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10 月 15 日,北汽集團正式發佈了北汽自主乘用車品牌—— BEIJING,這也宣告北汽集團拉開了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兩大品牌的序幕。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根據官宣,整合範圍將包括產品和技術資源,未來將全力打造 BEIJING 這一核心品牌。而對消費者層面來說,這一整合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將是未來原北京汽車(紳寶系)和原北汽新能源品牌旗下產品都將逐步懸掛英文 LOGO"BEIJING",而不再是以前的中文 " 北 " 字橢圓象形車標。整合大幕的拉開,無疑和大環境下的挑戰加劇及北汽自身現狀有關。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傳統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日漸激烈,去年到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已連續第 14 個月同比下滑。而北汽紳寶的下滑更是甚於行業變化,根據歷年銷量數據,2016 年紳寶品牌旗下車型累計銷量 224500 輛,同比增長 87%;但到了 2017 年即快速下滑至 108269 輛,同比下降 55.4%;2018 年紳寶品牌 7 款車型累計銷量只有 69329 輛;到了今年,紳寶系 1-6 月份僅售出 20988 輛。事實上北汽集團在燃油車上的失守還不限於紳寶品牌,北汽幻速突然 " 失速 ",威旺、昌河逐年勢衰,北汽傳統汽車板塊急需提振。而與傳統能源車的頹敗截然相反,北汽新能源卻連續多年實現新能源車型年度銷量第一,目前已成為北汽自主乘用車板塊最核心的明星板塊,北汽當前希望 " 以北汽新能源提振整體趨勢 " 的訴求無疑是有的。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根據此次北汽官方對 BEIJING 品牌的定位,其代表著北汽 " 高、新、特 " 戰略中的 " 新 " 字主力軍,將以新能源、新技術為核心,推動北汽自主乘用車業務全面創新發展,開啟北汽集團自主發展新篇章——在這一定位中,北汽新能源無疑是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但事實上,當前北汽新能源自身也並非一片坦途。首先,補貼的大幅退坡對新能源市場大環境影響頗大,目前持續數年月月增長的銷量勢頭出現變化,國內新能源市場已連續三個月同比下滑。在此形勢下,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板塊沒有完卵,其中北汽新能源 1-9 月份累計銷量儘管同比增長 20.45%,但 98382 輛的整體銷量距離其 2019 年年度目標 22 萬輛相差甚遠,且 9 月份單月銷量更出現了 13% 的同比下滑。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另外,北汽新能源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方面,追溯北汽新能源歷史," 造車底子薄 " 是北汽新能源的明顯短板,甚至在早期拿證之前需要由北汽為其負責底盤、車身、電子電器等環節的生產。可以說北汽新能源相比北京汽車,除了電動化本身這一塊和大的新能源發展趨勢佔優外,在其他方面並無太多的資本。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近年的發展對北京市場特殊環境的依賴太過強烈,對補貼的依賴也十分強烈。2016-2017 年北汽新能源銷量佔比中最核心的產品是 A00 級的 EC 系列車型,而 EC 系列的特點是總價低—— 10 萬元的小車補貼佔車價的一半,而車輛的成本中也以電池為絕對核心,缺乏更大的溢價空間,使得北汽新能源忙活一年到頭最後利潤微薄,更多是為電池供應企業 " 打了工 "。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這種情況直到緊湊型車 EU5 上市後才有所扭轉,其價格區間為 13.29-17.19 萬元,今年 1-9 月銷量突破 7.3 萬輛,大幅超過第二名比亞迪元 EV 的 5.5 萬輛,幾乎提前鎖定了今年的新能源車型單車銷量冠軍。新銷量支柱的誕生,讓北汽新能源擁有了比當年熱銷 EC 系列時更高的單車價格。但值得注意的是,EU 系列的強勢依然有一定侷限性,其銷量構成中來自於專車市場和採購大單的比例很高。在這方面,北京市場 " 護犢子 " 的能力之強也是沒誰了,不僅有政策扶持,且出租車市場的電動化也將給北汽新能源提供巨大的機會。另外,北汽新能源自身也在積極 " 造血 ",有消息顯示其與滴滴聯合成立的 " 京桔新能源 " 在今年 3 月份接收了 10000 輛 EU5 網約車,而 2019 年北汽新能源將總共向京桔交付 2 萬輛純電動汽車作為網約車運營。所以從理論來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以紳寶品牌為主)整合後無疑將為技術的融合提供機會。比如北汽在傳統能源車上的技術積累(包括前薩博)和經驗,將有助於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的綜合產品力。從我之前試駕北汽新能源車型的體驗來看,像油門、剎車、轉向調校這些最最基礎的項目上,北汽新能源也的確還有提升空間。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而對於北汽集團來說,品牌整合也將有利於提高效率。之前兩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研究院,研發上也各自為戰。如果進行不整合,那麼北京汽車這邊要不要自己投資發展新能源?何況新四化裡包括智能化、網聯化等是雙方都需要發力的,如果分開發展,重複投資將不可避免,整合則必然有利於資源更好的協調與分配,從而更高效的獲取成果。不過目前來看,整合的最大難點將是研發體系。兩大研發體系的壁壘是厚的,這涉及歷史問題,也涉及現實利益問題。兩邊的規模都太過龐大,儘管北汽集團擁有北汽新能源 60% 的股份,但北汽想要硬吃下北汽新能源顯然面臨各方面、包括北汽新能源自身巨大的阻力,且整合過程本身也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在 BEIJING 這個同一品牌的框架下,創造共同利益,各自完成研發主攻方向後進行融合,並在造型設計等一些層面上實現共享確是大有機會的。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從這次發佈的官方消息來看,未來 5 年,北汽將對 BEIJING 品牌投入 200 億的研發資金,全力打造兩大全新平臺—— 一個是具有深度融合、極致工程、柔性拓展和智能智造四大特徵的 BMFA 油電混動產品平臺;另一個是擁有純電專屬、迭代進化、高端舒適和模塊拓展四大特徵的 BE22 高端純電專屬平臺,未來新 BEIJING 品牌六款以上的高端純電動車型將在這個平臺上誕生。顯然,其中的油電混動平臺將是原北汽紳寶板塊發力主攻的方向,而純電平臺則依然屬於北汽新能源。目前來看,兩方面都沒有碰 PHEV 的意思,反倒是類似理想 ONE 的增程式混動可能會被原北汽紳寶這邊嘗試。


北汽鉅變,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贖


另外,未來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紳寶的營銷和渠道也將進行整合,目前透露的規劃是 " 一個渠道 "" 一個品牌 "" 一個團隊 "。而在這次發佈會上,新的 BEIJING 品牌營銷團隊已經進行了首次亮相,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將是統領營銷工作的部門,主任李一秀此前被人們熟悉的職務為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

駕仕結語:

BEIJING 新品牌的發佈,開啟了北京汽車和北汽新能源整合的序幕,而目前僅僅是大幕拉開了一個角。更多的體制需要改革,更多的融合需要探索。目前掛新標的 EU7 已經上市,能否 1+1>2,起碼要在下一輪新產品中才能看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