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是属于某种特殊材料吗?

壹70615238

早期坦克装甲就是纯粹的钢板而已,因为它们只要求在战场上能防御一定距离内轻武器的扫射以及炸弹破片的损害。防御对象是轻武器。



当坦克开始成为军队装备的潮流时,越来越多的坦克被集中使用。反坦克炮等武器也开始大行其道,坦克需要防备各种穿甲炮弹,因此装甲产生了变化,主要以高硬度合金钢为主。

如德国二战时,后期出现的虎王坦克,就因为钼矿等稀有金属的缺失,装甲性能低劣,经常发生遇袭后成块崩裂的情况。德国使用了表面淬火硬化工艺来提高坦克钢的表面硬度,这种技术被缩写为FHA,然并卵,硬度不可控,脆性太强,坦克容易被打成玻璃。比如四号G型就采用了FHA技术。苏联人对应的解决方式很简单,口径压过装甲厚度,弹丸不可能先于你装甲碎裂,死的总是你。



苏联的铸造炮塔也一样,工艺低劣,为了求快,大量使用了铸铁成分,气泡多结构脆,远达不到纸面数据。

这种技术在二战其实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缩写为CA,Cast armor。整体铸造,整体热处理。工艺简单,但工艺麻烦,铸造物的加工通常都很考验经验,一个老师傅顶仨画图的高工。



再就是RHA装甲,二战中的高科技,焊接技术的发源地。这种合金钢板需要用大重量滚轧,轧制成理想的厚度。晶体排列均匀,性能良好,唯一缺点就是焊接处的牢固度。今天的坦克穿甲标准仍然采用射穿多少厚度的RHA做参考。



二战期间还出现了一些通过间隙装甲提供防御的方式,利用双层装甲板消耗掉穿甲弹的能量。

除此之外倾斜装甲也比较多,利用装甲的角度让穿甲弹“打滑”,从而无法攻入装甲板,达到防御目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防御磁性炸弹的装甲外层,德国坦克经常使用。勉强也算是复合装甲材料的鼻祖吧。



战后坦克很快就摈弃了二战的设计,装甲重新走向构型方面。倾斜装甲、间隙装甲都纷纷淘汰,只有梅卡瓦等烂车还在使用大倾角射击。

这里稍微科普个概念,现代坦克钢板其实没大家想象的那样“超硬”,相反还软了许多。这是因为钢铁有个特性,钢铁加工中因为工艺原因,厚的钢板硬度低,薄的反而加工硬度高。坦克为了防御反坦克炮弹,需要韧性与硬度达到折中,所以一般不会搞出太硬的装甲钢板。



如猎虎的布氏硬度只有200多,美国普遍在250,苏联比较高,多为400以上。

不过现在钢装甲已经彻底歇菜,构型时代到来后,单纯的钢材料装甲性能再好也不如构型那样翻几倍的增加防御。



目前所有的焊接炮塔坦克其实内部几乎都是走的直角,在现代脱穿面前角度和间隙已经够不成防御力。装甲采用了多材料复合,工程设计于材料力学相搭配的做法。

最先开始这种设计的是英国的“乔巴姆”装甲。该装甲结构目前仍然是机密。目前乔巴姆装甲已经发展了好几代,各国也都采用了同样的概念设计装甲构型。美国M1坦克装甲实际是购买的英国货,然后根据需求塞进了贫铀装甲成分。



德国人的豹2其实用的也是英国乔巴姆,只不过是出口版的,土耳其用生命验证了这玩意儿到底咋样。

目前最简单的复合装甲除了RHA(轧制均质钢装甲)层外,里面还会加入填料。填料有氧化铝陶瓷、橡胶、石英砂、贫铀、碳化硅、氧化硅玻璃纤维等等。



这里再科普一下,现代坦克不用倾斜装甲的原因除了在尾翼稳定脱穿面前无效以外,陶瓷等复合结构的工程属性也决定了它们只能走直角不能走倾斜。



这种钢板中的填充夹层情报很少,国际上也是作为机密对待。目前能看到的大多是70年代以前的淘汰货。毕竟夹层的布置和层数很关键。比如T64,采用了一些陶瓷球阵列,中间用聚亚胺脂进行填充。而T80则采用了一些金属管状的约束型陶瓷装甲。



可怜的廉价货T72就没上面两老大那么高待遇。苏联装甲部队当年不接受自己炮灰的成分,连续几次起哄要求给72加陶瓷都没成功。后来给它弄了个玻纤酚醛的夹层。后来毛子给萨达姆的猴版72全部都是石英砂填充。



所以你看,坦克装甲没什么特殊的材料,现代坦克采用的是构型方式。比如上面说的那个玻璃纤维,早年国家曾经花费大量精力在上面,得出的结论是,编织的方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防弹能力。苏联坦克这些东西曝光主要是源于苏联解体,否则我们是看不到的。而美国大吹特吹的贫铀装甲,内部贫铀结构是如何安装的、以何种形式安装的,就没人知道。



实际上装甲材料和构型技术这东西,如今也就5大流氓掌握着核心。以色列逼得只能用超大倾角加多层间隙钢装甲再贴个发动机防御,小日本和泡菜国那些玩意儿就更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