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龍頭企業帶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10月27日,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科學技術局、鄭州市燃料電池與氫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河南省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鄭州宇通工業園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項目經理張衛東等與行業專家出席論壇,深入探討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背景下,燃料電池客車發展的新需求與新機遇,各界專家共同理思路、明重點、找方向,為燃料電池客車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龍頭企業帶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事實上,伴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也駛上了快車道,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新的熱點。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所說:“2018年是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元年。”

衣寶廉說,燃料電池的發電原理跟鋰電池、鋅錳乾電池一樣,具有效率高的優點。燃料電池的工作方式跟內燃機一樣,電池發電部分和儲能部分是分開的,出現問題只要把氫氣和電池切斷,燃料電池就不會燃燒和爆炸,所以燃料電池從整體上講是安全的。

作為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支持,我國科技部組織實施的“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燃料電池客車項目聚焦在燃料電池系統工程,這個項目的實施非常必要。按照目前燃料電池的研製水平,在汽車工作環境下,如果不在系統上做好保護措施,那麼系統輸出功率就會不斷髮生變化,燃料電池的壽命僅有兩三千小時,只有跟系統控制結合起來,給燃料電池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它的壽命延長到一、兩萬個小時都有可能。所以,實施這個項目,就是把電池系統和解決高電位、啟動停車、動態加載等問題統籌考慮解決,對促進全國燃料電池汽車整體技術提升和產業鏈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氫能與燃料電池項目可以進一步聚焦,不一定大而全,集中精力在一個方面更能取得創新性的成果。總體來講,我認為河南省在燃料電池系統研發方面還是很值得稱讚的。”衣寶廉表示。

據張衛東介紹,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日本、加拿大、德國等在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發展領先。2002年,中國相關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現車用氫能的相關表述。如今,在中國已經將氫能作為國家戰略級的發展方向。這是企業發展的成果,更是產業進步的象徵。在核心技術方面,目前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燃料電池技術迭代速度快,示範運營不斷落地。在法律、法規等方面同期取得重大突破。

經過十多年的示範推廣,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發展至百萬級規模,但純電動汽車仍面臨著電池成本過高、續駛里程短和充電不方便等難題。近幾年,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向產業化趨近。面對新技術發展變化,中國未來新能源技術路線何去何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提出,要以龍頭企業來帶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產量佔全球50%,並且有一半左右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我國的強項在以鋰電池為核心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汽車,短板在燃料電池和燃油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已經成為當前國內重點的研發方向。建議河南省要搞燃料電池汽車,最好是以龍頭企業來帶動整個產業鏈。整車研發企業可以進行集成,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更容易形成一個產業鏈條和產業生態。氫能與燃料電池項目涉及燃料電池的全部技術鏈,這個技術鏈非常複雜,涉及不同的專業,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單位能夠做到所有,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期技術積累是很難取得突破的。他建議以燃料電池客車項目來牽頭,氫能與燃料電池項目來配合。

張衛東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就有了燃料電池的樣機,新時代下,在氫能以及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客車企業的帶頭作用不可忽視。要樹立足夠的技術自信,通過產學研用多層助力,推動中國氫能經濟長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