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本地人怎麼看待成都的房價?

Panny-小婧


2006年大學畢業到成都工作,當時的薪水為1200/月,當時蘇坡立交內外的房價也就4000出個頭。4個月能買1個平米。

2010年工作調整到了南邊,當時薪水為3500/月,當時神仙樹的房價為8000多/平米。3個月能買1個平米

現在通過奮鬥,月薪已經到了20000/月,現在成都高新區的房價為20000/平米,基本上一個月可以買1個平米了。

不過2015年,已經攢夠首付,按揭了一套房了,現在月供3000多,基本上衣食無憂了。

所以,對於成都的房價,我想說的是:不要急於一畢業就買房,多花時間去學習和努力,有了能力,自然也有擁有了房子。不是成都房價太高,而是大家買房太著急。

說一下我親身的經歷吧,我是典型的獨生子,原本是我爸媽和爺爺奶奶外加我在郭家橋住一套房,外公外婆和表舅在倪家橋一套房然後經常節假日串個門。後來大概是05還是06年我爸實在受不了每天一個小時以上坐公交去省醫院上班然後同樣時間回來於是不顧當時家裡幾乎所有大人的反對在光華那邊買了個套二的房,好像是花了20萬左右。後來成都的房價走勢就不用說了吧,所以這裡要說沒有那種慶幸的心情那是不可能的,但也就僅此而已,因為當時買這一套房本來就是拿來住的,所以買下之後這套房多少錢就不重要了畢竟又不賣,之後還貸才是大事(而且在高三那年貸款還清)。我也是在進入大學之後和室友的一次平常談話(下文會講)之前對家裡的房子有多貴都沒什麼具體印象的。

高三結束後大學選的是成都理工,也就是本地的大學,室友一個貴州的剩下全部四川的所以交流起來並沒有多大隔閡。巧合的是有一個室友的父母正好就是在成都工作而且在尋求成都戶口,按現在的說法可以說是蓉漂不過個人並不喜歡這種叫法(因為嚴格意義上成都是不存在本地人的,我們家和他們家相比僅僅是早了3代到達這片土地罷了)。我一次談話的時候把我爸不顧反對為了減少通勤買房的事給說出來了,接下來的對話就是差不多這樣:室友“好羨慕啊,西2.5環的房子還是地鐵房,真好奇當時反對你老爸的人現在什麼感受” 我“也沒什麼感受,也就是地鐵通了肯定比買那會貴一些但日子還不是照樣的過” 室友“一些?我去我爸媽上週才去郫縣那邊看了房子,那裡最便宜的都已經六七十萬了,你那麼好的地段接近90平破100W肯定沒問題了” 我“有嗎” 室友“我。。。”然後那個週末我回家順便看了一下附近中介的展板,還真的80平以上的房子賣出的基本都是9字開頭或直接三個數的報價了,至此才真正認識到成都的房價已經飆升到這個地步了,到達一個快要超出我認知的地步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首先有一點慶幸,畢竟無意間躺著賺了一筆想想還是很爽的,然後仔細算了算:我們家目前年收約8W淨積累大概2W一年,按升值70W來算這升值的已經是我們全家這十多年來積累量的3倍不止了,這麼算下來還真的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在這之前我還覺得努點力自己在成都遠點的地方也能買一套房的(畢竟老爸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啊)。

不過本人多數情況下對於成都的房價其實絕大多數是無感的,因為自家在成都已經有房所以心中不慌,我媽就是這種的典型,我那個週末和我爸媽提及這事的時候我媽就是這麼說的:“你奶奶那邊一套房子,我們這邊一套房子,就算你外婆那套遭你舅拿起跑了你這邊也有兩套,反正遲早歸你擔心個錘子,而且現在交通都這麼方便了只要工作不離開成都還擔心啥子房價嘛。”說完這一句的時候明顯聽到了我爸發出了一聲低沉的“呵呵”(然而至今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麼,內心也是咖啡裡邊撒把糖——苦味裡邊混點甜,畢竟和室友的那場談論的後續室友說出來了一句:“乖乖啃老都可以的還讀什麼大學啊”且不說這可不可行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的。

所以如果把題主說的“成都本地人”理解為“在成都定居且有對應戶口的人”那這些人應該對房價其實不敏感,就像是我們家那樣,買了房還了貸之後心安理得住下就是(更何況很多一開始就有房),房價已經不再是特別重要的生活參數之一了。


小許談物流


成都房價差不多是這樣子吧:

其實核心區域、好點的樓盤應該是在2-30000之間,次核心區域,1-20000之間,已經很難找到幾千塊錢的房子了,除非是郊區偏遠地點、交通也不方便的地方。

其實,都是“漲價去庫存”導致的。

我是2017年初買的,幸虧那時候房價還沒有漲起來,還不算貴。

然後現在一年多過去了,當時買的房子幾乎都是翻番了,即便是最近跌了些,其實也還是高了不少。

有房的肯定是高興了,比如,我有朋友,成都四五套房子,就賺大發了,他給我說,算了下,這些年房子增值了四百多萬,和他們夫妻掙得也差不多。

我也有同學,畢業第二年、第三年就陸續開始買房,之前買了兩套,都在高新區、天府新區,所以,也還是大賺,可能升值的都比他這幾年掙得多吧。

雖然我現在不算“剛需”了,但說實話,還是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最好再跌一點。

這樣,老百姓日子過得不那麼難受,我也好換房啊。

安居才能樂業嘛。

居住都沒有定所,怎麼能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呢。

大家覺得呢?


馮起升


2006年大學畢業到成都工作,當時的薪水為1200/月,當時蘇坡立交內外的房價也就4000出個頭。4個月能買1個平米。

2010年工作調整到了南邊,當時薪水為3500/月,當時神仙樹的房價為8000多/平米。3個月能買1個平米

現在通過奮鬥,月薪已經到了20000/月,現在成都高新區的房價為20000/平米,基本上一個月可以買1個平米了。

不過2015年,已經攢夠首付,按揭了一套房了,現在月供3000多,基本上衣食無憂了。

所以,對於成都的房價,我想說的是:不要急於一畢業就買房,多花時間去學習和努力,有了能力,自然也有擁有了房子。不是成都房價太高,而是大家買房太著急。


這個大叔有點暖741


怎麼說呢,大多數無感但一旦提及心裡還是五味雜陳的。

說一下我親身的經歷吧,我是典型的獨生子,原本是我爸媽和爺爺奶奶外加我在郭家橋住一套房,外公外婆和表舅在倪家橋一套房然後經常節假日串個門。後來大概是05還是06年我爸實在受不了每天一個小時以上坐公交去省醫院上班然後同樣時間回來於是不顧當時家裡幾乎所有大人的反對在光華那邊買了個套二的房,好像是花了20萬左右。後來成都的房價走勢就不用說了吧,所以這裡要說沒有那種慶幸的心情那是不可能的,但也就僅此而已,因為當時買這一套房本來就是拿來住的,所以買下之後這套房多少錢就不重要了畢竟又不賣,之後還貸才是大事(而且在高三那年貸款還清)。我也是在進入大學之後和室友的一次平常談話(下文會講)之前對家裡的房子有多貴都沒什麼具體印象的。

高三結束後大學選的是成都理工,也就是本地的大學,室友一個貴州的剩下全部四川的所以交流起來並沒有多大隔閡。巧合的是有一個室友的父母正好就是在成都工作而且在尋求成都戶口,按現在的說法可以說是蓉漂不過個人並不喜歡這種叫法(因為嚴格意義上成都是不存在本地人的,我們家和他們家相比僅僅是早了3代到達這片土地罷了)。我一次談話的時候把我爸不顧反對為了減少通勤買房的事給說出來了,接下來的對話就是差不多這樣:室友“好羨慕啊,西2.5環的房子還是地鐵房,真好奇當時反對你老爸的人現在什麼感受” 我“也沒什麼感受,也就是地鐵通了肯定比買那會貴一些但日子還不是照樣的過” 室友“一些?我去我爸媽上週才去郫縣那邊看了房子,那裡最便宜的都已經六七十萬了,你那麼好的地段接近90平破100W肯定沒問題了” 我“有嗎” 室友“我。。。”然後那個週末我回家順便看了一下附近中介的展板,還真的80平以上的房子賣出的基本都是9字開頭或直接三個數的報價了,至此才真正認識到成都的房價已經飆升到這個地步了,到達一個快要超出我認知的地步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首先有一點慶幸,畢竟無意間躺著賺了一筆想想還是很爽的,然後仔細算了算:我們家目前年收約8W淨積累大概2W一年,按升值70W來算這升值的已經是我們全家這十多年來積累量的3倍不止了,這麼算下來還真的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在這之前我還覺得努點力自己在成都遠點的地方也能買一套房的(畢竟老爸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啊)。

不過本人多數情況下對於成都的房價其實絕大多數是無感的,因為自家在成都已經有房所以心中不慌,我媽就是這種的典型,我那個週末和我爸媽提及這事的時候我媽就是這麼說的:“你奶奶那邊一套房子,我們這邊一套房子,就算你外婆那套遭你舅拿起跑了你這邊也有兩套,反正遲早歸你擔心個錘子,而且現在交通都這麼方便了只要工作不離開成都還擔心啥子房價嘛。”說完這一句的時候明顯聽到了我爸發出了一聲低沉的“呵呵”(然而至今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麼,內心也是咖啡裡邊撒把糖——苦味裡邊混點甜,畢竟和室友的那場談論的後續室友說出來了一句:“乖乖啃老都可以的還讀什麼大學啊”且不說這可不可行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的。

所以如果把題主說的“成都本地人”理解為“在成都定居且有對應戶口的人”那這些人應該對房價其實不敏感,就像是我們家那樣,買了房還了貸之後心安理得住下就是(更何況很多一開始就有房),房價已經不再是特別重要的生活參數之一了。不過一旦他人提及要麼一問三不知要麼就像我這樣苦甜皆有,具體比例麼看TA保留多少自尊了。


逸凡722564


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新成都人”,大學畢業後把戶口落到了成都。

從自身來說,對於房子這個事情,我必須得感謝我老爸,在我在成都上大學的時候,打了一輩子工的老爸不知道是受什麼影響,突然開竅了說要在成都買套房子(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於是拿出了好幾年打工的存款:整整13萬的鉅款作為首付以四千多的單價買下了我現在住的房子(現在一萬二),大學畢業後我開始自己工作還房貸,畢業一年後這套房子已經翻了一倍,我和老爸都是高興且慶幸的;這時候距離買房過去了幾年,老爸又給我說存了點錢還想買一套,首付16萬(幾年時間存了點,向朋友借了點),很幸運剛好在成都限購前幾天,在離現在的房子遠一點的地方買了我們家第二套房子(現在又翻倍了)。

這兩次恰好的時機和果斷的出手,可以說是改變了我們的家庭軌跡,不然到現在也不可能在成都買得起房!

在我接觸的成都人當中,有一套房的有恃無恐進可攻退可守,有幾套房的日子安逸舒適,喜迎房價上漲,沒有房的雖說對房價上漲心有不滿,但也在努力賺錢買房,相信要在一個城市長期持續穩定發展,買房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重要的是努力提升自我,努力掙錢加油買房,不要只知道抱怨國家、社會。自身不知道努力的終將被社會淘汰。我要努力準備換套更大的房子,加油吧,所有奮鬥的人!

歡迎各位扁桃體踴躍發言


9億少女的夢y


答:從另一角度看問題也許別有一番風味,

這兒本地人是指祖籍三代及以上就定居在這裡的人,就是爺爺輩就開始定居算起,我一個多年前的同事是老本地人,我曾經問過她,如何看待房子問題,結果如下:

1、在本地人眼裡、成都的錢都被外地人賺了,以前真的發展很慢,她們小時侯吃東西很困難,一個星期才吃一頓肉,買不到吃的,住的是那種蓋瓦的房子,當然他們和農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房子瓦爛了,社區專門要組織人來撿瓦,但每家每戶要給錢,她小時候見到的成都僅指天府廣場-春熙路這一圈,走遠一點兒就叫農村,90年代中期,95年時電視購物二環路基本都是莊稼地,電視購物送貨都不包括二環路,僅限於一環路內,而且她們本地人叫成都僅僅指春熙路,其他地方都叫農民進城,她孃家就住二環路某小區,夫家住一環路武侯祠某小區。

2、在本地人眼裡,一個城市的發展幾乎是外地人的天下和打拼,她們從小就是生活在這裡,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所以本地人很淡定,沒有強烈的慾望賺錢,也不會挖空心思去追求財富,因為她們沒有那個意識,她們與外地人不一樣,要靠拼搏才能立足,她們不拼搏也能立足,因為這兒是她的家,祖祖輩輩的家。但是她們感覺最明顯的是,外地人一來,物價就要漲,她們支出就會變多,本地人感覺是外地人來成都投資做生意,越做越大,而且把一個地方物價提高的,招商引資都在不斷的引,真正的本土人很少做大生意。

3、在本地人眼裡房價很高,他們雖然不買,但他們感覺房價都漲的不正常,根本沒錢來買,都是外地人惹的禍,也不知道外地人哪裡來的錢,一個地方的炒房98%是外地人抄來抄的,因為本地人都有安置房,而且從小都生老病死在這裡,她們沒有特別的感覺,沒啥新鮮感,每個地方她們都能講出故事和以前的樣子,她們不知道可以問父母,父母不知道可以問爺爺奶奶,所以她們不需要百度和網絡去查找相關信息,她們自己就是活地圖,活歷史。她們對本地信息不需要上網看評論,她們自己心理就是標尺。

4、迴歸主題,成都本地人看房價都很高,說不高的都是假本地人,至少爺爺奶奶輩不是生根在本地的人。其實這個現象,任何地方都一樣,遠香近臭原理而已。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去,你問當地人物價,房價怎麼樣,他們都說貴,貴與不貴都是相對的,外地人投資客是動態看問題,所以覺得成都房價比其他地方便宜所以不貴,本地人是靜態看問題,反正看到比她小時候貴多了,收入沒漲,所以太貴了。一句話,房價是被外地炒房客抄高的。


塵都迷路人


回答成都房價是否合理前,首先需要科普兩個知識點:其一是成都目前限購,有錢也不一定可以在成都買房;其二是成都即將實行積分落戶制,也就是說買了房未來也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在成都落戶。

然後進入正題來聊一下成都的房價是否合理,到底是高了還的低了呢?

目前成都核心區域的房價在1萬多到2萬多,次核心區域的房價在1萬元左右,非核心區域房價還在3千到7千的樣子。

作為消費者,肯定是期望房價越低越好!不過也需要給出一些客觀的評價,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它的房價其實在所在城市級別中偏低,這就是說成都的房價依舊還有上漲空間。

隨著成都出臺了房價調控相關政策,特別是限制了新房的購買、一手房的倒賣,這說明成都的房價依舊會上漲,但近期上漲的幅度不會太大。

以筆者為例,筆者三年前在溫江區購房時的房價為4千多元,如今周邊商業配套已經趨於完善,數個新建小區交付後商業開始趨於成熟,目前周邊房價已經漲至8千到1萬多的樣子。

這一時間不光是溫江區,雙流區、龍泉驛區、高新區等地的房價均出現了大幅度上漲,這其中高新區內的房價上漲最快,目前高新區的房價也是成都地區最高的了,而幾年前這裡可能還是荒地。

這是成都房價大幅度上漲的一個特殊時期,當時買房炒房的人應該都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如今雖然我們明白成都房價上漲已放緩,但成都房價還有上漲空間是事實,因此成都依舊是理想的置業地點。

目前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成都向南發展是大的趨勢,著重發展天府新區已非常明顯,因此如果還有購房意願,建議在天府新區、高新區極周邊城區如溫江、龍泉驛、雙流等地區購房,未來這些區域依舊還有很大幅度的漲幅空間。


這裡是成都


我覺得成都本地人[我所理解的是一直生活在成都的人]應該是分兩種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成都人對於成都市的房價會有不同的看法。房子本身具有“保值增值”的概念,“看漲”的態勢兩種人都不會發愁,不信你們看看。

第一、有房且有多套房的本地人。家庭條件較好,生活優渥,對於房地產市場也比較瞭解,對於房地產政策[比如哪裡又要修建重要配套等]所以會不時的下手,對於成都市東南西北的房產進行購買。買來幹什麼,第一位當然是改善居住條件,其次是拿來租賃投資,再次是職業“以房換房養房出房”。對於成都市的房價,會以“平常心”對待,不管房價怎麼持續漲,心裡不會太大波動,因為手握“不動產”,只要有機會還會繼續買買買。所以從均價7500漲到均價15000,甚至有些房子到了兩三萬[限價房除外],只要有機會一樣可以下手,當然職業買房人也會變成職業賣房人,他們一樣能看準市場機會,房價不會阻礙什麼,生活還是滿意的。



第二、有房但有且只有一兩套房的本地人。本身這套房子是一家人生活的場所[這裡不論面積大小,房子年限,當然這種情況我覺得還是佔少數,在成都的本地人至少都不只有一兩套房],成都的房價上漲,對於他們來說,開始是著急的,但是最後不用著急,為什麼。因為有政策在那裡,如果居住面積不夠的,可以申請購買限價房[只有成都市本地戶口可以申請]。居住環境差的,有可能面臨拆遷返房或賠償,還有就是“針對本地戶口的保障房”,現在也有“廉租房過度”等等。所以雖然對房價開始是不滿的,但至少結果還是不錯的,生活上的壓力也會少一點。



以上就是一種單純的看法,沒有管“新成都人”[比如剛剛人才落戶的大學生,應該很多都還在買房的過程中]他們我沒有算作本地人,並不是帶有其他的“陌生”色彩,而是覺得對比下來怎麼也不會公平[各人的家庭條件不一樣,有的已經買了,有點尋尋覓覓,有的是國家提供的人才公寓,有的還在租房生活],但是一樣的態度應該都是覺得“房價上漲過快”,“買房壓力過大”,“希望房價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題外話:最後想說,有房好好生活,沒房也要好好生活,買的起就照合適的買,買不起就不要硬買,買不了大的買小的,不要想著一步到位,特別是年輕人,要有投資的眼光,但還是要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我是我知道房子很重要(結婚成家,扶養兒女贍養父母等中國傳統),生活質量也很重要,量力而行,看需求吧,祝順利!

我是大內密探達康,謝謝!

大內密探達康


作為半個成都人,對於成都而言已經可以說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但是關於房價的問題,成都真的有點過於“溫和”了,而且這是我和很多四川或成都土生土長的人聊天后得到的一致看法。

從2008年入行至今,成都的房價在十年內也只是增長了不到1.5倍而已,當然這是因為成都受限於地處內陸,交通和經濟發展相比沿海城市相對較慢,但是作為西南重鎮之心,成都的房價必然會在未來5-10年內完成價格突破的,個人觀點如下:

1、成都屬於中國西南重要城市,且是西南政治、文化、經濟及交通樞紐的中心;

2、成都作為天府之國一直以宜居休閒著稱,素有“少不入川”之說,在沒有“搶人”之前,成都的人口增幅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當然現在已有3000萬人口基礎,西南“一哥”的地位無法動搖(重慶不算哈,不抬槓);

3、成都整體規劃非常周正且長遠,成都的進步是像我這樣的新成都人感知非常清晰的,東南西北各方向都有各自的發展模式和規劃基礎;

4、這些年也有幸去過很多其他城市(不點名,別誤會),很多城市都表現出來的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也不乏一些四川周邊的城市,成都的活力是強勁的,成都的活力是內到外的;

5、作為成都從業房地產10年的“新人”,成都房價的緩慢上漲歷歷在目,對於一個資源(教育、醫療)不對等的城市,成都的資源已經開慢慢匱乏,在搶佔城市優質資源的同時,房價是不應該“拖後腿”的;


以上是個人薄見,歡迎討論!

我是愛說大白話的亞東


亞東有房


首先,成都房價在上一輪漲價(前17年)確實相比於其他同量級的城市偏低,這是事實,不信去查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17年以前的房價。再加上去年的限購,限售,變相限價和本科落戶的政策,成都的房價在去年一年翻一翻或者更多,這是事實。

對房價敏感的其實是剛需一族,剛畢業或者買房結婚在成都首次置業的人,對於已有房產的成都本地人來說,只是多了茶餘飯後擺龍門陣的談資而已,對於漲價高的天府新區,老成都人認為那都是郊區,又一次打車去那邊,出租車師傅一路上說,成都地人是不會來這面住和生活的,當然這只是他的一面之詞。

總之,成都房價的上漲對買一套房子的剛需族影響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