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現在這個社會不像老一輩人那樣,每一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大人都得下地幹活,根本時間也沒人管孩子,當然在教育上也會欠缺很多很多。現如今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基本都是在“寵溺”的環境中長大,尤其是老人的隔輩寵,讓很多父母很難管好孩子,尤其是跟老人在一起住的,就更難管。

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跟老人一起住的孩子多數都是不聽話的,當你問起孩子父母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是同一個的答案,跟老人住,孩子犯錯,當身為父母的你去管的時候,你的父母就會站出來先訓你,老人會說: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了……

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了,這句話耽誤了多少孩子,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是有關鍵期的,在這個時間如果家長沒有抓好,那麼以後這個孩子就會很難管,一定不要聽老人說,孩子長大了就好了這些話,這其實就是自欺欺人,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好的性格,大了怎麼會變好呢?

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問,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幾歲?簡單一點的說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就是他從小開始的“行為的第一次”,他從小的初次罵人,初次撒謊,初次逃學,初次打架,初次對別人或長輩不敬,都算是行為的第一次。

孩子長到兩到三四歲的時候,這些情況基本上就開始出現,如果在他第一次做錯做的不好的時候,你就及時管了,並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可以做的,他就會知道,哦原來這樣是不可以做的,那麼在他心裡,他就會記住,以後就不會做,因為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做了,你會生氣,會訓他甚至打他。

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那麼如果在他第一次這些事的時候,你並沒有即及時的去阻止他,或者在你訓他的時候,你身邊有老人幫腔,他從心裡就會知道,這樣做沒事,哪怕他知道這樣做了你會不高興,那他心裡也會想,我即使這麼做錯了,也沒事,因為有老人會護著他。老人可以寵愛,但不要溺愛,愛他可以但不要害他。

一個孩子如果在六歲之前不立規矩,那麼以後再想讓他有好習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六歲之前呢?因為他六歲之前他也許只會因為你沒給他買一個玩具而躺在地上打滾,如果這個時候你沒管他,再說6歲還小,大了就懂了,等他十二歲的時候你再去管,就只能促成他變壞。

那麼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有可能從學校逃學去網吧過夜,回家給你找錢,不給就離家出走等等……你想象不到的事情發生,當然也全都是你接受不了但又必須接受的事情。等這個時候你再想去管,就難上加難了,所以你要在他六歲之前,就給他理順了。

但是一定要記住,有句話叫恩威並施,要恩在前威在後,家長要在他犯錯的時候,第一時間給他講道理,告訴他是與非,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一頓訓,或者一頓揍,即使要訓,你也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訓他,讓他知道自己錯哪了。

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三歲之前有恩於他,就是幫他解除痛苦,幫助他,那麼在三到六歲立威於他,什麼是立威呢?打個比方說:比如對長輩的態度,吃飯的規律,見生人的禮貌,對自己行為的剋制。

說一個我們中生活最常見的案例,很多家庭,孩子從小吃飯都是跟著攆著喂著吃,孩子走到哪,大人跟到哪,一口一口的喂著吃,導致孩子產生了依賴性,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要喂著吃飯,不喂就不吃。再或者就是吃飯不規律,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吃,從來不按頓吃飯,這點就非常不好。孩子兩週以內沒有動手能力的時候,你可以去喂他吃飯,等他大一點就要培養他自己吃飯的能力,不能讓他養成習慣,覺得吃飯就應該喂他,這樣很不好。

孩子吃飯可以加餐,但是家人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讓他也坐下吃飯,即使不餓也要坐在飯桌上少吃一些,要養成到點吃飯的習慣,而不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那麼隨意。

孩子性格養成有“關鍵期”,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不可疏忽

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重要的事情,從他啟蒙期開始對他有要求,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要在房子做錯事的時候,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只會害了孩子,但是一定要有方法,講道理的去管,而不要盲管,只會打罵。要有獎有罰,他做對的時候,一定不要捨不得或者不好意思誇獎他,經常被鼓勵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以上是小編的一些育兒心得,各位家長如果有不同的建議或者意見,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