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一抹亮“橙”扮靚城

天藍水清地淨,環境美如畫卷。自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在你我的見證下,城市變得更加整潔靚麗。

環衛工人是創文路上的主力軍,旭日還未升起,他們橙色的身影已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勤勞開啟城市的黎明;他們用千萬次彎腰清理垃圾,用一身汗水換來一片清潔;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

他們,被稱為“城市美容師”。

日前,記者走近在不同崗位上奉獻的環衛工人,體味他們的辛勞。

鄂州:一抹亮“橙”扮靚城

騎著電動快保車,從東塔路到鄂黃大橋再到司徒轉盤,這段路她太熟悉了。

街面保潔“快手”陳金桂:確保垃圾不落地

城市道路全天候保潔是幾個班組和環衛工人通力合作的成果。環衛工人伴著月光進行第一輪清掃,快保人員踏著朝陽開啟全天候巡街。

陳金桂是城北環衛所菜園頭片區的一名快保人員。每天7時,她準時上路執勤,穿梭大街小巷,快速巡街,清理路面上的垃圾。

這個片區背街小巷多、進出城的車多人多,除了掃帚、鉗子等基本工具外,車上還會備有鐵鍬,隨時剷除路面上的泥土,保證道路乾淨。她說:“我們盯著邊邊角角的垃圾,要讓市民看見的城市是整潔的。”

菜園頭轉盤一帶是乘客集散地,大巴車多,隔段時間就要檢查路面清潔情況;新建樓盤附近,經常有裝修垃圾堆放在空地上,要幫助負責路段的環衛工人一起清運。“東塔路門店多、人流量大,要來回多次保潔才行……”陳金桂說。

環衛工人在打掃時,車底下是保潔的死角,車子一開走,垃圾就現身了。作為快保人員的陳金桂,都會仔細檢查車底,“車多的時候,有時僅東塔路一條道就要清理近一個小時。”

全域巡街,重點“值守”。數年的工作經驗,整個區域不同路段的“習性”,陳金桂瞭如指掌。

近來,班組23名成員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到班更早、下班更晚,讓居民醒來時看到的城市是靚麗的。

工作的辛苦勞累,他們沒有絲毫怨言,最令其感到有成就感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質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認同和尊重他們的勞動。

鄂州:一抹亮“橙”扮靚城

一些“城市美容師”每晚忙碌著,用心擦亮大街小巷的每一條路。

洗路“能手”徐真意:要讓路面見本色

隨著日落,喧囂的城市漸漸寧靜下來,一輛輛微型灑水車開始穿梭在大街小巷,承載扮靚城市形象的使命,洗路工人用高壓水槍,沖洗著彩色步道磚上的汙漬。

11月11日22時許,昌樂路上的4輛清洗車輪番上陣,清洗路面、汙水導流、鏟汙收堆、車輛跟進等,大家配合默契,一條條潔淨道路留在了他們的身後。

徐真意是洗路工中的一員,她剪著一頭短髮,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戴著帽子和口罩,如果不是清洗完一條街道中途歇口氣,摘下防護擦汗,沒人知道她是一名女性,這麼晚還在和路面較勁。

“7點上白班,晚上7點到12點是清理人行道最佳時間。白天行人多,很多路面沒法洗。”徐真意說,“晚上作業,車流量小、行人少,既不擾民,又能快速清潔路面。”

因工作無法兼顧照顧孩子,徐真意將10歲的兒子送入托管,只能晚上回家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孩子說我不是負責任的家長,我只能抽空跟老師聯繫瞭解情況,今後有機會多陪陪兒子……畢竟幹事情就要盡力負責。”

“市民的文明素質在逐步提高,大家越來越尊重我們的勞動了!”和徐真意一樣,每天晚上,一些“城市美容師”忙碌著,用心擦亮大街小巷的每一條路。

目前,每天除了日常的沖洗降塵外,還加大了對35條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的沖洗頻率,每晚32臺小水車、300多名環衛工人對城區道路進行全方位大沖洗,提高城區主次幹道的潔淨度,確保路面見本色。

鄂州:一抹亮“橙”扮靚城

以船為伴,每天穿梭於河道與湖面,清理湖面垃圾,保護一湖秀水。

湖面垃圾“擒拿手”劉傳忠:只為一湖秀水

在洋瀾湖的湖面上,經常可看到一支保潔隊伍,他們以船為伴,每天在河道和湖面上穿梭,及時清理湖面垃圾,保護這一湖秀水。劉傳忠就是其中一員。

每天7時,劉傳忠來到洋瀾湖風景區湖面打撈所,換上統一的工作服後,與隊友們相互寒暄了一下,便和搭檔一起划著小船,往自己的“責任田”奔去,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打撈湖面上的水葫蘆、漂浮物和雜草、垃圾。

他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划著小船活躍在南浦虹橋至蓮花大橋中間的湖面,和水中的垃圾、水草打交道。“這活確實累,氣味也難聞,但既然選擇做了,就要堅持下去。”劉傳忠說。

行人手中的垃圾無意掉落,微風揚起,這片垃圾就落在了湖面上,洋瀾湖打撈隊便是這些垃圾的“擒拿手”,他們日復一日划著小船,追逐湖面上的各種垃圾和雜物。“湖面垃圾是動態的,有時剛清理完,一會兒又飄來垃圾。”劉傳忠說,打撈隊每天也會排班巡湖,一旦發現有垃圾等問題,會立即通知他,他再安排人員去處理。

每年8月後是水葫蘆生長的旺季,一直持續到10月份左右,這段時間是打撈隊最忙的。

“水葫蘆是入侵物種,繁殖速度非常快,其大面積覆蓋在水面上,使水體得不到光照並影響水體流動,容易造成水質和環境汙染。”劉傳忠解釋道。今年10月,電排站出口的湖道被水葫蘆封死,不見湖水只見水葫蘆。水葫蘆生長處的湖水較為渾濁,走在湖邊,湖風都帶有臭味。

劉傳忠帶領隊員每天與水打交道,他們穿著下水衣沉到湖裡,用耙子將水葫蘆或撥或挑集中到岸邊,等曬乾脫水後,再用環衛車運走。“每天下水一次就要在水裡站幾個小時,等上岸全身衣服都溼透了,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劉傳忠笑著說,“但看著乾淨的湖面,心情瞬間爽朗了。”

從2009年到現在,劉傳忠在湖面打撈崗位上堅守了近10年,風雨無阻。洋瀾湖的生態環境一天天好轉,劉傳忠和隊員們看在眼裡,欣慰在心。“這是造福後代的好事,只要我幹得動,就會一直做下去。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儀 周慧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