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這四次磨難使其成為鬥戰勝佛,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磨難嗎

齊天大聖孫悟空原來是一石猴。花果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因石猴探得水簾洞,被眾猴拜為美猴王。這隻石猴原無什麼本事,與其他眾猴一樣,只會跳樹攀枝,採花覓果,嬉笑頑耍。後來,因其歷經四次磨難,百折不撓,最終升為鬥戰勝佛。

第一次磨難是參訪仙道,拜師學藝。一個亂跳亂竄的猴子,要靜下心學藝,好不容易。石猴為求長生不老之道,獨自登筏,飄蕩過海,在南贍洲地界上岸,穿州過府,串城遊縣,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走就是八九年餘,好不容易找到祖師。在祖師那裡,每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砍柴燃火、挑水運漿,在洞裡又呆了六七年。隨後又跟祖師學藝三年。孫悟空前後用了二十年光陰,不但學到了本事,而且學到了人類的文明倫理、禮貌語言,初步去了猴性。由喜動到習靜,不能不算是一場磨難。

孫悟空這四次磨難使其成為鬥戰勝佛,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磨難嗎

第二次磨難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被捉,被眾天兵押到斬妖臺,刀砍斧剁、放火煨燒、電擊雷打,絲毫不能傷損。後來,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推入八卦爐中,命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用火扇鍛鍊了七七四十九天,孫悟空在八卦爐裡煉成一雙火眼金睛。正是憑藉這雙火眼金睛,孫悟空才能一眼辨出人、妖、神。

第三次磨難是被如來佛翻掌一撲,在五行山壓了五百年。其間真是天災苦困遭折磨,口雖能言,身不能動,一個歡蹦亂跳的猴子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慣了,五百年的束縛使美猴王磨了性子。人常說,能耐,能耐,“能”為能力,“耐”為耐力,此次磨難使孫悟空增長了能耐,學會了該忍則忍。而“忍”字乃儒家學說精髓之一。正因為這場磨難,孫悟空增強了耐心、恆心,才可能在西行路上堅韌不拔,既對唐僧屢屢的無端指責能心平氣和、顧全大局,又對一次次的失敗不屈不撓。

孫悟空這四次磨難使其成為鬥戰勝佛,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磨難嗎

第四次磨難是在西行取經路上。孫悟空所處的環境並不理想,唐僧對外分不清人妖,對內辨不清忠奸,獎懶罰勤,對孫悟空總是看著不順眼,輕則責罵,重則念緊箍咒,甚至逐趕;豬八戒貪懶不說,還經常搬弄是非,投石落井。孫悟空在這種環境下,逐漸養成了自己的處事、處人之道,以“和為貴”求大同,度量和胸襟越練越大。西行路上的妖怪叢生,一個比一個厲害,孫悟空在與妖怪鬥爭的磨難中長了本領,不但敢打敢拼,而且講究戰略戰術。西行取經路上十四年的磨難使孫悟空成為一個無私無畏的鬥戰勝佛。

我們看磨難有三層含義。一是物質的貧乏或者外在條件的惡劣。像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倍受人間之苦,十一歲就到社會上謀生路,歷盡貧困和痛苦。二是肉體的傷殘痛病。像樂聖貝多芬,青年時代突然耳聾,聽不見自己創作的樂曲。三是精神的,對人的心理構成重大傷害的言行和情感都可以認為是磨難。像太史公司馬遷、慘遭腐刑,蒙受了奇恥大辱,滿腔悲憤。肉體的磨難和精神的痛苦對人生有沒有重要意義。

孫悟空這四次磨難使其成為鬥戰勝佛,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磨難嗎

有人說磨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那磨難為什麼是人生財富呢?

其一,它能激起我們的潛能。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種潛能。這種潛能,平時由於缺少壓力,或由於惰性,很難激發出來。但是,在被諷刺、被誣陷、被圍困、受打擊的時候,潛能則可能最充分地爆發出來。周文王坐牢時寫出《易經》;孔子在困境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賦出《離騷》。

其二,它能鍛鍊我們的能力。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難和坎坷教會人們更多的東西,磨鍊人的意志和品質,特別能夠培育、鍛鍊人才。逆境使人知道世事艱難,會比平時更加倍努力地學習、鑽研、鍛鍊。

孫悟空這四次磨難使其成為鬥戰勝佛,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磨難嗎

其三,磨難使人更具生存力。我們身邊的那些遭受過重大挫折的人,總是要比沒有這種經歷的人更具生存力。一個人不可不嚐嚐苦辣酸甜的各種滋味。經過一次逆境,人對社會的認識就深了一層,對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一步,適應性和生存力就會強了一些。

其四,災難不僅僅給人們帶來悲痛和損失,它同時還給人們帶來新生,這種新生絕對不會重複以前的生命,而是更高級、更煥生機的新生。

以上講的都是“以患為利”的道理,在人生中,“以患為利”的這種思維,能使人的精神永遠不敗,使人永無絕路。

孫悟空因其歷經四次磨難,百折不撓,最終升為鬥戰勝佛,畢竟是神話故事,現實生活中你覺得人需不需要經受磨難呢?一起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