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自我控制"?2歲是關鍵期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如果家裡有個2歲的娃,就意味著你需要經常忍受,他因為達不到目的而情緒崩潰。比如有天下午我做好了土豆泥,給二寶當下午茶,因為太燙就放在櫃子上涼著,隨手去準備晚飯。但是他嚷嚷著:"土豆泥、土豆泥!"要求馬上吃。即使我一再說:那個很燙,他還是不滿的蹲在了地上。沒錯,生氣了!

媽媽群裡孩子年紀相仿的寶媽們,都會抱怨娃們的"過激反應",玲瓏媽媽說,自己家女兒想幹什麼必須馬上幹,去外面玩買了一袋堅果,立刻就要吃,還要自己拿在手裡,結果還沒回家就都掉在了馬路上。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作為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也許只會這樣想:"他還是個孩子啊!""哪個孩子不這樣呢?"而通常等娃進入幼兒園甚至上了小學,爸爸媽媽就開始為孩子的"自制力"而煩惱了。

其實2歲孩子自我意識全面萌發的"叛逆期",正是"自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基礎打的好,"自制力"這顆小樹苗才能在孩子面臨學業事業壓力的時期開花結果。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自制力和腦發育有關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一書中,作者用"前額葉皮質進化"來解釋,我們人類為什麼能夠為長遠的目標,抵禦暫時的誘惑。也就是為什麼會擁有自制力。

自制力並不是一門玄學,也不是爸媽嘮叨幾句孩子就能擁有的。自制力就像是說話、寫字或走平衡木的能力一樣,是一種和大腦發育息息相關的能力。為什麼小孩子難以抗拒零食的誘惑,為什麼年輕人會因為奢侈消費負債累累?這跟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發育規律有很大關係。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前額葉皮質是我們大腦中成熟最晚的部分,它的發育從出生開始持續到二十幾歲才能趨於穩定。而前額葉皮質的發展水平,也是因人而異的。

所以,有的孩子能很好的管理自己,有的只要有ipad在,就很難安心學習。這就好像孩子說話時間有早有晚一樣。

即便這樣,我們還是有很多科學的方式,在孩子前額葉皮質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幫助他更好的運用"意志"的力量,讓他自制力變得越來越強大。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2歲左右是培養自制力的黃金時期

最近看了一期《圓桌派》。在節目裡,嘉賓武志紅老師說:現在小孩沉溺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這一切都源於對尿之類東西的控制。

當孩子進入所謂的"可怕兩歲",父母會發現,他從一個軟萌可愛可以任意擺佈的小寶寶,變成了一個喜歡說"不",有自己主意的"麻煩傢伙"。剛過一歲半,我就發現二寶對玩具已經有了自己選擇,從前給他什麼他玩什麼,但隨著月齡增長,如果遞給他不喜歡的,他會不停的說"不、不、不。"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和自我意識同樣發展的,還有大腦前額葉皮質對"誘惑"的抵禦。BBC的紀錄片《寶寶的異想世界》中,心理學家艾米麗瓊斯博士,給2歲左右的娃帶上傳感器,用以檢測他們大腦前額葉皮質是否活躍。當面對"魔法棒"時,有一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動用"自制力",讓自己不去拿魔法棒。這證明了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在"自我意識"萌發之初,幫助孩子有意識的學會"自我控制",就像教會他們控制自己的雙腳雙手,可以更有效的鍛鍊孩子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控制力",讓他們成長為擁有自制力的"別人家娃"。

Ps:2歲幼兒開始萌生的自我意識,以及飛速發展的其他各項能力,都顯示著"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大腦發展的快車道。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如何幫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APA(美國心理學會)對自制力的定義是:它是一種能為長期目標抵禦誘惑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就像是孩子使用勺子吃飯一樣,如果多加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最終成為一種習慣。那麼面對已經很讓人頭疼的"叛逆寶寶"如何幫他們練習使用"自制力"呢?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1、 讓孩子體驗"控制自己"的感覺

仔細觀察一下,家裡的"淘氣包",可能只是想要當個"大孩子",體驗自己控制自己的感覺。在帶二寶學仰泳的時候,老師先是要求家長用手託著孩子的脖子,讓他漂在水上,練習一段時間後家長就要放手。我有點擔心,即便他漂的很好,還是不敢放手。教練說,如果他一直不能獨立漂學會平衡,就永遠學不會仰泳。

"自制力"也是一樣,如果不讓孩子體會"自我控制"的感覺,他就很難學會自制,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製造一些無害的"犯錯"機會。比如,孩子非要在回家前,拆開零食袋子,就讓他體驗一下"灑一地",的後果也無妨。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2、 通過簡單的因果分析,發展大腦認知

像"自制"一樣,思維能力也和大腦前額葉發展息息相關。對於2歲多的孩子,幫娃建立"因果邏輯"會讓孩子更容易控制自己。有次我帶二寶去商場購物,給他買了一袋他最喜歡的"蛋糕玩具"每一個都很小。在車上他反覆把玩那個沒拆包的玩具。

"我們拆開吧!"大寶建議。但是二寶卻眨巴著眼睛說,回到家再拆,會丟。我才意識到,這可能是因為之前他曾經因為拆開小玩具,導致配件不全,爸爸跟他解釋為什麼要回家在打開後,瞭解因果聯繫讓他學會了"自我控制"

自制力發展有規律,如何幫孩子練習

3、 教孩子啟動"自制按鈕"

在BBC《寶寶的異想世界》紀錄片中的"魔法棒"實驗中,一部分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活躍程度明顯偏低,他們伸手就拿了"魔法棒"。所以這部分孩子並不是自制力差,而是根本沒有去調動。對於2歲的孩子而言,拒絕誘惑,比主動做事更難,家長可以教會娃使用"語言",觸發"自制按鈕"。

有次和一位閨蜜以及她兩歲的兒子路寶一起吃飯,餐廳贈送了個冰激凌球。路寶盯著直咽口水,可他知道自己不應該吃,於是對我說,阿姨,寶寶不吃冰激凌,吃了會肚子疼。

我的小外甥皮蛋也有一套自己的"咒語",他喜歡喝果汁,但是醫生建議他多喝白水,於是表妹教了他一句"白開水治百病"的俗語,逢喝必說。

你看,路寶和皮蛋的行為,就很好的說明了,"語言"確實可以觸發孩子大腦中的"自控按鈕",讓大腦中負責邏輯的區域活躍起來

。所以,即便是很小的孩子,通過用語言描述抽象的目標和邏輯,也能幫助他對面前的誘惑說"不"

凌晨媽媽來叨叨:

每一個挑戰都是機遇,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帶娃。讓媽媽頭疼的"叛逆期",也恰恰是寶寶各項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就包括"自制力"。那些喜歡包辦一切的控制型家長所培養出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滋味。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是否能夠真的自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我控制的成功和失敗之間,不斷學習和鍛鍊"自制力"。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