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鄂州蘆洲渡口傳奇

千年鄂州蘆洲渡口傳奇

千年蘆洲,蘆洲灣,伍子胥蘆洲渡,是鄂州的歷史文化古蹟,也是春秋時期鄂州一段楚國重要的歷史,《史記·伍子胥列傳》有載。據《武昌縣誌·古蹟》記載:“蘆洲在縣二十里《一統志》)《輿地志》雲:伍子胥叛楚出關於江上,見漁父求渡,時多人,漁夫歌曰:灼灼兮,侵已私,與子期兮,蘆之漪。”伍子胥會其意,躲避於蘆林之中。日暮時,漁父至蘆林,又放歌:“日月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伍子胥聞聲而渡。案:《輿地紀勝》引此作:“日月昭昭兮,侵已馳,與子期兮蘆之猗。”《太平御覽》引著:“日月灼灼兮,侵已私,與子期兮蘆之畸。”

伍子胥蘆洲渡之歌,多個版本,但其意都差不多。大意是說伍子胥向漁父求渡時,漁父發現岸上有官兵,示意伍子胥藏於蘆葦中,到太陽快要落土的時候,官兵已經離去,漁父才接伍子胥渡江。

李善注《文選》,鮑明遠還都道中詩,引庾仲雍《江圖》雲:“蘆州至樊口二十里伍子胥初渡處也,則自晉以來已相傳在此。”庾仲雍為南北朝南朝人,這樊口至蘆洲二十里正好是馬橋墩嚴壪黃鶴林這裡,這裡曾是蘆洲黃鶴棲身的地方,是蘆洲中的高地,也是樊口上二十里伍子胥蘆洲渡的最高載體,歷史上的江水與馬橋墩黃鶴林,是連在一起的,粑鋪大堤是後來修築的。也就是說站在馬橋墩嚴壪黃鶴林望到二十里的樊口,都是一片水壪。

蘆洲灣嚴壪黃鶴林這裡,當地土人相傳:漁父曾於此構蘆為棚,擺渡為生,伍子胥叛楚奔吳蘆洲渡處即於此。這一驚人傳說源於今人馬橋壪廖金水先生,萬壪八十歲離休幹部萬持民同志,他說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是他聽他父親說是他爹說的,代代相傳。還有周邊其他村民也是這樣說的。

千年鄂州蘆洲渡口傳奇

尋找“蘆洲”古蹟又有新的發現,一次,我在研讀《武昌縣誌》時,從地域圖中發現“馬橋”、“蘆洲”的標註,原來蘆洲與馬橋是連在一起的。

但是,還有一驚人的傳說,你們要是聽了一定會驚得瞠目結舌,原來離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南十里的地方,深藏著重大的歷史玄機,這裡有伍擔壪、伍擔橋、城子山、伍通廟,說是伍子胥的老家。第一個說的是地方老者段店街姚玉成先生,第二個說的是湖北文史研究員李儒科。十分巧合的是,馬橋古驛道就是從馬橋黃鶴林蘆洲渡邊擦身而過,馬橋古驛道的南邊連接著伍擔灣、伍擔橋,是古代的軍馬直接從伍擔橋上經過。傳說文官到這裡要下轎,武官到這裡要下馬。

十年蘆洲探古,精彩紛呈,我曾到段店的城子山,胡林的伍擔壪探古,先後寫《伍子胥風雨下蘆洲》的上篇、續篇;2009年又撰寫了《揭開馬橋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的驚天大幕》上篇、下篇。“種瓜兼得豆”,到伍擔壪探古時,在伍擔壪三里之遠的馬橋古驛道(新港村小學),探出了三國時吳王孫權在這裡修建的梅城(堡)遺址。

現在馬橋古驛道兩邊,逐步溶入在村民的承包田裡,過去行走兵馬的驛道,現在變成了田埂子路,不過,這古道仍然依稀可辨:從樊口——二十里馬橋黃鶴林——吳王梅城——伍擔壪、城子山、伍擔橋——華容。這條古驛道應受到保護。

為了紀念伍胥蘆洲渡江處,千百年來,這個地方叫蘆洲渡,蘆洲灣、蘆洲即於此。明代詩人吳國倫,他曾從馬橋古驛道路過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站在古遺址上,放眼東去二十里的樊口、樊山,為伍子胥從這裡逃楚奔吳, 《晚渡樊口》,有感而發:

一羽風帆截浪輕,樊山遠照夕陽明。

江回伍子蘆漪渡,石抱孫郎鄂縣城。

去國身隨沙鳥泛,行歌興逐水雲生。

翻愁澤畔逢漁父,鼓枻重來誚獨清。

千年鄂州蘆洲渡口傳奇

吳國倫的這首詩大意是說,伍子胥在太陽將要下山時,漁父將他從黃鶴林蘆洲渡這裡渡江向樊口晚渡,至鄂縣城東三里上岸(即解劍亭處),解劍謝漁父。

還有清代陳寶鑰,從馬橋古驛道經過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這裡,追憶伍子胥,感慨萬千,於《蘆洲懷古》:

君仇若無復,楚國至今愁。

故國留情薄,窮途濟汝危。

生愧分岐友,死慚抱石姬。

與君同飲憾,應悔殺身痴。

為伍子胥報父兄之仇,逃楚奔吳表示深深的同情,又為漁父抱石沉江表示遺憾。可見馬橋黃鶴林伍子胥蘆洲渡,在明、清時期就已溶入詩人的詩文。

今天,伍子胥蘆洲渡的地方,是鄂州市臨江鄉馬橋村嚴萬程壪,故里的人們正在挖掘吳楚大文化,發展吳都大旅遊,為紀念伍子胥逃楚奔吳2535週年,於2013年10月2日,特地在黃鶴林重溫“蘆洲”這段鄂州楚國的歷史,訪古探幽,並在古遺址上拍照紀念。

2538週年後,即2016年6月5日,千古蘆洲的學子,市吳都文化研究所的專家、學者、作家、詩人、文藝家們,尋覓厚重的歷史文化蹤跡,和古老的歌謠,聚會在昔日的伍子胥蘆洲渡,重溫那段歷史,秉承蘆林遺風:“日月灼灼兮,侵已私,與子期兮蘆之畸。”千古蘆洲古渡口又傳出朗朗的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