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中,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里面的人还能不能活着出来?

天下没有高低贵贱


这是美军“陶–2B”型反坦克导弹“攻顶”苏制T–72坦克的效果。

这是另外一台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导弹爆炸后将T–72内部的模拟弹药引爆,一举将T–72的炮塔掀飞,身首异处。

这张动图很多军迷都看过,这么剧烈的爆炸在现实的战场上T–72坦克的所有乘组都会被炸死。

早年间的反坦克导弹通常都使用破片式战斗部,使用纯铜作为预制破片,当导弹击中坦克的一刹那,炸药将预制破片形成很窄的一条金属流,以10000米/秒的速度打在坦克的装甲上,起到高压水枪喷射到烂泥上那样的效果,并且高速高温的金属射流进入到坦克内部之后有可能将坦克的炮弹引爆,将坦克内的乘员消灭。


1970年代的反坦克导弹基本上都采用这样的攻击方式,动图里的反坦克导弹就是采用直接撞击的方式。
坦克里的弹药被高速高温金属射流引爆,起火燃烧,在这之前坦克乘组的个别人还能逃出去。
这种剧烈的爆炸的情况下,乘组已经没有可能逃生了





1980年代初的“陶–2A反坦克导弹,已经安装了对付反应装甲的硬质撞击杆。

为了对抗反坦克导弹的“金属射流”,坦克研制方面出现了车体复合式装甲和外挂式反应装甲,复合式装甲由多层钢板中间夹以玻璃钢纤维、氧化铝陶瓷层和其他硬度不一的材料,其结构像🥪三明治,不论是对穿甲战斗部或者破甲战斗部,不同硬度的材料都会吸收/分散/削弱它们的能量,使其不能击穿坦克最内层装甲,这样也就不能将坦克击毁和杀伤坦克乘员。


有鉴于坦克的防护措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反坦克导弹研制方面不但研制出“硬杆式”反坦克导弹还研制出“双战斗部装药”型,“硬杆”就是首先硬碰硬的形式击穿几层坦克外装甲,延时0.00×秒后战斗部起爆,同样形成金属射流击穿最后几层装甲,将坦克摧毁。
浑身披挂的T–64BV坦克,这型坦克参加过两次“车臣战争”,防护能力一般,至少有40辆左右被击毁。

而“双战斗部”则是导弹前部的小战斗部先击毁(引爆)坦克外面爆炸式反应装甲或者金属陶瓷装甲,然后主战斗部在极短时间内起爆将坦克主装甲击穿... 。

进入到199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坦克装甲防护能力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但车体装甲防护水平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外挂的陶瓷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也有不少进步,反坦克导弹需要具备800毫米穿透能力才能击毁坦克。但是受导弹弹体的限制,战斗部装药不能再多了,否则会影响到射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坦克导弹的的打击能力,进入到1990年代中期之后,先进的反坦克导弹使用了“顶部攻击”的技术手段去打击坦克。

这张图片就是开头击毁T–72坦克的“陶–2B”导弹的剖视图,绿框内那两个“碗状物体”就是战斗部,仍然采用是“空心装药破片式”破甲战斗部。

坦克炮塔最顶部的装甲与车体和炮塔正面装甲相比都很薄
,因为太厚了重量大会引起重心不稳,而且舱门开启困难,更主要是,炮塔顶部要安装各种光学器材,若是太厚了,这些光学器材的基座安装也会很困难...所以,坦克炮塔最顶部的装甲一般都不会超过40毫米,也正是由于这个位置的装甲不厚,给了反坦克导弹的打击提供了最薄弱位置!


我军红箭–10反坦克导弹攻击的全过程,右侧是它的红外成像引导头拍摄的跟踪画面,通过光纤传输到发射车内的控制/操纵台,左侧是它顶部攻击靶车的图像,现在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智能化程度,已经不是“硬碰硬式”的打击,而是寻找坦克最薄弱的地方攻击,这样既不增加反坦克导弹的体积,又能将敌人坦克消灭掉,更主要的是导弹的体积/重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携带量有所上升,机动性也有提高。

至于说消灭坦克乘组也是必然的,因为坦克是多人操纵的装备,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磨合才能具备战斗力,而生产线制造一辆坦克只需几天的时间,但没有人驾驶和操纵,它就是一堆静止的钢铁!所以,消灭整个车组就是削弱敌方的战斗力,这要比击毁一辆坦克价值高的多!


皇家橡树1972


目前各国主战坦克的主要防护原则是:第一,保证不被发现和打击;第二,被命中也不被击穿;第三,被击穿也不会殉爆,还能拥有一定的作战能力;第四,即使弹药舱殉爆也要尽量确保乘员安全。所以即使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命中了,坦克兵还是拥有逃生机会的。

一般来说,坦克被击中后引发的弹药殉爆是坦克兵的最大死神,坦克炮弹是坦克上最危险的物品。为了避免坦克炮弹被引爆,很多国家在设计制造坦克时非常注重对坦克弹药库的防护。

例如可以将弹药库和乘员舱分离,进行分隔保护,目前颇为热门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尾舱式自动装弹机装填速度快,可靠性高,最重要的是坦克炮弹主要存储在尾舱,即使弹药库发生殉爆,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乘员的伤害。此外,还可以在坦克车底、车顶设置多个泄压口,在弹药库发生殉爆时能够减少对坦克的毁伤。

当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后,坦克不一定会马上起火或是殉爆,坦克乘员还是拥有逃生机会的。特别是装备有灭火抑爆系统的坦克将拥有更高的乘员幸存率。

破甲弹击穿坦克的装甲时,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往往会引燃坦克内的油气,引起油气爆燃/弹药爆炸。如果有灭火抑爆系统的介入,那么可以降低坦克被命中后的损坏程度,抑制油气爆燃/弹药爆炸的发生。

以德国豹2主战坦克为例,它装备有先进完善的灭火抑爆系统,灭火抑爆系统的光学探测器对油气爆燃的反应时间小于5毫秒,灭火抑爆系统的灭火瓶可在80~120毫秒内扑灭火灾。当然,灭火瓶的容量是有限的,无法连续多次扑灭火灾。

对于专业的坦克兵来说,坦克被攻击后他们还是希望继续留在坦克内帮助坦克脱离险境,甚至继续操作坦克进行作战的。不过,一旦坦克被攻击后引起大火甚至是殉爆,坦克兵第一选择自然是马上逃生。

除了可以通过坦克的舱门跳车逃生,坦克兵还有其他求生之路,很多坦克都在坦克底部设置了底部逃生门,一般会设置两个,其中一个在驾驶员底部,另外一个在战斗室和动力舱附近,以保证车组人员在特殊情况下还拥有逃离坦克的通道。所以,假如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了,坦克兵还是有生存机会的。当然,很多时候他们的求生之路会相当惊险。


科罗廖夫


活着出来的可能性不大了,全员牺牲是大概率事件。

大家认为防护性最好的坦克是M1系列的坦克吧?那么咱们就先看看M1被导弹击中后是什么效果的:

这种现象叫做坦克殉爆。

各种反坦克武器杀伤坦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起坦克殉爆。否则,大家可以想想一台高3米多长度6米多重达50多吨的钢铁巨兽难道真在乎被击穿出一个直径120mm的窟窿吗?尤其是一些聚能穿甲弹,实际上也只能在坦克装甲上打出一个小拇指粗细的洞,那就更不疼不痒的了。

在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后能不能活命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坦克的内部并不是一个封闭间隔的空间,各个划分出的乘员舱实际上只是位置区域的不同而已。

而且这其间还包括了一定的车内弹药储备。当一枚穿甲弹打穿坦克装甲后,融化的金属和爆炸燃气就会立刻充满坦克内部空间。这时坦克内部的油料和弹药就会被完全引燃。产生命中后的二次爆炸。

仔细看上面的动图就可以看到坦克殉爆之前,炮管喷出大量烟雾,紧接着火焰喷出。在这种情况下,坦克内的瞬间温度可以达到3200度以上。并且坦克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巨大的压力和高温在殉爆开始之初是根本无法宣泄出去的。成员在里面是先被超压压一轮然后被高温烧一轮。完全没有逃生的概率。

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说梅卡瓦防护性和生存性好。那么咱们再说说梅卡瓦。前置发动机发动机档穿甲弹的说法很悬乎。说是犹太人的聪明吧其实就有点过分了。当坦克发动机被击毁的时候,坦克就是立在地上的一个靶子。更何况——发动机的材料并不是装甲,抗弹性能实际上一般。

这是一辆梅卡瓦被击中正面的照片。看起来炮塔什么的没掉,那么成员是不是安全呢?也死光了!

坦克内部也是毫无悬念的该烧毁的烧毁,该爆炸的爆炸。至于成员的图片W君这里还有,从坦克里吊出来的时候已经只能看到焦炭状的物体了,和人形相差甚远。


到这里可以说题主的问题有点问错了,应该问《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后,成员的尸体能否完整的拿出来?》


军武数据库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只要弹药不被引爆,存活的几率是很大的。

大家应该看了很多,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的视频。

结局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坦克被炸得四分五裂或者起火燃烧。

其实,这主要是苏制坦克遭遇袭击以后的场面,很多还是老式苏制坦克,比较新式的也只是T72而已。

实际上,目前的顶级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弹药诱爆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除了弹药隔离以外,还有强大的灭火装置,效果非常好。

而苏制坦克对这些不看重,炮弹甚至在坦克兵的座位下。

一旦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弹药基本都会被诱爆,坦克兵连火葬费都省了,可以直接入盒。

而就反坦克导弹本身来说,仍然是采用聚能破甲原理。

聚能破甲弹击中坦克,就像高压水枪冲击沙子一样,通过聚焦的高温高速射流击穿装甲板并对人员器材进行杀伤。

然而,对于现代化的坦克,射流除非正好击中坦克兵(射中自然成烤猪了),不然就不会造成致命伤。

它也不会像穿甲弹击中一样,造成内部装甲崩裂,大量杀伤坦克兵。

中越战争期间,我军曾经很多坦克被越军的破甲弹击中,但只要坦克不燃烧爆炸,坦克兵大多没事,最多就是受伤。

自然,破甲弹只要射穿坦克装甲,坦克也就重伤了,同时各种精密设备都会被破坏,也就失去了战斗力。然而,坦克兵却有很大几率幸存。

实战中,经常有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导致报废,但坦克兵却能及时逃出的情况。


萨沙


兔哥回答;反坦克武器打击坦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瘫痪坦克,让坦克无法使用,反坦克武器并不是能打穿就行,而是要有杀伤力,要么坦克报废,要么人员报销,这是反坦克武器的基本原则。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能否造成乘员的伤亡,这要看反坦克导弹打在坦克的什么位置,这里我们不讲反坦克导弹的威力如何,以能够击穿坦克这个预设条件来说事,免得话太多。下面我们就分析分析,也只能是探讨一下,因为没有人会把这种数据对外公布,这个涉及到坦克的性能,是保密的,武器装备就是这样,你研究几十年搞出一款坦克,它用一枚反坦克导弹就能趟出深浅来。

坦克乘员的位置在哪里?要想知道反坦克导弹能否杀伤乘员就首先需要知道坦克的乘员在哪里,反坦克不是一击即溃的软柿子,而是拥有厚重装甲的移动堡垒,有很多的坦克还外挂爆炸式反应装甲,目的就是做到抗揍。现代坦克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有驾驶员一人,有独立的仓门,中部是炮塔,有两人组(自动装弹机),也有三人组(人工装弹),后部是动力仓,和炮塔用钢板隔开。了解了乘员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做分析了。

反坦克武器的杀伤坦克方法;目前用来反坦克的弹药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破甲弹,破甲弹是弹头装药,采用锥形装药,也叫空心装药,在锥形炸药外面有一是金属锥形罩,通常是铜等金属,爆炸时炸药向锥心集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压迫金属罩,形成高压金属射流击穿坦克,破甲弹也叫聚能装药破甲弹,破甲弹的打击方法实际上是炸药爆炸后产生高温金属射流击穿装甲,进入装甲内部后使坦克内形成高温高压射流膨胀体,破坏坦克设备,杀伤人员。这也是反坦克导弹主要的杀伤手段。二是穿甲弹,穿甲弹弹头没有装药,是用高硬度的合金制造,例如,钨合金,贫铀穿甲弹。第三种是碎甲弹,这个有点斜,它是采用类似塑胶炸药,贴在装甲上爆炸,把坦克内的装甲崩碎产生高速破片杀伤乘员。后两种反坦克导弹基本不采用,主要是破甲弹。


被反坦克导弹击中乘员能否存活;如果反坦克导弹击中发动机位置,乘员不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破甲弹虽然能击穿坦克,但爆炸后的金属射流衰减快,开始达到25马赫,进入坦克内部后迅速扩散,衰竭,坦克发动机仓和炮塔有一块钢板,并且内部油箱也在这个位置,能够吸收高压射流的能量,发动机的散热窗也能减弱爆炸能量。如果击中炮塔,里面的乘员不会有生还者,炮塔内会充满高温高压气体,哪怕击穿一点点的缝隙,每秒8000~9000米的高压射流也会杀死所有的人员,就是高温高压也会要人命。驾驶员就看坦克的结构了,有的坦克驾驶员和炮塔乘员是隔离的,驾驶仓很小,因此能逃过一劫,如果是有开口的,就麻烦了。如果击中驾驶员位置,炮塔内就能躲过去。不过被导弹击中即便是不击穿,巨大的爆炸也会让乘员受到伤害,不死也会振个半死。



兔哥42928


你好!我是军君事!

一般在战场上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车组是否可以存活下来往往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装备因素。(击中未击穿)

这种情况下存活率几乎100%

现代坦克作战过程中往往通过加挂反应装甲和反RPG隔栅来增加自身防护(被动防护),这是坦克和装甲车后期最为有效的防护措施。



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时,通过反应装甲和反RPG隔栅隔绝反坦克导弹对车体的大部分伤害,以此达到击中未击穿的效果,保证坦克等装甲装备的可修复性和车内人员的安全。


现代坦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装备了主动防护措施,例如:激光诱饵和激光致盲以及硬杀伤。

第二:运气因素。(未击中要害)这种情况下存活率近乎100%

即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但由于某些原因形成跳弹,未对坦克及成员造成致命伤害。但是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反坦克导弹精度和威力的大大提升,导致跳弹的概率越来越少。

一旦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 穿 (击中并击穿),车内成员多是九死一生,而且俄罗斯(大毛子)T72、T80系列特别容易产生殉爆,导致车内成员存活率相当低。这种情况下死亡率近乎100%。


PS:由于无法添加视频。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俄罗斯T90坦克在叙利亚战场被反坦克导弹击中的录像。(可以看到俄罗斯在坦克三防系统的进步)


军君事


这个如果要是击穿的话基本上就活不了了,要是没有将装甲击穿的话里边的人存活的可能性很大。

要解释这个,首先要了解一下反坦克导弹的穿甲原理,现代反坦克导弹一般使用的战斗部都是破甲弹,破甲弹的打击方式就是炸药爆炸后能够产生高温的金属射流,利用这个射流击穿装甲,而击穿装甲之后,高温金属将进入坦克内部,利用高温的金属射流或者是装甲破片来毁伤内部人员和装备,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员的存活可能性非常小,而且一旦引爆坦克内部的炮弹使其在内部发生爆炸,那直接就可以将炮塔掀飞。

目前一般的反坦克导弹破甲厚度在700-1400毫米之间,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款主战坦克遇到反坦克导弹都会被击穿,不过坦克的正面主装甲较厚,不易被击穿,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话,一般都会打击其最薄弱的部位,像坦克的侧面或者顶部。

顺便说一下反坦克导弹核心原理就是利用了门罗效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聚能效应,大概意思就是导弹的战斗部内炸药爆炸后熔化弹体金属罩产生高温高压的产物(主要是金属)流,并汇聚到一个点,产物流全部汇聚到该点,利用高速、高温、高压的特性将坦克的装甲射穿,进入到坦克内部达到毁伤的效果。


墨风蒜瓣


看情况吧。

命大能捡回一条命,命短直接就烧成灰了。

现代坦克,仰爆灭火装置和逃生通道。

现代坦克可以说要比二战时期坦克先进的多,设计理念也大有改观。

二战的时候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所以大部分国家并不注重成员防护而更追求快速生产,比如美军谢尔曼、苏军特-34、德军四号坦克,都是那种皮薄馅大的快速量产型坦克。

火炮一个比一个粗,但装甲基本能挡住45毫米以下反坦克炮就差不多了,但到了二战末期像这种防护力偏低的中型坦克就不行了,德军新型反坦克火箭筒“铁拳”就被美军装甲兵称为开罐器,炸谢尔曼坦克一炸一个准儿,一名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一发铁拳就能击中谢尔曼薄弱的弹药架或者发动机,掀盖子是经常的事儿。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各国针对越来越强的反坦克武器,不断更新坦克技术,由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科研人员设计坦克的理念也从追求量产改为提高坦克防护力优先保护成员的设计。



比如美军的艾布拉姆斯系列,从早期m1a1型号开始,就加装了仰爆系统、自动灭火装置和快速逃生通道。

但面对现在越加先进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不管多么先进的坦克也是于事无补,各种先进的仰爆灭火技术只是为了能争取几秒宝贵的逃生时间。



运气好,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以后,坦克仰爆灭火装置可以正常运行,在弹药架殉爆以前坦克成员可以通过坦克底盘的逃生通道爬出去。

运气不好直接击中弹药架造成殉爆,车内成员无一幸免。


缥缈峰下一粒沙


战斗中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里面的军事人员能不能存活和坦克自身的装备、反坦克导弹威力以及击中坦克部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坦克作为地面战争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之一,世界各国对其相当重视,作为走在战斗最前沿的武器其“生命值”必定不会差,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肉盾”。


许多坦克都装备有高强度防御能力的反应装甲,就是当坦克遭到了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时能够做出相应反应的装甲,主要是坦克外层装备有惰性炸药块,一旦反坦克武器接触到这些炸药块,炸药块就会产生爆炸,从而降低反坦克武器对坦克的伤害,以保全坦克以及里面的军事人员。当然还有一种就是采取隔栅的方式对坦克进行武装,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类似于RPG等火箭弹的袭击,但是相比较于高爆炸性的反坦克导弹依旧束手无策。



2018年的叙利亚战场上就曾出现叙方的一辆T-72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的事件,但幸运的是该坦克上的反应装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阻断了绝大多数反坦克导弹的射流,最终只是方向机被打坏,并没有士兵伤亡。

反坦克导弹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重型反坦克导弹,只要击中坦克的特殊部位定会将坦克摧毁,可能会导致旋转炮塔和坦克主体分离,对人员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样的反坦克导弹具备破甲穿甲的能力,从坦克侧面攻击将很大几率的摧毁坦克的作战能力,一旦发生弹药殉爆或者发动机油箱着火,坦克内部人员伤亡的几率很大,但是坦克的前部装甲属于超加厚版,反坦克武器也很难穿透,所以,正面攻击的效果远不如侧面攻击。



面对日趋强大的反坦克武器的更新换代,反坦克导弹愈发精确化,爆炸性能更加强大,有矛就有盾,坦克在反坦克武器面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Global防尉


这个问题问的好。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主要是看击中什么部位,导弹的型号很重要,如果击中炮塔是很难跳出来的;导弹击中坦克发动机或復带轮部位,跳车及时的可从坦克里边跳出来。在一九七九年自卫反击战斗中,我所在坦克七连穿插到郭刚战斗中,707号坦克被越军单兵反坦克导弹击中復带轮右侧,坦克乘员及时跳车,当时只有二炮手庄建华战友没有跳出来壮烈牺牲。但几十年后的今天高科技反坦克导弹型号多,杀伤威力强,击中结果须要实践才能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