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崴腳,專業診斷亦稱之為“踝關節急性扭傷”,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貌似損傷不大,卻是麻煩不小。崴腳後腳腕處(踝關節)疼痛、腫脹,無法正常活動,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甚至很多人形成了習慣性崴腳(慢性踝關節不穩),實在不堪其擾。目前認為,儘早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是避免出現崴腳後持續疼痛、腫脹,以及導致後期踝關節失穩的重要手段。而崴腳後的早期冷敷,則是最廣為人知的措施之一。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首先,大家要警惕,崴腳可不一定只是軟組織扭傷,極有可能導致骨折或者嚴重的韌帶斷裂。所以不可大意,應當及時就醫,通過X線攝片,必要時需行核磁檢查,以排除骨折、韌帶完全斷裂、關節脫位等嚴重損傷,以免貽誤病情。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而對於一般程度的軟組織損傷,應當如何處理呢?是不是需要外敷藥物、手法搓揉整復呢?遺憾的是,目前這些處理方式的效果均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

但是,無論是1978年Gabe Mirkin教授提出的處理軟組織損傷的金科玉律——RICE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還是2012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所革新的POLICE原則(Protect保護,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紮,Elevation抬高患肢——該原則更加強調早期活動),都將早期冷敷作為一項基本的、重要的處理措施。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原因何在?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的主要生理病理學表現為,肌肉、韌帶在劇烈的衝擊下導致挫傷、撕裂,伴隨著毛細血管的出血、組織液滲出、局部腫脹,同時崩解的中性粒細胞產生前列腺素等大量炎症介質,刺激機體產生炎症反應。所以,崴腳後的疼痛正是由於水腫壓迫或炎性物質刺激局部神經末梢所引起。

崴腳後立即給予冰敷治療能使受損的毛細血管收縮,終止或減少局部出血;降低血管壁的滲透性,減輕炎性滲出,最終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同時,在生理上當肌肉溫度降低到20度左右時,肌肉張力會減弱,低到10度時,痛覺神經的傳導也會變慢或暫時阻斷,從而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果。

——同時,冰敷可以使周圍軟組織細胞代謝酶的活性下降,從而降低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減少細胞組織的受傷及壞死),從而防止缺氧引起的組織損傷。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因此崴腳後早期的冰敷處理,可以減輕疼痛、腫脹和肌肉的痙攣狀態,有助於更早的開始功能性康復訓練。所以早期控制損傷部位的出血與滲出,不僅是緩解疼痛及腫脹症狀的關鍵,也為後期儘早恢復踝關節功能打下良好基礎。

所以,崴腳之後,或者說各類軟組織損傷之後及時的冷敷,一直作為一項基本的緊急處理措施為大家所熟知。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001. 為什麼崴腳後要冷敷

但是!重點來了——近年來來自足踝外科、運動康復醫學領域的研究使得軟組織損傷後是否應該進行冷敷處理,如何進行冷敷處理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甚至RICE原則的發起人 Gabe Mirkin教授都不無憂慮地說“這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運用我的RICE原則,但是到現在看來冰敷和完全休息並不能幫助反而會推遲恢復的進程。”

因為有最新研究發現冰敷會減輕腫脹,同時也會降低巨噬細胞釋放IGF-1 ( 類胰島素增長因子-1) 的能力,這是一種有助於組織損傷修復的細胞因子。此外,冷敷,尤其是長時間持續的冷敷導致血管關閉、出血減少的同時,也有可能降低血流速度而引起細胞得缺血缺氧壞死,導致細胞的二次損傷。

因此,如何安排和控制冷敷的時間,在止血消腫減少繼發炎症損害的同時又不影響受損組織的修復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所以,目前較為共識的方法是,踝關節急性扭傷以及其他的軟組織損傷緊急處理原則,不是冷敷,而是間歇性冷敷。具體方法,同樣是由Gabe Mirkin教授提出的——損傷後即刻採取冰敷10min,休息 20min,再冰敷10min,以1:2的時間比交替重複。而冰敷的階段長短,要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並非人們常說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後熱敷”,若是患部仍持續腫脹,冰敷就要繼續進行。

1.PRICE needs updating, should we call the POLICE?(PMID:21903616)

2.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oft-tissue injury: a review.(PMID:15377976)

3.Why Ice Delays Recovery.Mirkin G.

4.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rest, ice, compression, and elev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sprains in adults?(PMID:228896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