉賓提問時表示,看高收益債時不該只看1年內它有高收益;在看任何一家企業時,尤其是所謂的高收益企業時,會有一個穿越週期的思維模式。不管宏觀和外在環境如何,都會以同樣的方式來看高收益債,但是在不同的行業由於行業特性的問題,企業信用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會不一樣,因而定價就不一樣。

就目前中國發債人的信用狀況,標普信評在標普全球評級的方法論基礎上,量身定製了一套適合中國市場的評價體系,並對國內1200家非金融類企業,包括700家頭部或資產規模最大的產業類企業,以及500家資產規模最大的城投類企業,進行了案頭分析和研究,同時針對城投類企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非金融企業潛在的信用質量差異非常大,分佈從AAA到B-不等;排名靠前的企業一般是公共事業、交通基礎設施、週期性的運輸類企業,而硬件、醫藥和商業服務類企業的信用質量相對降低;標普信評認為,在目前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排名頭部的企業,依然會保持穩定的信用質量,依然會迎風合力。

城投類企業方面,標普信評發現,政府支持力度是影響城投企業信用狀況的重要決定因素。標普信評預測,未來隨著城投企業的進一步整合、轉型,低層級的城投,由於一些職能上的轉移,會和上層的城投企業進行合併,合併之後可能整體的信用質量,會出現往上層移動的情況,這對信用是一個趨好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