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合併成立中國船舶集團:南北船20年分合

分久必合。拆分設立20年後,有著“南北船”之稱的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再度走向合體,

10月25日,據國務院國資委消息,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

當天晚間,中船集團(南船)與中船重工(北船)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中國重工(601989)、中國海防(600764)、久之洋(300516)、中國動力(600482)、中國應急(300527)、中船防務(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中國船舶(600150)發佈公告稱,10月25日接到控股股東來函,收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的通知》(國資發改革〔2019〕100號)。

公告稱,經國務院批准,同意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的通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

官方尚未宣佈新設立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班子。有說法稱,原中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將出任新設立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的黨組書記、董事長;原中船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楊金成,將出任新集團的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對此,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尚未確認。

那麼,南北船當年為何要拆分,如今又為何要合體?

“兩船”緣起

1999年,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拆,成立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在業內分別被稱為“南船”和“北船”,主要以地域區分。

其中,長江以北包括武漢在內的造船工業(船舶總裝、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業務)歸屬中船重工(北船),長江以南的船舶總裝資產劃歸中船集團(南船)。北船偏軍工生產,南船民品居多。

南北船當年分拆的大背景是國務院機構改革,目的是解決政企分開的問題,同時建立適度競爭機制,以利於企業搞活等目標的實現。

據界面報道,按照當時的方案,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將逐步改組為若干個企業集團。這五家軍工總公司最終全部一分為二,十大軍工集團由此成立。這也促成了中國船舶工業首次實現政企分開,中船總公司從一家部級國家機關變更為兩家企業集團。

這場一分為二的改革,自啟動之初就有一個擔心:兩家公司佈局的交叉地帶的增多,未來會不會產生內耗,尤其是在海外市場進行競爭的時候。隨著南北船的發展,以及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這種擔憂有所升溫。

近年來,全球船舶行業進入產能過剩階段,尤其是民品船舶業務。在這一短期內難以逆轉的行業大背景下,合併清理南北船重合的業務,減少內耗,去產能,提升整體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這類考量開始佔據上風。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自從南車、北車合併為中國中車後,南北船的重組合並已經討論了起碼三年以上。但從前可能存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具體來說,就是各方面意見的協調平衡。“因為重組與合併以後,上下游容易形成壟斷。原來兩家在1999年分開,處在競爭狀態,這樣有利於市場搞活,如果兩家合併就是一家決定上下游,這樣雙方都不願意,這是一個外部的阻力。”

需要注意的是,國務院國資委自2018年以來多次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船舶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持續推動海工裝備等領域專業化整合。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推進船舶企業戰略性重組"的高層表態,以及這兩年來南北船高層的持續換防,也為兩船重組合並添了許多預期。

今年7月1日晚間,中國重工(601989)、中國海防(600764)、久之洋(300516)、中國動力(600482)、中國應急(300527)、中船防務(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中國船舶(600150)等8家上市公司均發佈公告,於7月1日接到控股股東通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籌劃戰略性重組,有關方案尚未確定,方案亦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

這也是官方首次正式確認中船集團、中船重工籌劃戰略性重組,標誌“兩船”合併正式提上日程。

對此,李錦分析,兩家內部本身分別都在產業重組,有的企業是虧損的,包括上市公司比較多,所以需要協調利益關係和化解矛盾,應該用了比較長的時間。7月的公告說明,兩家應該在主要矛盾方面已經理順。

兩大央企旗下資產梳理

今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周麗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兩船重組更多是屬於專業化的重組,將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優勢產業集中。通過重組整合,深化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不僅僅是做大,更重要還要做強、做優,在業務管理、技術人才和市場方面可能會做一些整合。

在南北船集團層面的重組推進過程中,南北船旗下上市公司層面的重組也在同時展開。

今年以來,南北船資產整合動作頻頻。“北船”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動力擬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發動機有限公司,開展中高速柴油機業務整合;而“南船”加速對內部上市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及中船防務日前雙雙披露調整後的重組方案,前者擬置入江南造船等造船總裝資產,後者將置入船舶動力資產。

10月24日晚間,中國船舶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獲國務院國資委批覆。根據批覆內容,國資委原則同意中國船舶本次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的總體方案。根據此前中國船舶發佈的資產重組方案,此次資產重組主要內容為,該公司向中船集團、中船防務、中船投資等多方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江南造船100%股權、外高橋造船約36.27%股權、廣船國際51%股權等資產。

安信證券研報解讀稱,這是將中船集團旗下核心的軍民船業務整合進入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將作為中船工業集團的船舶總裝資產上市平臺,上市平臺定位進一步明晰。同時,也解決了部分中國船舶與中船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

近年來南北船集團資本運作頻繁,旗下各上市公司定位相對清晰:北船擁有28家科研院所、5家上市公司——中國重工(船舶總裝)、中國動力(動力)、中國海防(海洋信息化與電子)、中國應急(應急裝備)、久之洋(光電裝備)。南船擁有10家科研院所、3家上市公司——中國船舶(船舶總裝)、中船防務(動力)、中船科技(高科技平臺)。

國盛證券團隊預計,南北船戰略性重組後,或將按各業務板塊繼續推動內部整合,加快核心資產證券化進程。

合併前景

對於兩船合併的前景,在促進產業協調發展方面,李錦認為,當初分開是為了促進競爭,加快市場經營的步伐。分開這些年,市場競爭是加快了,功不可沒。但另一矛盾上升了。拆分後,此前的重複建設現象加劇。如果一家船廠只造10萬噸級的船,另一家造30萬噸級的船,肯定是兩家都造30萬噸級的船才算競爭關係。這樣便加重了重複建設。

“將兩大集團分割開來,多年來均存在發展的短板,中國船舶工業的產品建造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特別是身處產能過剩行業,從南北船到海工裝備領域,這一系列的整合至少能避免一些競爭層面上的問題,比如企業之間搶單子,互相殺價。重組後,還能降低企業揹負風險的可能性,更容易協調產業發展。”

此次南北船聯合重組,李錦認為也合乎世界趨勢。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多造船企業選擇通過併購重組煥發生機。今年1月,韓國現代船廠併購韓國大宇船廠,成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業。李錦表示,這起併購深深地刺激了中國造船企業,中日韓三國造船市場競爭慘烈,韓國超級巨無霸船廠的誕生將會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為了追趕對手,國內船廠也需要強強聯合。”

不過,他也表示,南北船合併後,或會對國內其他船廠,如招商局和中遠海運集團兩家央企旗下的多家造船廠,以及民營船廠形成一定的衝擊。所以他認為,“重組後,不能簡單結束各個下屬船廠之間的競爭關係,合理的要保持,也包括允許地方船企和民營船企能夠與其充分競爭。問題是用什麼方法來保持競爭,這是改革的成果,要維護這個成果,這就要研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