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梅民營劇團的生存狀況怎麼樣?

秦腔鬚生


您具體談到的這個秦腔劇團我不太熟悉,但是可以說一說目前的戲曲藝術狀態總體來說是很不好的,一直在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還是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衝擊太厲害了,再加上戲曲藝術自身的一些問題,所以內憂外患的狀況造成了觀眾流失。群眾基礎越來越不好,惡性循環造成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影響。不光是秦腔這個劇種,其他的各個劇種都面臨這個問題。但這是老祖宗流傳了千百年的藝術形式啊,能穿越時空流傳萬代的藝術形式一定有她的精神內核的力量在做支撐,也一定有她存活下來的理由,所以我們應該很好的保護,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廣大的戲曲工作者們,任重而道遠吶!


蕭蕭班馬鳴994


秦腔大氣,渾厚,但是發展太快了反而是衝擊。都底子太薄,臺上一杆人等學了師傅三句半一齣戲來回套其他劇目。加上老藝人不在人世了,功利化,年輕人很好吃不得苦,以前劇本都失傳改了。秦腔要發展秦腔藝人必須回到山野牧羊的狀態。沒有生活儘管唱的用功打動不了人。普通人站到荒無人煙八百里秦川吼一嗓子天地都會震動,何況秦腔藝人,關鍵是現在功利性太強,劇團一年365天都在演戲,演員沒有進行原聲態的學習,秦腔發源於八百里秦川的山歌,千萬不能往其他劇種腔調上靠,師父本身八成,徒弟兩成都沒有。那些所謂的高人指點只是說給你晉身的途徑,對秦腔本身並無益處。很多演員不服氣,覺得自己付出很多,而且唱的觀眾喜歡,一般的開嗓唱唱的是情是腔調,那些花哨雜耍特技臺步只是襯底,儘管表演很賣力,唱不好不得人心,沒有人慕名而來拜師,終將青黃不接。這個我覺得傳承是要靠劇團自己來選接班人,劇團不能遍地開花,不要怕自己劇團培養的學生出去其他劇團走穴,這也是歷練。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培養的同時,學生以後未來也會幫劇團一把,像和尚說的結個善緣,與人為善與己為善行個方便。儘管現實中有很多白眼狼,但是他們都是為餬口,迫不得已。我見很多師兄弟同臺演出很多師徒同臺演出配合的還是不錯的,出走的更多一些,大家都為混口飯吃,有些劇團特別困難,所以成功的能撐的劇團都要有包容心,對這些小劇團挖人不能妒忌,不能互相不良競爭,正常交流同臺匯演,各取所長是必要的,更多的是對一些古譜古劇古典演義的挖掘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臺詞方面堅決不能普通話,地方老調都有平仄音的,普通話不合律,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戲曲是神秘的藝術,與其讓人看懂還不如幾本書直白,應該保持神秘感,這樣大家才有探索的慾望。老詞老調都是精華,平仄音和黃鐘大呂五音之律相匹配,唱腔音樂優美才能顯現,一旦改了都塗個新鮮曇花一現對發展繼承沒有好處。


文曲星司馬


不關注也不瞭解,但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得到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