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價已經漲到頭了嗎?

房價漲的到不到頭,其實是看政府調控,很多人都覺得房價那麼高,肯定會跌。這個想法歸根到底還是覺得買賣房市場是自由交易的,太高肯定就是沒人買,政府無論怎麼調控最終還是會跌。

但過去十年來看,這個思路一直都是錯的,每次國家放水,房價都漲。難道是政府想讓房地產漲嗎?政府難道不能去發展高新技術嗎?其實國家一直都是想的,有了好的技術、好的企業,出口創匯就有競爭力(因為只有你有這個技術,其他國家都沒),錢賺多了,企業會擴大規模招更多人解決就業率,平民老百姓手裡錢多了就會消費更多產品形成龐大內需,政府也能從中收到稅收解決公共預算問題,這是很好的一個正反饋。


目前房價已經漲到頭了嗎?


但是問題來了08年~16年,銀行幾次放水大多數都是被動的,08年是為了解決金融危機,15年是為了解決房產庫存化的問題,只有11年給企業放貸款是為了發展高新技術,當然有些老闆們拿了錢是買房子了,這批人到現在算是人生贏家了。反而老老實實拿了政府錢發展實業的老闆們除了極少數真的跑出來,其餘九成都在市場競爭、銀行抽貸、環保趨嚴的大環境下死掉了,這可謂很諷刺了。

所以從過去來看,金融政策一直都是滯後的,08年是為了救火、15年同樣也是。歸根到底在於政府過去有一條非常完善的稅收鏈接,就是發展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拉動了太多的就業,據統計一個樓盤開盤,上下涉及上百個崗位,從農民工、律師、審計、裝修、銷售、廣告學等等,大家試想下還有什麼行業能如此帶動就業率,可謂開一個樓盤,千家萬戶有飯開。

同時,地方政府有大量的地賣,只要一賣就是幾百上千億,但是發展企業呢?幾百個中小企業的稅收收上來,估計還沒百分之十,而且事還老多啊,一會這不行,那不行的,不像賣地多爽啊,蓋個章錢就來了,老百姓還喜歡,豈不美哉。

樓主問題所說的“擦皮鞋”理論,源於美國19世紀20年代股票蒸蒸日上的時候,一位政治家在擦皮鞋時,聽到擦鞋童都去買股票了,這個政治家就想擦鞋童都去買股票了,那麼接下來還有誰會接著買呢?沒人接著買結果就是跌,所以他果斷撤出股票市場,完美避開了1929年的股災。


目前房價已經漲到頭了嗎?


這個理論其實是想問,目前的樓價會不會像股票一樣由於缺乏後來人繼續的購買,導致價格無法企穩造成暴跌,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半對半錯,取決於在什麼市場。

在完全自由交易的市場上,這個理論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幾率非常大,因為買賣房子雖然比股票麻煩點,但是要買要賣還是非常快的。但是問題來了,現在買賣房子的市場是自由的嗎?

很明顯就不是,政府在15年開閘為房地產業去庫存的時候早就想好了辦法,就是限購限售。這可是大招,本來你買賣房子可能就是兩三天完成的,(以一線城市為例)你買房子的條件變成了五年社保,而且賣家不夠年限稅還多,各種條件交叉之下,你發現雖然價格還是那個價格,但是價格完全不動了,而且關鍵還有成交量,因為每年總有人有首付有戶口買,但是非常少,不足以撼動這個龐大的市場。


目前房價已經漲到頭了嗎?


我看了下面很多回答,都說房價到頭了要跌了,其實是連最基本的金融常識都沒,我們就想想一個市場,買也少賣也少你想怎麼跌?你想怎麼漲?所以以目前政策來看,房地產價格長期來看就是穩中有漲,因為不漲地賣不掉,但是漲太快肯定會崩,所以最好就是平穩的漲。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策也在變化,這兩年提到一個詞非常頻繁,就是因城施策,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漲多的城市趕緊各種限購、限售,漲少的城市可以適當放鬆,為什麼放鬆?很簡單,不放鬆地方政府靠什麼吃飯啊?全國現在除了一線城市,其他城市幾乎50%的財政預算都是靠賣地啊?土地價格不高,怎麼賣?賣不出那這個城市都不用運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