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創業過程容易踩到哪些坑?

一、關於公司戰略

不懂得市場定位,公司業務方向模糊、紊亂,不知道市場/用戶到底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產品和業務重點是什麼。

沒有選擇一個處於上升通道的行業或新興市場,反而選擇進入競爭充分走下坡路的行業或傳統市場。

進入市場時機太早,或者太晚。

選擇做的事情跟自己的背景、能力特長、興趣不符,換言之,沒有個人競爭優勢。

沒有認真對待公司發展戰略,沒能講出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忽視了戰略/故事在團隊建設、融資、市場營銷以及各種合作伙伴關係構建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關於團隊建設

在公司剛起步時,產品和市場匹配尚未實現,招募人員過多,使得資金消耗率高,最終導致現金流緊張甚至枯竭。

在招聘人員上花的時間不夠多,尤其是合夥人和關鍵人才,單槍匹馬創業或者招人過於將就。

招人過分看重能力和資源,而且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不重視價值觀和理念的一致性。

沒有內部共識清單:使命、價值觀、遠景、階段性目標和計劃,團隊形成不了合力。

給合夥人和關鍵人才股權激勵不足,低估團隊成員的價值和貢獻。

缺乏跟員工一對一交流和討論,讓員工沒有方向感和歸屬感。

裁人不夠堅決。

三、關於現金流管理

創始人的財務概念和現金流管理意識薄弱,不認真瞭解和分析公司財務情況。

在融資上花的時間和投入度不夠,商業計劃梳理不夠,見投資人數量有限,而且溝通不積極,甚至敷衍了事,寄希望碰運氣獲得融資。

融資的時候,只看到資金的重要性,不區分資本的優劣,對投資協議中條款的理解和重視度不夠,為今後與資方關係的相處埋下隱患。

缺乏靈活性,在融資不順的情況下,不檢查自己的問題,不調整自己的做法,只做重複性的融資行動,也不準備好備用計劃,防止籌集不到資金的情況出現。

融到資,在資金寬裕的時候,公司不再專注,而是把資金和資源分散到毫無必要的方面,偏離了通向成功的路徑。更多初創公司是因消化不良而死的,而並非餓死的。

公司處在順境的時候,有些飄飄然,擴張步伐過大、過快,對財務和市場風險評估和應對不足,導致大起大落,最後走向衰敗。

四、關於公司治理

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股份過於集中或者平均主義,沒有設置股權激勵平臺。

沒有簽訂合夥協議,或者合夥協議約定不清,合夥人之間一旦出現矛盾和糾紛,將給公司帶來重大或者致命性的影響。

公司財務不透明、不規範,不符合走資本市場的要求,同時也讓創始人誠信度受到質疑。

董事會、股東會形同虛設,公司重大事項不經過董事會和股東會決策,依然是一個人說了算,當作私人公司在經營。

不懂得維護與股東之間的關係,公司信息披露以及與股東之間的交流不足,導致信息不對稱,這很難贏得股東/投資人的持續信任,更得不到額外支持和幫助。

~~~~

合作:

互聯網產品與戰略,商業模式,BP,業務創新孵化,企業升級與轉型。

歡迎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