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下午門診,一位小哥哥,17歲,最近老是心慌,怕是心臟問題,來看病。

小夥子今年高三,馬上高考,白白淨淨,身體偏瘦,各自有1米8左右;詳細詢問得知,他以前也運動,打籃球,上高三就很少運動了,平時複習的時候也沒啥不舒服,就是有時候不做功課的時候,就會心慌,需要常常的嘆氣才能緩解。

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王醫生聽診後得知:心律規整,心率72次/分,沒有早搏,沒有心臟雜音,雙飛呼吸音清楚。

問小夥子現在心慌嗎?小夥子正說現在也心慌,王醫生覺得沒什麼大事,也不是心臟病,肺上聽診也正常,也不是氣胸,就是壓力太大引起的一些不舒服。

可是家屬非常擔心,問肯定是不是心臟沒事,馬上就高考,時間寶貴,今天就請假半天,還得抓緊複習呢。要不要給孩子做個心臟全面檢查?

王醫生:心臟很難說有什麼全面檢查,只能說根據現在的表現,及我的聽診目前沒有心臟病,自己調整一下,坦然面對高考,慢慢就會好的,沒事。

可是家長還是不放心,說最好能做個全面檢查,其實真的沒有所謂的心臟全面檢查,於是王醫生還是給小夥子開了心電圖及心臟超聲,這兩個比較常見的檢查,也能說明一定問題,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於是家長鬆了一口氣,小夥子也長長出了一口氣,說自己覺得舒服多了......

聽診地位越來越低:

聽診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診斷心臟病的方法。但說實話,隨著各種儀器,尤其心臟彩超的普及,現在醫生的聽診水平都明顯下降。當然這不能說明是好事或壞事,畢竟彩超比起聽診來說更客觀,更準確!

聽診對診斷有幫助,但侷限性也很明顯,比如聽診是沒有辦法聽診出冠心病,不能鑑別是哪種心律失常,不能聽診出心肌病變……

心臟聽診的侷限性:

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心臟病有很多種,我們先說說心臟聽診,都能聽出來啥,首先最基本的是聽診心臟的心率,也就是一分鐘心跳的次數;還能聽出心臟的節律,就是看心臟跳動是否整齊;還能聽出心臟雜音,這是最主要的,但因為醫生的水平不一樣,聽出來的結果也會受到影響。心臟聽診最主要的就是這三個方面,都存在侷限性。

比如心率,我們聽幾秒鐘,能推算出心臟一分鐘跳多少次,但沒有動態心電圖準確;

比如心律,即使心律整齊,也不能排除心律失常,比如房撲、室速、室上速心跳都整齊的,我們聽診以為是正常,但這些都是不正常的。聽診有早搏,但我們沒有辦法確診早搏性質,最終還得依靠心電圖。

比如雜音,心臟雜音有生理性的有病理性的,在彩超不能理解到達的情況下,在對疾病的預後判斷上很重要,但最終治療時候,還得依靠心臟彩超定位,比如瓣膜的問題,比如心包積液等等,都需要超聲協助診斷。彩超更為準確。

心臟都有哪些檢查:

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這就是聽診器和別的檢查手段的區別,在臨床懷疑不同心臟病會選擇不同的檢查,常見的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動態心電圖、運動實驗、食道內超聲、電生理檢查、食道調撥、心臟CT、心臟核磁、心臟造影等等檢查。

不同心臟病會選擇不同檢查,一般來說都需要做心電圖檢查,結果症狀及懷疑方向,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診斷,為治療指明道路。

我們不能說懷疑心臟病就把這些檢查都給患者做了,我們只能根據一些症狀,結合聽診,再去建議患者做一些檢查,進而明確診斷,或排除疾病。

心臟聽診的內容及優點:

心率

指每分鐘心搏次數。正常人60~100次/分。成人心率超過100次/分為心動過速,心率低於60次/分為心動過緩,需要結合臨床表現。

心律

指心臟跳動的節律。正常人心律基本規則。部分青年人可出現隨呼吸改變的心律,表現為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減慢,稱為竇性心律不齊,一般無臨床意義。

心音

正常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或有第四心音(S4)。

雜音

在心臟收縮或舒張過程中產生的異常聲音。聽到心臟雜音,應注意雜音的最響部位、傳導方向、時相、性質、強度等。沒有雜音基本可以排除心臟結果病變,但有雜音也不一定是心臟病。

比如沒有典型的心臟病症狀,我們聽診沒有雜音,心率、心律都正常,那麼基本可以排除心臟病,也無需做心臟彩超檢查,這樣為患者省錢省時間。這也是當時王醫生不建議患者做進一步檢查的原因。

有些急救情況下,我們很難馬上做心臟超聲,使用聽診能幫助我們初步判斷病情,為治療節約時間。

17歲高三男同學心慌,醫生看完說沒事,心電圖、彩超印證了判斷!

聽診目前仍是查房,看病的重要手段,雖然地位越來越低,但仍是醫生的一個重要武器。

但我們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只通過聽診就判斷疾病,指導治療!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