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魔童哪吒和大乘佛法

孫悟空,魔童哪吒和大乘佛法

近來餃子導演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了上佳的票房。明朝吳承恩的《西遊記》是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電影中的“哪吒”和《西遊記》中“孫悟空”,兩者都是神話小說式人物。雖然是神話小說,但“小說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筆者希望能從比較中,就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方面有所發現。

一、出生的比較

大凡古今中外任何人物乃至昆蟲鳥獸,都是父母懷胎孕育的生命體。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沒有父母的。是天地精華孕育之靈石仙胞,遇“風”而化為石猴。這石猴剛出生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眼運金光,射衝斗府”。“拜四方”是感恩天地的造化。“眼運金光,射衝斗府”是表人的本性之功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表佛性周遍時空的功能。星河、日月、山川,無非是我們因佛性而顯現的影子。如果沒有佛性就是徹底的斷滅了。然而這佛性是“光明一顆摩尼珠,亙古常存人怎學?”亙古常存表示沒有生也沒有滅呢。“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本領,是每個人在父母未生前就本已圓滿具足。

天地靈氣孕育了一顆混元珠,這顆混元珠貪婪地吸食日月精華,但由於吸食的靈氣太雜,導致仙氣魔氣纏繞不清。元始天尊把混元珠收入煉丹爐中煉化出兩顆金丹:一顆是靈珠,一顆是魔丸。靈珠本應下界投胎為哪吒,魔丸被施了天劫咒,三年後天劫降臨,天雷將毀滅魔丸。太乙真人在完成任務後將躋身“崑崙十二金仙”之最後一位,前面十一位已經是名花有主。太乙真人無疑是搭上了位列仙班的“末班車”,而同門師弟申公豹將錯失這個機會啦。

同為元始天尊弟子的申公豹內心升起了強烈的嫉妒心。申公豹覺得自己很努力也很優秀,但是自己的出生不好——是一頭花斑豹子修成的精。是“人類的成見”導致自己沒有得到天尊的垂青,不能躋身仙界。所以申公豹將靈珠盜走,靈珠值入了龍蛋。孵化出敖丙,敖丙拜申公豹為師,魔丸卻投胎為哪吒。哪吒本應是靈珠降世,現在卻成了魔丸入胎。申公豹的設想是未來要死四個人,在天劫降臨時,哪吒、師父太乙和哪吒父母。而他和徒弟敖丙將建功立業。

孫悟空的出生,並不是父精母血的結合,是“風”的產物,如果沒有風,這個仙胞就不會分娩。然而,大家在閱讀《西遊記》的時候。一定少有注意這“風”的。實在講這個“風”可是奧妙關鍵。這裡的“風”用佛教的講法是“業風”,是起了“一念無明”。因為無明妄動而變現了自己的四大身體和周遭的山河大地。

這裡順便講一講,佛教中的四大。佛用智慧眼,看到了——不管是我們的肉身(內身)和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外身),無非都是具有堅固性的“地大”,溼潤性的“水大”,動轉性的“風大”和暖熱的“火大”的組合。是要有一定的緣才聚合在一起的。所以佛僅僅用“地、水、火、風”四個元素,概括盡我們外而宇宙,內而身體的世界。

所以閱讀《西遊記》的時候,人們往往忽略了文中“見風”兩字的含義,這個風,佛家講起來就是自己的無明妄動,因為無明妄動而導致每個生命有每個生命的業力。業力相同的眾生由於“同業相纏”就投生到一起。好比是喜歡喝酒的人都會往酒吧彙集,酒吧就成了酒友們感召的世界。物以類聚,緣來則聚。這是業力的感召。佛經上叫做“共業所感”。

孫悟空因為無明,通俗講就是不明白人生的真相。開始的時候想長生,想成仙,想到天庭做官。因為貪心偷吃了蟠桃,因沒有收到蟠桃大會的請帖而心懷不滿。為了洩私憤偷吃了玉帝的仙餚仙果,御酒和金丹,自知是闖了大禍。不過孫悟空的本質不壞,喝醉了酒,偷吃了老君的仙丹,還想著自己也要煉些仙丹度人。酒後吐真言,說明確實“人之初性本善”。俗話講人往高處走,想做官想成仙,有這個人生目標沒有錯,錯在孫悟空的行為,擾亂了社會秩序。

古人講厚德載物,孫悟空雖然是天地精華之子,有佛性,但是沒有過去的積累,沒有修行,沒有因緣,沒有修到能享受蟠桃宴的福報。玉皇大帝福報固然很大,但是玉皇大帝的福報是前世修來的。有因才會有果。這是因果的原理。釋迦牟尼佛在第七回告訴孫悟空: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算下來有2.268億年的修行。玉帝是天宮的主人,那是修來的福報。所以《西遊記》是在啟發世人因果的道理。可惜當時孫悟空沒有認識清楚。所以最後被壓在五行山下吃烊銅汁,熱鐵丸五百年,償還業債。

《西遊記》講因果和六道輪迴的地方非常多。沙僧原是天宮靈霄殿捲簾大將,在工作中沒有恪盡職守,失手打了玻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棍棒,貶下天界,還要受七日一次飛劍穿胸,在流沙河飢寒難忍的苦報。在輪迴中一念之差,就可能導致慘痛的後果。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錘,貶到下界,一不小心,錯投了豬胎,導致了醜惡的相貌。這是佛法中講的輪迴路險!

二、所遇貴人的比較

由於哪吒之魔童轉世我猜測可能會是一個系列。這是第一部,將來還應該有續集。我也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動畫和電影能像國外的“變形金剛”或者“速度與激情”一樣,拍出一個系列。拍出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文藝要為人民服務,要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服務。我非常欣喜看到餃子編劇在作品中非常多的中華元素和大乘佛法的痕跡。

就部電影來講,哪吒的貴人無疑是李靖夫婦,因為當世人知道哪吒是魔丸入胎的時候,都想消滅他。李靖承諾將好好管教,“如若他闖出禍事,就是豁出性命也會還大家公道”。三年後,哪吒天劫咒難逃,父親願意用換命符來承受五雷轟頂的厄運。“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是父母的的大愛,完成了哪吒脫去魔性,顯現佛性的轉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敖丙將毀滅陳塘關的時候,哪吒說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為了天下蒼生的慈悲大愛,激發了哪吒的神通力。所以哪吒生命中的貴人,就是他的父親——陳塘關總兵李靖。

而孫悟空的貴人,無疑是釋迦摩尼佛了。孫悟空慾望膨脹,要做那天宮的主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佛呵責孫猴子:你這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在孫悟空人生慾望膨脹的時候,是佛陀止息了他的狂熱。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居然翻不出如來的手心。

唐僧師徒有緣相聚,其實都是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有這個緣,這個緣可以成功,作了巧妙安排。取經路上沒有佛力加持,難以成功。最後,不僅把佛法傳到了唐朝,傳到了中華,也度化孫悟空成就了“鬥戰勝佛”。

試問石猴,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是同還是異呢?《西遊記》第十四回: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三、與大乘佛法的相應

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完全是大乘佛法的化現。孫悟空的老師是須菩提尊者。須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都是暗指的心。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

說得直接一點,孫悟空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這顆心,能善也能惡。善惡都是這顆心的作用而已。善惡沒有改變這顆心的如來本性。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來也不去。

釋迦摩尼佛把過去的徒弟“金蟬子”和孫悟空等四人組成一個團隊。在完成了取經任務之後。他們也都悟道了。孫悟空比唐僧要更早悟道。佛開著“無底船”來度化唐僧的時候,孫悟空其實已經悟道了,並且是看出了此中的玄機。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他們三人,也一齊聲相和。撐著船,不一時穩穩當當的過了凌雲仙渡。

肉身是四大和合的假相。唐僧師徒都明白了,佛度的是心,不是身。佛教中,人死以後,用火化掉。就是要啟發我們,有一個東西是火燒不壞,水淹不死。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

孫悟空為了試試唐僧有沒有站穩腳跟,所以又故意道:師父,你看這面前花草松篁,鸞鳳鶴鹿之勝境,比那妖邪顯化之處,孰美孰惡?何善何兇?”三藏稱謝不已。一個個身輕體快,步上靈山。唐僧並沒有回答孫悟空,只是不斷地說謝謝,看來唐僧確實是悟道了。

靈珠轉世的敖丙在師父申公豹的引誘下,起了惡念。為了龍族的未來,準備要活埋陳塘關,屠殺大量黎民百姓。而魔丸哪吒在父母關愛教育下,說出了“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連累別人”!這是多麼可貴的勇氣和承擔精神!敖丙由善轉惡,哪吒由惡轉善。說明善惡全在一念之間。《六祖壇經》雲:“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的是什麼?

最後靈珠和魔丸合璧,並在太乙真人的相助下,戰勝了天劫咒,保住了兩個人的魂魄。兩人未來可以假借地水火風四大,和合重生。試問魂魄之哪吒與重生之哪吒,是一還是二耶?

這裡要讚歎,深深佩服年輕導演餃子深得中華文化之精妙。“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我一個妖族都比你活得像個人樣,你敢再慫些嗎?”叛逆,張揚的表面,要看到中華文明的根,是大道,是至仁,是如來,是無體之體無相之相,是包容含攝善惡,是為天下蒼生的承擔,是止於至善。

孫志軍

2019年 10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