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栽金針菇如何進行出菇管理?

用戶68736147


我是三農領域作者林濤。

金針菇出菇期主要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管理:     

一、降溫催蕾   

  當菌絲長滿料袋達到生理成熟後,應將溫度降至15℃左右,使金針菇菌絲在低溫刺激下儘快轉入生殖生長。當培養料面出現淡黃色液滴,則預示不久即將出菇。這時,應將菌袋全部搬出菇房,並整齊直立排放於床架上或直接排放於地面上進行出菇管理。常規出菇管理是在即將形成菇蕾時敞開袋口,再在袋口覆蓋報紙或薄膜,進行保溼控氧,經過一段時間的管理,直接從料面形成菇蕾併發育成子實體。根據經驗在菇蕾形成後暫不解開袋口,再繼續培養5-10天,然後再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菇蕾生長受到限制,即"抑蕾栽培"。這種方法出菇整齊,產量高,質量好。   

  

二、適時抑蕾   

  當菌袋料面現蕾後,再培養5-10天,即可形成針尖狀成叢密集的菇蕾,這時應將袋口敞開拉直,並順手將袋口向外翻折2-3次至近料面,再通過對流的乾燥風橫吹,使較長針尖狀菇蕾失水萎蔫倒伏。一般倒伏後第三天,可明顯看到從菇柄的基部重新長出密集的菇蕾,且長度一致。如果3-4天后仍無新的菇蕾出現,手觸摸已萎蔫的菇蕾有刺感,則可輕噴水一次,並覆蓋塑料膜保溼。整個抑蕾過程為3-8天。   

  

三、適時拉袋   

  抑蕾結束後,當新形成的菇蕾長至4-5釐米高時,可拉直袋口。注意不可拉袋過早,否則易造成菌袋中間菇蕾缺氧而不能充分發育,導致產量下降。拉高袋的目的是增加袋內二氧化碳濃度和空氣相對溼度。根據栽培室的通風狀況和栽培規模的大小,拉直袋口的時間可一次完成也可二次完成。   

  

四、子實體生長期的綜合管理   抑蕾結束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實體逐步進入快速增長期,這時應加強對溫度、溼度、氧氣、光線等方面的綜合管理,以培育出產量高、質量優的商品菇。在溫度管理方面,要採取措施控制子實體生長溫度在12-18℃範圍內,低於12℃,子實體生長緩慢,但質量較好,低於3℃子實體難以形成或停止發育。氣溫高於18℃,特別是高於20℃時,子實體生長雖然較快,但質量較差。溼度管理主要是控制室內相對溼度在80%-90%,如果溼度高於92%則會導致菇蓋呈水漬狀,甚至誘發軟腐病和褐色斑點病。具體操作時可在出菇初期向地面和空間噴水,以後根據情況可向菇體噴適量霧狀水。金針菇屬於好氣性菌類,不能忽視菇房的空氣流通。並且在光線方面要進行弱光管理。另外金針菇具有強烈的向光性,栽培袋擺放好之後一般不宜移動,工作光源





茶顏究


瓶栽金針菇要想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出菇管理是關鍵,菌絲長滿瓶底之後即轉入出菇管理階段。出菇管理分為幾個重要的管理步驟:1.搔菌,菌絲長滿瓶底後揭開去掉封囗的塑料薄膜,用8號鐵絲製成的小耙子去掉瓶囗處的老菌絲體和菌皮,以促使菌絲接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來促進菇蕾整齊的大量長出。搔菌後把料面壓平,防止鬆動的料面乾燥。

2.料面保溼,菌瓶揭掉封囗後不再封囗,在瓶囗之上放一層報紙,每天往報紙上噴水保持報紙溼潤,嚴禁把水噴到菌絲體上。此時培養室溫度要保持8一10℃,相對空氣溼度要保持在85%一90%,室內保持黑暗。這樣低溫處理8一10天后,菌絲體變白,其上出現水珠,即"吐黃水"現象,這就是出菇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時候保溼最重要,如有乾燥菇蕾就會乾枯而死。再過五至六天菇蕾就會長出瓶口。3.套袋,當小菇去到3公分左右即可給金針菇套袋,套袋後即能長的均勻整齊且能提高金針菇的商品價值,當金針長到12公分左右時已經成熟,要及時採收,以後進入下一茬的管理。


觀世間百態萬象


 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於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範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範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於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並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後,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髮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乾淨。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牆,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麵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麵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麵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後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乾淨、無黴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餘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並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