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緣言語
實際上是漢人總人口的減少,導致大量遊牧民族移民到富裕的中原最後導致的人口危機,由此引發了政治危機。這其實是一種常態,並不新鮮。
東漢王朝在二世紀達到了頂峰。東漢官方戶口統計的峰值在永壽三年(157年),全國有戶10677960,口56476856,加上被豪強隱蔽的人口,這時的東漢漢人人口峰值達估計達到近6000萬。相比較於此時的幾百萬南遷而來匈奴部眾來說,以及剩餘的鮮卑、羯、羌、氐這些幾十萬,乃至近百萬的部眾來說,面對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東漢王朝實際上毫無還手之力,無論在任何時代,人口始終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接下來一個機會卻讓胡人等到了,那就是漢末一直到西晉統一之前的混戰。
這場三國前後的混戰讓中國的中原地區人口大量減少,當時漢族剛剛經過東漢末至三國近百年的戰爭,人口不過1600餘萬人,其中位於北方的土著漢族人口不過1100萬左右,那麼進入關中,中原,河北這些地區的胡人有多少呢?按《晉書》記載:“是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狂狡貪悍,世為寇讎者,皆感義懷惠,款塞內附,或委命納貢,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希至者,鹹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可見當時的歸附西晉王朝的胡人數量達到870萬人,如此龐大的胡人移民很多都是以部落的型式,在一個小首領的帶領下從窮苦的塞外來到了長城以南的地方,而南匈奴更是在幷州一代也就是山西從東漢光武帝時代一直延續到了西晉建立,除了作為僱傭軍被爭取去打仗外,基本上沒有重大的人口什麼損失,到此,我們可以看一下北方的胡漢人口比例,1100萬:870萬,近似相當於1:1.3。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相必一個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會有一個想法,“這是一個漢人帝國嗎?”
在這裡還不能夠忽視的就是胡人並不是散居在當時的中原大地上的,並沒有被同化,以南匈奴為例子,雖然首領劉淵在一定程度被漢人同化,但是這是十分特殊的個別案例,劉淵一直被當做質子居住在洛陽,本人收到了先進的漢文化薰陶,但是看一下劉淵的親屬劉聰和劉耀,兩個人就完全沒有漢化,上層的匈奴貴族都是這樣,那麼下面的匈奴人可想而知,最為重要的是匈奴部眾一直是以“國中國”的形勢存在,雖然曹操將他劃分為五部匈奴,想讓他們相互鉗制,但是從根本上講匈奴依舊是一個政治實體並沒有被破壞,而最終第一個摧毀西晉帝國的胡人就是匈奴人。而匈奴人是在漢地生活將近幾百年的胡人,他們的文化制度始終與漢地格格不入,更別談三國時期才遷入的其他少數民族,例如關中和巴蜀的大量的氐人,羌人。河北和敦煌一代鮮卑人,進入內地的羯人,這些胡人除了一部分被漢人買賣為奴外,大部分還是控制在部落首領的手中,和漢地的編戶齊民完全不是一個樣子,胡人在文化並不認同漢文化,人口上也不輸於漢人,軍事上講部落的組織力遠高於編戶齊民,只是迫於八王之亂前的漢人軍事力量,才一直未有動作。只是無論八王之亂爆不爆發,這種胡人和漢人的矛盾遲早要爆發,因為胡漢人口比例完全失衡。
這種人口上的失衡最終使得五胡亂華,中國的歷史進入另一頁。
人者仁義也
五胡亂華是中國古代最黑暗,最為悽慘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匈奴、羯族、鮮卑、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群起而攻之,對漢族進行打擊,進行殺戮。尤其是羯族,對漢人更是公開的殺戮,屠殺,將女子做成雙腳羊。在殺戮下,北方漢人在幾十年內大幅下滑,最低下降到只有600萬人,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而提到五胡亂華,不得不提,或者說始作俑者的,就是曹操。
三國混戰多年,導致大量中原漢人被殺。曹操曾經寫過一句話:“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可見一斑。
在黃巾起義前,東漢有著5600萬左右的人口,但是到了三國末期只剩下800萬左右的人口。
其中,192年,由於食物缺乏,長安十萬人口,兩年後幾乎人口滅絕,據《三國志》記載: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令人毛骨悚然。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曹操內遷胡人充實人口,以至於許許多多南匈奴等族群湧入北方,甚至達到了“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的狀況。面對這種情況,曹操想出來的對策就是將這些胡人分為五部,並且分別挑選貴族為帥,同時還派出了漢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
在中原兵強馬壯時,這種安排是合理的,但凡有不從者,可以迅速剿滅,比如烏丸族造反稱王,曹操就以張遼為先鋒,大破之。
後來西晉司馬炎篡位,傳位時卻犯了迷糊,居然傳位於著名的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造成了太后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八王之亂共歷時十六年,使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國力急劇下降,引發胡人覬覦之心。
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永嘉三年(309),漢政權兩次進攻洛陽,被西晉擊退。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第三次進攻洛陽並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所以五胡亂華的原因是多重原因的集合體,其既有三國混戰造成中原人口大幅下降的客觀原因,也有曹操默許胡人內遷的執政失誤,再加上司馬炎迷迷糊糊傳位給白痴皇帝,偏偏又遇到賈南風這麼個潑婦。結果問題來了一個總爆發。
可憐的是五胡亂華,死難漢人無數,北方漢人幾乎死絕!直到魏太延五年(439年)五月北魏滅北涼,北魏統一了北方,西晉末年以來135年的十六國分裂局面宣告結束。
超級無敵小草
五胡亂華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
首先是漢人王朝西晉的虛弱無能。這是主要原因。
在秦朝、西漢、東漢時期。在胡人儘管屢屢犯邊,但是胡人從來沒有大規模的蹂躪過華夏族聚集的中原腹地。即使在分裂的三國時代,曾在遼西稱霸的烏桓曾經試圖干涉曹操和袁紹的爭端,收納袁紹的兒子,結果白狼山一戰被曹操率軍擊敗,烏桓的蹋頓單于被殺,烏桓因此而亡族,可是說中原王朝稍微強大一點,周邊宵小之輩也不敢造次。
曹操曾一戰而攻滅北方強族烏桓
然而司馬氏篡魏建晉之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之前曹魏篡奪東漢,但是幾十年後司馬氏有樣學樣的篡奪曹魏江山,並先後攻滅蜀國和孫吳最終統一天下,實現了大一統的西晉王朝,此時的西晉很強大,胡人也不敢胡作非為,然而很快西晉就把自己給玩殘廢了。
晉武帝司馬炎是西晉的創立者,他直接進行代魏建晉的過程,也是因為此,他認為曹魏之所以江山被奪,是因為曹魏皇族的勢力太小,沒有形成助力,最後輕易被他們司馬家的權臣奪取江山,於是他開始大封司馬氏諸侯王,想要通過學習漢高祖劉邦的做法,加強司馬氏皇族的勢力。於是西晉以內的司馬氏諸王有兵有將有地盤。勢力很大,隨著而來的還有他們的不斷膨脹的野心。
八王之亂的當事人
而司馬炎死前選擇了傻兒子司馬衷為繼承人,而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則是集醜陋、淫蕩與貪婪無恥與一人的壞女人。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的權力掌握賈南風手裡倒行逆施,隨後司馬氏諸王爭權奪勢掀起了“八王之亂”整個長江以北地區,被打成稀巴爛,一片混亂。西晉的統治權得到極大的削弱,這樣的情況,讓長期對於中原之地野心勃勃的胡人有機可乘。
其次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東漢後期到西晉時期胡人的不斷滲透。
東漢和帝竇憲擊敗一直和東漢政府作對的北匈奴,於是匈奴只剩下了南匈奴,但是此時的南匈奴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他們無力對付從更北的地方南遷而來的鮮卑人,他們在草原上站不住腳,就想東漢請求內附,得到允許,於是這些匈奴人內遷到塞內的陝西和山西北部,而東漢時期與羌人的長期鬥爭,導致很多羌人也內遷到塞內,而匈奴入塞後,鮮卑人很快佔據了塞外的草原和遼西地區。
五胡亂華示意圖
八王之亂後,匈奴人大單于劉淵在最先在山西晉陽(太原)起兵,並最終攻佔長安,他自稱是漢朝皇族的後代(因為東漢與南匈奴的通婚),擁立已死的劉備的兒子劉禪為先帝,稱帝建立漢國,掀起了五胡亂華的序幕,而後羯人、鮮卑人、氐人、羌人紛紛起兵,於是中原大地遍地腥羶,胡騎往來爭鋒,漢人則淪為奴隸。
此時漢人權貴們則舉族南遷,在長江以南建立東晉王朝,這樣的歷史被稱為衣冠南渡、中原陸沉。華夏民族史上經歷了最黑暗和最長的大分裂,歷史近300年。
大東北的小豆包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悲慘的歲月,中國就像在那時候進入了人間煉獄。國家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生產嚴重破壞,道德極端淪喪,如此經歷了四百年的漫長時光,一直到隋唐建立,中國人才算度過了這場浩劫,迎來了太平年代。
(五胡亂華)
那麼,在中國之前的歷史上,這樣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為什麼從西晉末年開始,突然就出現了呢?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一、北方遊牧民族的發展進入節點。
在西晉之前,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國家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對抗。這種對抗的根源,是中原國家已經產生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也形成了燦爛輝煌的文明,這一點,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極為羨慕的。而北方的遊牧民族之所以不能得到這樣的發展,主要還是地域所限,以及長期的互相內耗。
北方遊牧民族自己不能發展出燦爛的文明,因此,便總是南下侵略抄掠中原國家。如果北方遊牧民族沒有形成強大的團體,中原國家也不怕這種侵略。但是,由於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長期內戰,這就給了北方遊牧民族壯大的機會,匈奴在這時候異軍突起,成為北方一支強悍的力量。
不過,匈奴雖然異軍突起,卻也遇上了中原國家的亂世進入尾聲。秦朝統一,大漢崛起。因此,漢朝與匈奴展開了百年廝殺。最後,因為漢朝的多次強勢打壓,匈奴衰落了。
匈奴衰落,同時也造成了北方多個遊牧民族的崛起。這些遊牧民族互相混戰,沒有消停。如果這時候,中原國家統一而強大,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國家根本構不成威脅。而且中原國家正好各個擊破。可惜當時中原國家進入了東漢末年及三國亂世,無暇顧及,因此,北方遊牧民族便在這時候紛紛壯大起來,形成了匈奴、鮮卑、羯、羌、氐這樣的所謂“五胡”。
可以說,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的亂世,是“五胡”壯大的一個重要的節點。
(司馬衷)
二、西晉統一全國後的不作為給了“五胡”進入中原的機會。
大亂後必有大治,這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一個規律。
在春秋戰國大亂以後,就進入了秦漢的大治時期。當秦漢在進入大治後,對北方遊牧民族就進行了有效的遏制。這種遏制,包括打擊與和親相結合的政策。
但是,結束三國亂世後的西晉,卻並沒有如人們想象中的那樣,進入一個大治時期。之所以不這樣,根本原因還是西晉統治者不作為。
西晉之所以能夠統一全國,依靠的是門閥士族的幫助。西晉統治者實現全國統一以後,為了遏制門閥士族的勢力,沒有進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而是把權力分配給司馬家族的宗室,大肆地分封司馬家族的後代為諸侯王。
但是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造成了權力的更加分散。而恰好中央的皇帝司馬衷沒有統治能力,由此便造成了“八王之亂”。當中原國家進入了“八王之亂”的時候,哪還有能力遏制北方遊牧民族的發展呢?
更為奇葩的是,西晉統治者為了擴大自己力量,竟然“引狼入室”把北方遊牧民族紛紛引進來,這也給了“五胡”禍亂中原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八王之亂)
三、中原國家沒有采用“德化”的方式引領北方遊牧民族。
中原國家之所以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中原國家之所以為北方遊牧民族所向往,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中原國家採用了“德化”的方法,也就是“以德服人”。中原國家認為,江山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獲得的,而是“有德者居之”。西周之所以能夠替代商朝,就是西周“有德行”,這種觀念已經在中原百姓中深入人心。
直到三國時期,這種觀念依然是當時的主流觀念。雖然大家都在搶奪天下,不過也必須打著“德”的旗號,才能服眾。曹家替代劉家,也是因為“黃龍出現”,曹家有德,上天要劉家把皇位禪讓給曹家。
但是,司馬家族在獲取皇位的過程中,卻採用一味殺伐的辦法。可以說,殺開了一條血路,最終獲得了皇位。而司馬家族在建立西晉以後,也沒有很好地宣傳司馬家族的皇位是“上天賜予的”,司馬家族是“有德行”的。而且,內部還因為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
司馬家族這樣的做法,可以說給北方遊牧民族提供了壞榜樣。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武力強大,你就可以獲取天下。這樣一來,北方遊牧民族便再也沒有什麼顧忌了,最終也就打成了一鍋粥,苦了老百姓。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古代把非華夏的民族統稱為異族,在北方塞外的異族稱為胡人,五胡就是五個北方的異族,它們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五胡亂華是西晉末年,陸續在華夏大地建立的五個非漢族政權,事實上遠不止五個。
西晉(公元266年——316年),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是指西晉滅亡的公元316年算起,一直到鮮卑建立的北魏,統一了北方為止的公元439年,這裡有123年的亂華時間。
五胡亂華的起因始於西晉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的起因,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接班人沒選好,選了個傻子司馬衷,導致皇后賈南風乾政,晉王室相互征戰達16年之久,晉朝分裂,國力空虛,北方胡人開始舉兵侵擾中原,在中原建立了數十個大小不一,強弱不等的政權,其中也包括許多漢人政權,百餘間內,各政權又相互吞併,最後,形成了主要的十六個政權,又稱五胡十六國,如果拿南、北相對立來稱的話,又叫東晉十六國。
五胡亂華最開始的是氐族和匈奴,公元304年,氐族首領李雄佔成都,史稱成漢,匈奴首領劉淵起兵離石,史稱前趙,他們和晉朝作戰,自己又分解,同時又有大量的北方諸胡進來,漢人南遷,北方一片亂象,直到北魏統一為止,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時期,政治上不穩定,導致頻繁的戰爭,千里無煙,白骨遍野,人皆相食、民生耗減,所以歷史上每當說到隋朝,都給予那麼多褒獎,就在於它結束了國家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至於隋朝的鮮卑血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安居樂業,不再自相殘殺。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為什麼有戰爭呢,打打殺殺有什麼好
西晉時期,我國賬面人口2400萬,加上漏掉的,全國人口3500萬左右。這點人,還沒當代的北京天津人口多。國土面積算500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7,也就是一平方公里只有7個人,如果算1000萬平方公里,那人口密度只有3.5
出了城鎮村莊,想見著人,都難啊,全是原始荒野無人區
想吃糧,種地呀;想吃肉,打獵呀
地,有的是;野味山珍,豺狼虎豹兔子野豬,也應有盡有
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打仗?
要我說,都吃飽撐的
可惜,就特麼打起來了,一打還好幾百年
前秦苻堅,休養生息十幾年,國內生活富餘,可謂安居樂業。可383年戰敗後,全國立馬分成大大小小十幾塊:羌族建立後秦,鮮卑慕容家建立南燕後燕東燕,還有什麼南涼北涼後涼……互相攻伐,他們都想幹嘛?除了都想做老大,想不出別的由頭了
自然界的馬群,雖然牧草豐富,但還是要打出頭馬
或許,這一點,人和動物,沒有本質區別
五胡亂華,真實歷史原因,中原勢弱唄,搶劫正當時
這些胡族有的想做皇帝,有的想搶一票,畢竟比起種地打獵,搶來的還最方便
以上,隨便瞎嚷嚷,喜歡的朋友點個讚唄,轉發也行啊
靈石蘊珠寶
據說司馬懿和他幾個兄dai“司馬八達”用光了司馬家幾代人的運氣。司馬師、司馬昭腦子已經
開始不好了,司馬炎已經宛若智障。到了司馬衷,完全就是個弱智。而歷史終於出現了個笑話。司馬家又出了個八個人才。史稱“司馬八廢”。
因為有一個智障皇帝,還有一個黑、醜、胖但是很有錢的潑婦。白痴皇帝的幾個哥哥弟弟叔叔伯伯看不下去了,想幹掉這兩人。但還有幾個哥哥弟弟叔叔伯伯口味比較重,就起兵反對。於是司馬八廢就幹了起來。最後殺來殺去。贏家司馬瑋是個徹底的重口味。和那個黑醜胖把持了朝政。
可是八廢把一個國家廢了。來自西邊的遊牧民族(陝甘川交邊地)氐族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流氓。這個流氓在想啊,中原那麼有錢,以前我們只是去搶一圈就回草原了?為什麼我們不能佔有中原呢?這樣就 不用年年都要搶了,何況中原那麼多美女。於是氐族領袖李雄看準了時機佔成都,稱“成都王”;史稱成漢。
其它各族一看,氐族的這個試點很好。中原人說話又好聽,又有錢。還不會打仗。那還愣著幹嘛,搶他孃的吧。
於是匈奴、鮮卑、羌族、羯族、全都來了。但是各族又懼怕匈奴,畢竟這以前是草原的王。於是匈奴不懂誰也不敢瞎搞。
這個時候,匈奴那個認了劉邦做爸爸的單于劉淵病死,他的兒子劉聰就沒那麼多講究了。派了他手底下的一個無產階級翻身做主的典型份子石勒,南下攻晉。
腐朽墮落的封建主義怎能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對手。於是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攻入落下,殺智障皇帝等宗室、大臣、官員、百姓三萬人。正式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大幕。數十年間,前後建立的國家有二三十個,比較有名的有十六個。稱作五胡十六國。
這數十年間。漢族被活生生的殺成了少數民族。
人們渴望的漢族大救星並沒有出現,因為他們在江南求仙問道,那有空來管北方百姓的死活。
於是北方的漢人智能自救。這時武悼天王冉閔出現了。
冉天王一出手便滅了石勒全族。
於是對五胡說:
你想滅我漢族,我便滅你五胡、
一則《殺胡令》
漢家的熱血流了 兩千年
然而兩年裡,幾乎沒有下過馬。
一直在戰鬥、戰鬥、戰鬥。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五千年來做到這一條的只有他一個人。
終於他被天龍八部裡的那個慕容復的祖宗捅了刀子。
一招“斗轉星移”偷襲了天王。
天王終究是敗了。
再後來,一個漢人書生隻身過江,他叫王猛
他沒有天王的武力,他走的是曲線救國
他洗腦了一個王,叫苻堅
終於,前秦建立,五胡停止了對漢人的殺戮,開始通婚
再後來一個拓拔宏的男人再次想要征服漢人。
他在想,武力征服征服不了,那就吸收吧。
我把漢族融合進我鮮卑族。
這是個笑話
“和孫家人對波”?這是個冷笑話
和漢族玩吸收,這也是個冷笑話。
後來,鮮卑就沒有了後來。。。。
駱閩
關於“五胡亂華”,整個北方漢族幾近被屠盡,隨後百年間,各個胡族在中原建立數十個國家,陷入無盡紛爭的這段歷史。很多人把原因歸罪於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極大消耗國家實力,以致於讓胡人乘虛而入。但事情真相確實如此麼?
早在八王之亂髮生之前,當初光武帝劉秀就在中原遷入了大量的胡族。換句話說,我們把“五胡亂華”歸罪於西晉經歷“八王之亂“後的國力下降,但西晉終究會衰落,它不可能永遠都那麼強大,更不可能永遠壓制著中原的胡族。換句話說,這些胡人早晚都是要作亂的,那麼就根本不能怪“八王之亂”,而是來討論一下,為什麼這些胡人要作亂。
實際上很簡單,就是當時漢族對胡人的壓迫,胡漢矛盾越發的膨脹,最終引發悲劇。從光武帝劉秀遷入胡族開始,在中原地界,胡人就被漢人當成低等人,女的世代為婢,男的世代為奴,形成一個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而通過努力獲得一些成就的胡人,也不得不依附在漢族王侯上,成為其附庸品。如果說西晉足夠強大的時候,還可以用軍隊鎮壓住這種矛盾,但是等“八王之亂”一發生,再加上八王引入胡人勢力來爭奪皇位,最終使得胡人有了足夠反客為主的實力,繼而引發“五胡亂華”這種悲劇。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三觀粉碎機
“五胡亂華”的發生有著強烈的環境背景,竺可楨先生通過物候學的研究復原了距今5000年來中國環境變化史,與歷史事件對應,我們驚奇的發現,每一次北方民族的南下,都與環境惡化變冷事件相吻合。而盛世大一統王朝基本都處在環境溫暖舒適的時代。
五胡亂華時期也是中國5000年來環境最為寒冷惡劣的時期,中原地區頻發自然災害,北方草原地區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北朝賈思勰所撰《齊民要術》記載:“三月上旬及清明節桃始花為中時,四月上旬及棗葉生、桑花落為下時。”與現在相比較,當時春季物候推遲了十天至半個月,即春季溫度比現代低,這顯然是寒冷期的現象。
除了日常寒冷以外,一些極端氣候事件,如霜雪等也是在不正常的時間頻發。如 嘉禾四年七月(235.8.2-8.31),南京一帶隕霜;泰始九年四月(273.5.4-6.2),洛陽一帶隕霜;咸寧三年八月(277.9.15-10.15),河北中部至山東中部暴風寒冰及隕霜等等。
所以,這種氣候上的惡化勢必影響到人群的生活,北方太冷了無法繼續生活下去,只能動用武力南侵,向西向東都沒有向南暖和。這種由於變冷導致的北方民族入侵在北宋、明末都是典型的例子,試問如果生活優越,吃飽穿暖誰會願意去拼命、打仗呢。
北大爐爐
很多人都說,近代史告訴我們了一個永恆的真理:落後就要捱打。其實,這樣的道理一直體現在歷史的各個階段。五胡亂華雖然是兄弟民族之間的紛爭,但終究也闡釋著只有強大才能平安的道理。
遊牧民族與農耕文化之間的鬥爭,曾前後延續了兩千多年。秦漢時期,中原王朝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將匈奴擊潰,穩定了北方。但隨著東漢末年社會動盪,天下陷於紛爭,使得北方遊牧民族開始乘虛內遷。
事實上,自漢代以來,就不斷有胡人向中原內遷,而且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由於統治者內訌,爆發了八王之亂,使得晉朝國力急劇衰退。
自公元304年至439年,北方遊牧民族在內遷的同時,先後繼建立了十六個分裂割據政權,這些政權主要右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少數民族政權所建立,故稱五胡十六國,這一階段也被稱作“五胡亂華”。
在此期間,十六個少數民族政權相互廝殺,彼此取代,使得北方大亂,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與此同時,“五胡”佔據著北方,企圖南下吞併漢族政權,但由於實力相當,一時間又難分勝負,使得當時出現了大動盪的局面。
所謂導致“五胡亂華”的真實原因,其實就是中原王朝內訌,落後與遊牧民族,使得對方趁虛而入,導致了社會的動盪。
有戰爭就有殺戮,這一點是無法迴避的。而且,兵役、賦稅等負擔,終究要落在百姓身上,因此,當時人民生活極為困苦。
另外,由於遊牧民族始終奉行著崇尚強者的傳統,以勝利者的姿態對被征服者實施奴役,與傳統中原文化所崇尚的執政理念不同,因而也出現了許多不符合封建禮法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