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很多国家都买了德国豹2坦克,为什么没有多少国家买EF2000台风?

近卫步兵师


从“台风战斗机”的装备量和售出量来看并不低它,从2005年首架服役以来,一共生产了三个批次,分别是:157、284、260架,在: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沙特、意大利、英国,6国空军服役,作为一型仅次于“隐身四代机”的先进3++战斗机,这个产量已经很高了!现在战斗机越来越昂贵,动辄上亿美元,不可能像坦克那样可以几百辆甚至上千辆采购,能完全保卫自己的领空就可以了,而且目前装备“台风战斗机”的国家从国土面积上来看都是小国,沙特虽然面积有225万平方公里,但沙特空军制空是以美制F–15重型战斗机为主,购进72架“台风”只是作为日常巡逻,属于高低搭配性质的,所以没有必要更多的购买。

另外,“台风”战斗机确实是有些生不逢时,它属于研制较晚的机型,在它之前美军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先进三代机的时代,海军的F14/F18空军的F15/F16都已经装备了很长时间了,同时苏联的苏–27、米格–29也装备了多年,而西欧国家由于在防务上过于依赖美国,在三代机的研制上裹足不前,到1990年代初除了幻影2000系列勉强算是欧洲先进三代机外,其他国家仍然使用F4、狂风这类的二代机,并且是用完用烂为止,反正是冷战期间有美国驻欧空军“扛大梁”自己“打酱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了,也就更没啥太大的威胁了,大砍军费削减军队员额...总之是得过且过!

但问题是二代机的机龄到寿了,再不更换就没有战斗机可用了,还由于为了促进本国就业问题不想买美国飞机,英法德意大利加上西班牙联合研制新一代战斗机,这其中由于法国有海军航母需要的问题,提出新一代的战斗机应当兼具空军和海军型,但其他参与研制国认为,自己没有航母即便是有也是轻型的,使用不上中型舰载战斗机,而且还要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投入,替法国“做嫁衣”这显然不符合自己利益...最后法国退出单干其他国家继续研制,但是“台风”研制出来之后,北约国家除美国之外整体经济都不好,在适量的替换本国空军陈旧的战斗机后,“台风”再也没有购入更多,而在其他北约成员国当中,由于美制的F16和F18都占有相当大的拥有量,在机龄还年轻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再购买“台风”战斗机,所以它的生产量和服役国家远不如其它型号的先进三代战斗机。
“台风战斗机”的座舱,整体非常先进,特别是“分子筛供气系统”摒弃了笨重的空气瓶,要比F–22还先进,而且它还有“语音人机对话”功能,飞行员与高速系统管理计算机对话,可以降低一部分操纵和武器管理任务...这些在现役的战斗机当中是比较先进的,也可惜当前世界形势总体趋缓,而美国为了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占据优势,以联合研制为名搞出F–35系列,实则也是打压欧洲的航空业,F–35的整体战斗力未必比“台风”好了很多,但它是“隐身四代机”,名声上就比“台风”好...所以“台风”的售卖就更加困难了,在前有F–35,中间有和它性能差不多的俄罗斯苏–30/35系列战斗机,还有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的市场挤压下,它卖的确实不好。

“台风”战斗机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后勤保障问题,它是由英德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国研制,制造飞机也是由四国的企业共同完成,零部件供应商有上千家之多,这就给了购买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旦与这四国当中的某一国出现政治矛盾,就会出现零部件断货的问题,高性能的战斗机是很脆弱的,一旦零部件缺失或者老化不及时更换,就甭上天了!所以“台风战斗机”的后勤保障的通透性远不如美国、俄罗斯,甚至法国,因为这三国的战斗机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制造的,除非是他们出现外交矛盾,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售后问题...这也是“台风战斗机”不具备的优势。
至于说“豹2”坦克的问题,它是德国工业制造的杰作,也是德国长期在机械制造方面优势的体现,德国是最早进入到现代坦克制造的国家,二战期间德军坦克集群横扫欧洲!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给德国积累了丰富的坦克制造经验,二战以后盟国对德国在军事上的处理就是不允许研制核武器,其它方面到没有什么硬性规定,甚至二战刚刚结束两三年的时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就开始给驻德国的盟军提供军用卡车了(乌尼莫克),还由于德国处于冷战最前线直接与驻东德的30万苏联精锐部队对峙,为了有能力抵抗苏联的钢铁洪流,美英法也取消了对德国军工制造的限制,所以德国的军品制造又起死回生了,由于在坦克装甲车辆制造方面的造诣,德国很快就研制出来“豹Ⅰ”和“豹Ⅱ”坦克,特别是“豹Ⅱ”,首次使用了MTU公司的1500马力发动机和“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再加上西门子的电子装备和卡尔.蔡司的光学仪器,使得“豹2”一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代坦克,总体性能成为坦克制造的“标杆”!




“豹ⅡA7+”和“豹ⅡA4”,德国坦克这样精益求精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儿,越是精密的装备,冗余度越小,想要再升级的空间就会很小。

由于“豹Ⅱ”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它的120毫米主炮连美国都购买了专利,所以其他国家也就顺理成章的去购买,要不是美英法要保持防务独立性,真的有可能去购买“豹Ⅱ”...“豹Ⅱ”坦克也是有三个国家制造,其中德国制造了1950辆、荷兰版本的450辆、瑞士版本的380辆,总得来说数量也不是太高,这是因为购买国家的领土面积和陆军人数都比较少,购买太多既没地方停放又没人去操纵这些钢铁巨兽,大多数拥有“豹Ⅱ”系列坦克的国家也就100多辆到头了。


“豹Ⅱ”的另一个受欢迎的原因是它完全是德国自己制造的,所有零部件都在德国境内生产,似乎不存在备件“被卡脖子”的问题,除非和德国关系极差,零部件不受什么限制还是一个国家供货,这样就解决了购买国的后勤保障问题,所以使用“豹Ⅱ”坦克的国家也就很多。

总体来说,“台风战斗机”和“豹Ⅱ”坦克都是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由于“豹Ⅱ”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还是一个国家制造的后勤保障方面很靠谱,所以购买国家也是受德国装备品质“高大上”的惯性思维影响去购买它,而“台风战斗机”出现时间太晚,高档战斗机市场已经被美俄瓜分完了,况且它售价也非常昂贵超过美俄向国际市场兜售的战斗机,在性能方面没啥差距的条件下当然是越便宜越受欢迎,更主要的是“台风”受到了多国研制的影响,后勤保障方面肯定会出现迟缓,因为这个战斗机不能升空训练/巡逻/作战还不急死个人?价格贵、后勤保障麻烦这些也是它没有大卖主要原因。


皇家橡树1972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

EF-2000“台风”是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四个国家联合研制的一种3代半战斗机,采用鸭式三角翼布局。联合研制的好处是集众家之所长,凭借欧洲多国的先进技术打造出来的台风,号称拥有F22八成战斗力,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欧洲国家他们各自没有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也就是没有独立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必须搞联合,这样也造成了高昂的成本问题,目前除了研发伙伴国以外,也只有中东土豪等少数国家进行了装备。



台风成本价接近一亿美元,出口型号更贵,想要享受全套服务可能超过了2亿美元,这比韩国日本买的F35A还要贵不少,欧洲多国表示宁愿购买美国的F35A,直接进入四代机时代。另外,欧洲三雄之一的瑞典JAS39“鹰狮”由于成本控制在了6000万美元,所以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三代半飞机再怎么升级性能也不可能超过四代机,三代机价格超过四代机是一件很让人搞不懂的事。买家不光是看性能,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财大气粗的美国都多次选择了较为低配,性价比高的新型战机。

而坦克再贵也不过几百万美元,一架台风足够买十几辆甚至20多辆豹2坦克,豹2的价格在市面上和美军M1差不多,德国提供的是配置比较完善的装备,而美国卖的做了很大的手脚。


止水兴波


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一般售价几百万美元,你知道豹二裸车卖多少钱么,裸车大概是80万美元,完全亏本,全靠后期维护和升级赚钱。

因为冷战时期德国身处两大阵营的一线,驻扎的美国陆军步兵一师和装甲一师没发应对对面虎视眈眈的十几个满编重装师,自然要把德国人拉去当炮灰,因此德国冷战期间装备囤积了大量装备,现在卖的豹二都是那个时候生产的。冷战结束德国统一,不用维持这么大的常备力量了,大量的装备闲置,砸在手里等报废。正好顺便卖掉,卖多卖少无所谓,净赚的生意。

至于另一个家伙就惨了,冷战结束的时候他还没服役,冷战结束马放南山就用不上了,又赶上欧盟撕逼,所以你懂的


煮酒闲话


早期的豹-2,每台价格约200万美元,最新的豹-2也不过700-800万美元。然而,“台风”战斗机现今的卖价差不多要一亿美元,不是谁都买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