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坐過飛機的人或許會發現,波音737系列猶如民航飛機中的“柯基”,機身高度相較大部份民航機型都更低。

太“矮”對一個現代飛機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隨著發動機直徑越來越大、飛機機身越來越長,過低的機身高度會限制飛機的未來升級,這一點在737MAX上就表現的尤為突出。

由於機身離地高度的限制,波音在737MAX上重新調整了發動機位置,但由於新的調整使得飛機可能在正常飛行中的抬頭力矩增大,波音又增加MCAS系統用以輔助駕駛。後來證明,MCAS系統不夠完善,反而可能影響飛行安全。

這也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737會這麼“矮”?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要說737為什麼這麼矮,我們就必須要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考慮737機型的研發之初的大環境。

737最初其實是作為支線客機的形象出現的,當時波音在窄體機上已經有了727這個主推機型,因此考慮研發一個能填補727以下更低客流量的短途機型。

最初波音計劃的737是一款50-60座級飛機,但在和航企的交涉中逐漸改至100座級,最終誕生了我們後來所知的737-100/200。

當然,上述這個冷知識和737矮不矮的關係並不明顯。

但我們要注意,727同樣也是個“矮子”,而另外幾款60年代噴氣機型,比如DC-9、福克-28機身高度也不高,說明“小短腿”在那個時代的飛機設計中才是主流。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737最初的直接競爭對手DC-9

為何60年代的飛機起落架要這麼短?

我們思考一下,飛機起飛前後圍繞飛機有哪些主要的工作?

1.正常的飛機維護、檢查

2.行李及貨物裝載及卸下

3.餐食補充,垃圾卸下

4.旅客上下飛機

不知道大家看出些原因了沒有?顯然,上述幾個工作在更低高度時更好操作。

我們現在在機場能見到升降作業平臺、行李傳輸帶、航食車、登機車、廊橋。但在上世紀60年代,這些工具並不常見。

低起落架使得民航客機在上下客時能方便使用簡易登機梯,機務也能更方便對飛機發動機等部位進行檢查。同樣,低起落架也減少了上下行李及航食時所需要耗費的力氣。

而上述的這些因素,能減少航企運營成本,提高航班運營效率。直到現在,歐洲著名的低成本航企瑞安航空仍會使用飛機自帶登機梯上下客(定製的),這在空客A320上就比較難做到。

而且,那時候沒有大涵道比的發動機,也減少了飛機增加機身離地高度的需求。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注意前艙門登機梯為飛機自帶 攝影:Tom Boon

但隨著時代發展,過矮的起落架顯然已經不適應民航發展,737NG系列上扁平的發動機口就可以視為一種無奈之舉,為何波音仍然不加高737起落架?

客觀講,737系列還是在變高的,從初代737到737CL再到737NG,波音的工程師都竭盡全力使得737機身的離地高度有所增加。

到了737MAX時,通過減少前電子艙空間,737MAX的前起落架也較737NG再次提高。但在主起落架上,波音實在沒有空間繼續增加起落架長度,因而在737 MAX10的起落架上,波音還使用了一般寬體機上才常見的搖臂技術,在起飛降落時,增加起落架的可用長度。

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波音工程師的奇思妙想,但這也說明,737MAX的潛力已經接近挖到底了。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737 MAX10不同狀態下的主起落架

保持低起落架好處不小。

對航企來說,接收新機型後,整體工作流程都不需要大的修改。而對波音來說,這也讓新機型更容易受到市場認可。

另外波音如果要增加主起落架長度,並不是小改小鬧,而是要對整個機翼附近區域進行完全重新設計。個人認為,這個工作量並不會比重新設計一款新飛機小。

而且在新設計一款飛機時,不斷魔改的空客A320系列也顯然會搶走不少波音的窄體機市場。

所以在推翻重來和保守主義兩個選擇中,波音選擇了更為保守、快速且保險的那個方法,如果沒有MCAS及後續的一系列事件,或許737 MAX現在仍然是最受旅客歡迎的窄體飛機之一。

客機中的“柯基”為什麼波音737這麼“矮”?

737MAX圖片攝影:Jeff Hitchcock

不過,時代總是在前進的,事實告訴我們,挖盡潛力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737 MAX肯定會在確定安全性後復飛,但復飛後,波音也應該考慮自己後737時代的新款窄體飛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