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爲何要對美團追殺到底?

hongse12304


就在兩天前,美團在港交所宣佈上市,市值高達五百億美元。美團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和中國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都有所交集,包括阿里,阿里曾經幫助過美團在百團大戰中殺出重圍,不過最終卻分道揚鑣,在阿里看來,美團其實就是阿里的“反叛者”,這也是阿里和美團交惡的重要原因。如今在外賣領域,阿里扶持了餓了麼,和美團的關係就更是視若仇讎。

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出現了“團購浪潮”,那時候的有美團,有拉手網等等,大家都知道市場在最開始的時刻比拼的其實是資本能力,而彼時的美團很顯然缺乏足夠的資金。2011年7月,阿里給美團投入了5000萬美元,對於美團來講,這筆錢就是雪中送炭,不過有時候“炭”是有毒的,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餡餅,阿里顯然看重了美團在日常生活中線下線上結合的能力,並準備以此作為觸角,使阿里發展更進一步。

不過蜜月只有一段時間,雙方並沒有能一起有大大最後,原因在於支付方式的分歧。阿里希望美團使用阿里獨家支付寶,而美團卻不願意,對於一個王興來講,使用支付寶將會使自己受制於人,所以現在美團的支付界面支付寶是被摺疊的。而阿里當然也不願意自己為他人做嫁衣,於是雙方不可避免的“拔刀相向”。


阿里之後就開始拋售自己在美團的股份,到現在只剩下一點。美團在尋求融資的時候,阿里卻在一邊打折拋售股份,這其實對美團的估值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美團如今雖已上市,開啟自己的融資之路,但外賣市場變數仍然很大,美團未來如何,仍有可期待。


一樹梅花一放翁


阿里和美團的恩怨情仇,說來可就話長了。其中的最核心的一點是,馬雲和王興這兩位大佬,都屬於個性很強的人,誰也不太服輸,誰也不太願意被別人管束。

早年間,阿里對美團是十分支持的,在美團的好幾輪融資背後,都能看到阿里系資本的影子。當時的市場格局是,美團背後是阿里,點評背後是騰訊。按照正常的邏輯,美團和點評的競爭,其實也是阿里與騰訊的競爭。比如當時的滴滴快的、現在的摩拜和ofo。

但據說,美團對於阿里在業務上的干預,是十分拒絕的。兩家的關係就逐漸的不好了。對於一直獨立創業、個性又比較強的王興來說,不喜歡別人對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指手畫腳,也是人之常情。但對於阿里這樣的產業投資方、尤其是團購這種涉及戰略佈局的事情,大約也是比較難忍的。

再後來,美團轉身去拿了騰訊的錢。再然後,美團點評合併了,這一整合,騰訊成了更大的股東。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事情,就是阿里旗下第一代的口碑退隱江湖。這相當於是阿里在團購這種線下消費佈局上的一次挫敗。但這麼重要的領域,一直做交易、又有中供鐵軍稱號的阿里,當然是不能放棄的。

於是,就有了後來阿里和螞蟻金服共同發起的新口碑,以及後來重金投資的餓了麼。這下,阿里和美團成了一個賽道上的直接競爭對手。據說,阿里當時之所以在餓了麼身上如此下血本,也有和美團一拼高下的意思。

直到現在,阿里手裡仍然還有一小部分的美團股份,這當然是有意義的。此前就發生過一次,在美團積極尋求融資的時候,阿里在市場上八折出售美團老股,這當然會對美團的估值形成一定的打壓效果。

總之,神仙打架,我們看戲唄。


科技考拉


美團對阿里巴巴威脅最大的一點在於,美團現在是國內To B能力第二強的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為什麼這麼強大?你可以說他選擇了電商這條正確的賽道,但是你也得看到,美國成功的電商公司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模式完全不同。馬雲和貝索斯也根本不是一路人。貝索斯是個金融家和技術宅,而馬雲則是一個毫不懂得技術的老師。很長一段時間,遠處杭州的阿里巴巴都被認為是中國最土的互聯網公司。


但阿里巴巴也有自己的長處。互聯網有很多掙快錢的機會,比如遊戲,比如廣告。但是,馬雲選擇了最難的那條路,就是建平臺,賣生態。不同於直接從消費者那裡收錢,馬雲一開始搞的那個1688,就是要一家家地把企業搬上網。


這個看起來很重、很累的事情,後來竟然成為了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之後。互聯網一直分To B和To C兩部分。中國的巨頭裡面,To C做好的很多,To B做的好的,唯獨阿里巴巴一家。


但是,現在突然又殺出來一個美團。美團一開始做商家也不行,但是後來幹嘉偉來了以後,把阿里中供鐵軍的精神也帶了過來,最後成為了美團的血液之一。現在互聯網企業拼To B,拼忽悠企業主,拼執行力,美團也就僅此阿里了。甚至和阿里所屬的餓了麼及口碑血拼也是勝利。


這對於阿里來說是非常不好。To C的企業再多,傷不到阿里的根骨,因為給阿里錢的人主要是企業而不是消費者。但是來一個To B的企業,最後可能會和阿里搶商家,搶企業,這卻是最致命的。


敦復


美團是阿里巴巴的一根刺,美團先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資然後又反出阿里,投奔騰訊,另外外賣業務是高頻的支付場景和零售場景,對阿里影響和作用巨大,

所以阿里巴巴對美團類外賣業務不願意放棄。



20101年,阿里在百團大戰的背景下,對成立剛1年的美團進行5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此後又追加B輪3億美元投資,可以說如果沒有阿里巴巴的3.5億美金,從百團大戰中跑出來的是美團還是其他公司就不一定了。

在2016年,阿里巴巴試圖更大規模的獲得阿里巴巴的投資,同時更大規模的接入美團,遭到王興的強勢反彈,在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拋售美團股份,即使在這個時候阿里巴巴承諾只要王興願意阿里巴巴可以雙倍騰訊金額投資美團,最後王興仍然不願意,雙方最終分道揚鑣,王興接受騰訊10億美元投資,阿里幾乎全部拋售美團股份。



而王興顯然低估了阿里巴巴對支付和零售的野心,2015 年 6 月,阿里宣佈復活旗下 O2O 本地生活網站口碑網,此後全資收購了餓了麼,並形成了大零售重要的一環。

而美團低估了阿里巴巴對於外賣領域的野心,阿里巴巴並不是單純的想要一個流量入口,而是希望獲得更多的化學反應,所以阿里巴巴復活類似點評業務的口碑,數十億元補貼。然後又90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此時餓了麼估值150億美元,最後將餓了麼納入了大零售領域,和盒馬鮮生,菜鳥網絡等形成了生態,完成了最後一公里的佈局。

當然,對阿里巴巴來說,如果每個人都像美團一樣反出阿里,長有反骨,阿里巴巴的投資勢必受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里巴巴和美團的競爭並不是阿里巴巴的意氣之爭,而且的確價值重大,畢竟大零售已經成為阿佳阿冊未來的新故事。


毛琳Michael


說到封殺,可能有點過了,一方面,美團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市場影響力也已經足夠大,不是想封殺就封殺的: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也沒有強大到可以封殺美團的程度,更何況,美團的背後還站著騰訊,騰訊是不可能讓阿里把美團封殺掉的。

對美團來說,從阿里旗下投奔騰訊,雖是自身發展需要,但也有點“不夠意思”、“不會感恩”的感覺。不過,市場經濟下,利益是多數企業的最根本追求目標,跟誰在一起獲得的利益多,就必然會選擇誰。就美團“叛變”時的利益訴求,投奔騰訊,一定是能夠獲得的利益更大,所以,會棄阿里而去。

阿里如此對美團不依不饒,除了美團的“背叛”之外,最核心的還是失去了一次流量擴大的機會,或者說載體、平臺。畢竟,美團已經建立起來的流量平臺,能夠給阿里帶來巨大的收益和影響,能夠幫助阿里與競爭對手展開有力競爭。可是,美團卻跑到了自己的競爭對手騰訊那邊去了。如果不是投奔騰訊,阿里或許還不會如此不依不饒。更別說,目前美團還收購了摩拜,更讓阿里氣不打一處來了。

所以,阿里對美團的追殺,會一直堅持下去。但是,翅膀已經相當硬的美團,要想追殺成功,概率也相當低。如此一來,流量市場的競爭,也就更加白熱化了,殘酷性也會越來越強。



譚浩俊


1、阿里和美團,先有恩後有怨。

在2011年百團大戰時,拉手網、窩窩團氣勢如虹,騰訊和Groupon合資的高朋網人傻錢多。拉手網和窩窩團太貴,當時還不太闊綽的阿里巴巴無奈,選擇投資了處在第二梯隊的美團。

後續的發展出人意料,2011年下半年資本寒冬來臨,拉手網、窩窩團、團寶網的IPO衝刺紛紛折戟;而美團在2011年底引進了阿里出身的幹嘉偉擔任COO,補齊了線下短板。一降一升,美團在2012年實現了在團購領域的彎道超車。

以往的慣例是,阿里投資的公司,發展到一段時間後會被阿里揉碎消化,然後創始人出局;被投公司的創始人對此有怨言,礙於阿里霸道,大多敢怒不敢言。美團翅膀硬了後,心高氣傲的王興想打破這個慣例,從2013年開始極力謀劃擺脫阿里。

美團引入了新的投資方,平衡阿里的影響力;阿里想增持擴大話語權,王興不從,怨氣越積越深,但在2015年前雙方面子上還能相安無事。等到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王興收了騰訊大筆投資後,阿里巴巴再也忍受不了,雙方的矛盾終於徹底爆發。

2、王興後來選擇了大樹騰訊,從此正面對抗阿里。

王興是個強勢的角色,現在互聯網圈公開懟阿里巴巴的主要就兩個人,一個是劉強東,另一個就是王興。這一點,財經雜誌的美女記者小晚採訪王興的橋段可見一斑。

《財經》:互聯網圈有誰是你的朋友嗎?

王興:騰訊。同時它也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股東。

《財經》:你碰到過最尊敬的對手是誰?

王興:你重視他的戰鬥力和你尊敬他、認為他有競技精神,是兩碼事。所以毛澤東說,在戰略上你要藐視一切對手,在戰術上要重視一切對手。從戰鬥力來說,阿里非常強,但如果他們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

《財經》:聽說阿里現在依然沒有全部賣掉在美團的股票。

王興:還剩一點。它去年之所以兜售我們的老股是為了干擾我們融資

。如果你不看好這家公司,那乾脆賣光好了,我們已經幫他們找好了買家。但他卻不肯賣光,他一定要留一點,或許是為了將來能繼續給我們製造點麻煩。

《財經》:與阿里巴巴糟糕的關係,會給美團帶來什麼影響?

王興: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比如外賣,阿里為了給我們製造麻煩,不惜代價扶持餓了麼,他們一年花了十億美元。但歸根到底最後還是看誰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否則即使你燒十億美元,市場份額依然在下降。

3、O2O領域,阿里和美團的激烈戰爭拉開序幕。

美團崛起,阿里方面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一方面明顯加大對阿里口碑的扶持力度,和美團核心業務展開競爭,另一方面直接收購了餓了麼,再加上盒馬鮮生等新零售佈局,這場戰役很有看頭。

實際上,王興在行業內一直有“小馬雲”之稱,像如今美團業務已經擴展到電影、酒店、旅遊、票務甚至打車等等,可見其做千億美元公司的夢想。

馬雲這麼強勢的人,肯定想擊垮想要超過他的那些人了。


吳懟懟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百團大戰

說到阿里對美團的追殺還要回到2011年的百團大戰,2011年4月11日,拉手網宣佈完成1.11億美元的C輪融資。2011年4月26日,大眾點評宣佈完成超過1億美元融資。2011年5月4日,人人打包糯米登陸紐交所,糯米網得到上億美元資金後盾。一直頗為低調的美團,也被傳出進行B輪融資洽談的消息,這背後就是阿里的大力支持。



馬雲和王興

美團的老總王興和馬雲都是性格剛烈有自己想法的人,阿里的想法是,我可以給你投資,但你要聽我的,任我擺佈,等你發展壯大後完全成為我的人,讓支付寶獲取更大的平臺,而王興恰恰不是這樣一個願意受人擺佈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讓別人指手畫腳,於是轉去尋找新的投資方,也就是騰訊。




騰訊和阿里

眾所周知騰訊和阿里本來就是競爭關係,馬雲怎麼可能不火,於是阿里開始收購餓了麼,自己發展一個與美團抗衡的平臺並且手裡還要攥著美團的原始股。說到底雙方都有不對的地方,一個想要過分干預,一個過河拆橋,兩個過分強勢的人必然會引起衝突。


首席投資官



點外賣的時候包裝袋裡面商家打印的紙條🙄


郭大神是好人


01.

2011年1月的某天,阿里正處在春節放假前夕,可能是快過春節略有餘閒,沒有看郵件習慣的馬雲心血來潮的收了下郵件。當馬雲翻了幾封郵件之後,發現了不對勁,其中有一封是一個女員工在郵件裡隨口說了句:“TM的,我還在看一個案子,可能個別員工涉及到欺詐問題。”

馬雲對這個“TM的”很好奇,隨後叫了這個女員工談了談。當天晚上,幾個關鍵人物就匆匆趕回了杭州,可以預料的事情不那麼簡單,這個阿里巴巴在08年發起扶持中小企業的“春暉行動”就這樣變成了欺詐阿里巴巴錢款的“春暉事變”。晚上的這個會開的馬雲很煩,馬雲一反常態的在春節的前三天離開了杭州。

春節期間,馬雲跑了一趟福建,在古田會議的會址上轉了轉,古田會議上整頓了Party內的思想問題,加強了Party對army的領導。馬雲出來後豁然開朗——衛哲還是要“殺”的。

馬雲後來已經不肯說怎麼和衛哲談的了,反正在春節後的董事會上,衛哲和COO李旭暉前後站起來提出了辭職,會後馬雲和衛哲的郵件就到了B2B的員工手上。阿里巴巴集團CPO鄧康明也被迫離職,繼任者是馬雲的嫡系彭蕾。在不久後,事件的影響被擴大化,呂廣渝、幹嘉偉、鄭璐3位副總裁降職、降級;楊子江、雷雁群、陳盛、孫利軍、劉自成、彭靜6位總經理降職、降級或辭退。核心團隊全部調整。3月10日,阿里巴巴B2B業務全國12個副總經理、區域經理降職、降級或辭退。

Jack Ma就是Jack Ma,這次清洗,完全延續了古田會議的要領,馬雲帶著阿里又向著他的崇高理想進軍了一步。

02.

幹嘉偉在這次調整中,是被降職的那個。幹嘉偉2000年就進入了阿里巴巴,在阿里工號是67 。阿里有個傳統就是外來職業經理,犯錯屬於路、線問題,幹嘉偉是老幹部,犯錯只是執行問題,只要待在阿里,早晚還會被重用。更何況幹嘉偉還是阿里7000“中供鐵軍”的教頭。

阿里巴巴在“春暉事變”後的五個月,敲定了與美團的投資協議,阿里巴巴攜手紅杉5000萬美元投資美團。在這次投資裡,幹嘉偉負責了對美團的盡職調查,和王興有了初次的大量接觸。

這期間朱嘯虎一直在私下挖幹嘉偉去拉手網,但是幹嘉偉一直沒啥動靜,倒是隨後王興六顧杭州邀請幹嘉偉去美團,幹嘉偉戴罪之身,得到了高層的首肯,帶著阿里的價值觀和使命北上成為了美團的COO。

帶著組織交代的任務,幹嘉偉在美團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幹嘉偉在美團複製阿里中供鐵軍的經驗培養了一支強悍的地推團隊,也就沒有美團的現在。幹嘉偉在美團無時無刻不想著阿里,他曾在公開場合說,管理分為四個層次,阿里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了第四層次。在美團內部,幹嘉偉也是喜歡高談闊論的,討論到公司文化和價值觀的時候,王興也就不得不想想幹嘉偉到底是誰的人。

最終劇本沒有按馬雲預定的路線走,阿里和美團越走越遠,終於在點評和美團合併之後爆發,美團在合併前夕連夜召開董事會再改組董事會,王興用了馬雲的招數擠走了阿里巴巴,當年阿里巴巴開董事會,只提前兩天邀請大股東雅虎的CEO巴茨參加,十幾個小時才飛到杭州的巴茨壓根來不及準備,只好馬雲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所以這次事件之後,王興儼然脫離了阿里系的標籤,但是幹嘉偉還是給美團留下了一半的阿里DNA。

03.

把阿里的東西拿來用到阿里身上,這事兒王興不止做了一次,簡直是欺師滅祖。

後來王興也學習古田會議,要清洗掉在美團的阿里人,糾正美團的價值觀,整頓美團內部思想,幹嘉偉就是要被拿來開刀的那一位。

王興隨後宣佈美團組織架構調整,設立了一個所謂的互聯網+大學,讓幹嘉偉出任首任校長。接替幹嘉偉事業群的是王興的嫡系——王慧文。05年,王慧文和王興一同創辦校內,隨後被千橡收購後出走,最終在11年迴歸,後來13年美團外賣項目他是負責人。

幹嘉偉在美團點評合併之後就已經從COO變為了一個事業群的負責人,同時王興架空了整個點評系,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在美團阿里關係變化中的幹嘉偉只能出走美團。

大概從那之後阿里戰略投資部的人就對美團就“恨之入骨”。阿里對美團的決策往往已經超出了理性追求回報的範疇。去年美團十分想要獲取支付牌照,卻一直在受到刁難和舉報,又在美團融資的關鍵時刻,傳出來阿里巴巴打折出售老股打壓美團估值。再到後面重全面扶植餓了麼,在背後主導餓了麼和百度外賣合併;然後又在今天傳出了口碑獨立出來,直指美團的核心業務。至此,美團幾乎在O2O的每條線上都在和阿里鬥爭,從機酒到外賣、打車、票務等等。

哪個老闆不恨欺師滅祖吃裡扒外的呢?從周鴻禕追殺傅盛,任正非羞辱李一男,丁磊抓捕魏劍鴻腳踩唐巖到騰訊調查劉春寧,古永鏘舉報盧梵溪,這樣的事年年都在發生。

老闆們怕的就是你跑了比之前過得還好,這樣隊伍就不好帶了。傳統行業一家獨大,就很看前老闆的德行,比如郭德綱和曹雲金的事兒,郭德綱曾經說過:我讓誰紅,誰就能紅,讓他7月15日紅,他就7月15日紅。於是郭寫了個家譜,跟大字報一樣,把“欺師滅祖”之徒在“家譜”裡標註了出來。

建country都七十週年了,居然有人還想恢復封建禮教。讓自己的門下弟子三叩九拜這種事兒,我記得以前有個人做過,但是他在北京的什麼大舞臺,好像被拆了。


TechGround


阿里巴巴追殺美團似乎很符合阿里一貫的作風。這次阿里與美團點評的"恩怨"中,我們看到阿里展現出的霸權與不誠信。↓

據美團點評CEO王興得知,去年阿里之所以兜售美團老股是為了干擾美團融資。

"如果你不看好這家公司,那乾脆賣光好了,我們已經幫阿里找好了買家,但他卻不肯賣光,他一定要留一點,或許是為了將來能繼續給我們製造點麻煩。"王興還說到,阿里為了給美團點評製造麻煩,不惜代價扶持餓了麼,一年花了十億美元。但歸根到底最後還是看誰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否則即使阿里燒十億美元,市場份額依然在下降。

在歷年的雙十一貓狗大戰中,天貓強迫商家"二選一"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是,你知道嗎,錘子科技天貓官方旗艦店已經下架了所有的手機產品,之前在售的旗艦M系列如今也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了包括手機保護套、外殼、耳機線等在內的各種配件。

或許,不會認為這是阿里在搞“二選一”。但是,你如聯繫去年傳出的"阿里將投資錘子",以及羅永浩也曾在去年6月份將自己錘子的股份質押給阿里,換取現金用於公司運轉,吃瓜群眾就表示不明覺厲了。

今年8月份,錘子科技此前的投資方、紫輝創投創始合夥人鄭剛今日在朋友圈指責阿里承諾投資錘子卻拖延半年後放棄。鄭剛表示錘子"差點被阿里巴巴害死!!明知道創業公司拖不起,前前後後弄了半年,最後說不!好厲害!操!要是不是紫輝的堅持,你怎麼在陌陌上賺了10億美元!!"

並且鄭剛對BAT的投資總結了經驗教訓:

"以後 1、沒有錢、缺錢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找他們,他們是大怪獸,對創業公司無法、不可能憐憫和雪中送炭;2、對待這類公司不能區別對待,就是一個投資,沒啥BAT不BAT的,在陌陌上也沒幫屁忙,白給了;3、他們天生就是接盤俠,不到企業發展的成熟期,千萬不要讓他們投!"鄭剛的言論,坐實了去年傳出的"阿里將投資錘子"的消息,但是結果確實"前前後後弄了半年"最後卻沒談成。這次失敗的投資或多或少也導致錘子一度陷入了資金困境。

阿里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一直存在,廣為人知的是歷屆電商促銷期間與老對手京東的撕逼大戰。2015年雙十一活動期間,京東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集團脅迫商家對京東和阿里進行"二選一"的行為。然而阿里並沒有悔改,強迫商家"二選一"現象依然存在。

然而,淘寶的淘小二又何嘗不是阿里霸權的一個縮寫

去年就有媒體披露了淘寶員工集體性腐敗行為,一群被稱為“淘寶小二”的內部工作人員,擁有“神一般”的權力,可以在收取利益後,幫助商家刷信譽、刪差評、違規參加促銷活 動、獲取競爭對手商業信息,幾乎掌握淘寶商家生命線。一些品牌老總都要向“淘小二”低頭。

小小職位的“淘小二”們為何可以獲取這麼大去力,還不是背靠“淘寶、阿里”這棵大樹!

以此看來,阿里追殺美團的做法到不新奇了。雖然說,商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但是為了利益,這樣做是不是也有點不合道德和正義呀?畢竟,一個企業的信譽和口碑也是很重要的。本來一直認為阿里氏我們中國的驕傲,但是看到這些新聞,我的內心還是拒絕的,畢竟阿里還是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的。希望阿里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