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梅民营剧团的生存状况怎么样?

秦腔须生


您具体谈到的这个秦腔剧团我不太熟悉,但是可以说一说目前的戏曲艺术状态总体来说是很不好的,一直在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太厉害了,再加上戏曲艺术自身的一些问题,所以内忧外患的状况造成了观众流失。群众基础越来越不好,恶性循环造成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影响。不光是秦腔这个剧种,其他的各个剧种都面临这个问题。但这是老祖宗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啊,能穿越时空流传万代的艺术形式一定有她的精神内核的力量在做支撑,也一定有她存活下来的理由,所以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广大的戏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呐!


萧萧班马鸣994


秦腔大气,浑厚,但是发展太快了反而是冲击。都底子太薄,台上一杆人等学了师傅三句半一出戏来回套其他剧目。加上老艺人不在人世了,功利化,年轻人很好吃不得苦,以前剧本都失传改了。秦腔要发展秦腔艺人必须回到山野牧羊的状态。没有生活尽管唱的用功打动不了人。普通人站到荒无人烟八百里秦川吼一嗓子天地都会震动,何况秦腔艺人,关键是现在功利性太强,剧团一年365天都在演戏,演员没有进行原声态的学习,秦腔发源于八百里秦川的山歌,千万不能往其他剧种腔调上靠,师父本身八成,徒弟两成都没有。那些所谓的高人指点只是说给你晋身的途径,对秦腔本身并无益处。很多演员不服气,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而且唱的观众喜欢,一般的开嗓唱唱的是情是腔调,那些花哨杂耍特技台步只是衬底,尽管表演很卖力,唱不好不得人心,没有人慕名而来拜师,终将青黄不接。这个我觉得传承是要靠剧团自己来选接班人,剧团不能遍地开花,不要怕自己剧团培养的学生出去其他剧团走穴,这也是历练。人心都是肉长的,相信培养的同时,学生以后未来也会帮剧团一把,像和尚说的结个善缘,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行个方便。尽管现实中有很多白眼狼,但是他们都是为糊口,迫不得已。我见很多师兄弟同台演出很多师徒同台演出配合的还是不错的,出走的更多一些,大家都为混口饭吃,有些剧团特别困难,所以成功的能撑的剧团都要有包容心,对这些小剧团挖人不能妒忌,不能互相不良竞争,正常交流同台汇演,各取所长是必要的,更多的是对一些古谱古剧古典演义的挖掘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台词方面坚决不能普通话,地方老调都有平仄音的,普通话不合律,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戏曲是神秘的艺术,与其让人看懂还不如几本书直白,应该保持神秘感,这样大家才有探索的欲望。老词老调都是精华,平仄音和黄钟大吕五音之律相匹配,唱腔音乐优美才能显现,一旦改了都涂个新鲜昙花一现对发展继承没有好处。


文曲星司马


不关注也不了解,但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得到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