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父輩們交流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逍遙53782


有不少父母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看法,認為孩子是為長輩們生的,因為各種原因,很多時候會將孩子交給老人幫忙照看,老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用於照顧孫輩,但尤其兩代人的教育理念的差異、對待孩子的疼愛程度、心態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認為要遵循以下幾點處理原則。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老人的責任

對於養育孩子的問題,從來都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作為長輩,為了幫助我們分擔壓力,自願幫忙照顧孩子、做家務、買菜做飯,投入時間、金錢,睡不好,勞心勞力,這種情況下,雖然老人普遍會存在隔代親和溺愛孩子的情況。但是作為兒女,一定要明白,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更應該抱持著感恩的心來對待老人。

在這個過程中,千萬不要只看到老人溺愛的問題,更應該讀懂老人對兒女的關愛之情。

老人為了孫輩勞心勞力花錢,不能傷了老人的心

有不少家庭在溝通這種問題時,作為兒女,沒有及時的顧及到老人的情感,只針對老人溺愛孩子、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問題進行指責放大,無視了老人的付出,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傷了老人的心,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在跟老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首先肯定老人的付出和努力,尊重老人的情感,這樣,才有進一步溝通的基礎。

正視問題的存在,積極耐心的溝通

有的兒女,為了顧及老人的情感, 怕傷了老人的心,對於子女教育的矛盾,遲遲不敢跟老人溝通,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對的。一定要正視問題的存在,擺道理、講事實,最好是多找一些反面的例子,讓老人意識到,他們的溺愛,會給你們將來的生活和孫輩的人生帶來哪些惡果,反覆的溝通,逐步的改變,絕大多數老人並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只要你合理充分的說明自己的觀點看法,相信老人是能夠接受的。

尊重老人的想法,徵求老人的意見

老人作為一個過來人,對於人生、教育、家庭觀念等很多方面都會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和想法,雖然老人不一定對現代的教育理念熟悉和接受,但是作為傳統中國觀念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同樣有著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觀。因此,建議在溝通的同時,一定要多聽老人的想法,讓他們得到足夠的尊重,而僅僅是指責。

對孩子從嚴要求,適度控制和老人的接觸頻率

孩子總是這樣的,誰對我好,我跟誰親。作為父母,你可以在家裡對孩子從嚴要求,讓老人看到你們的態度,如果跟老人沒有住在一起的話,可以適度控制一下孩子和老人相處的時間,讓孩子更加適應沒有老人溺愛的環境。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實踐家,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這個問題道出了目前一個熱門的社會話題。的確,置身於現代都市的年輕父母們,迫於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多都把孩子交由老人幫忙照看。但“隔代親”的傳統,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往往因為太過於溺愛孩子,容易與年輕的寶爸寶媽們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出現分歧,甚至產生矛盾。這不但影響到了家庭和諧,更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年輕人該如何更好地與父輩們交流溝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呢?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要知足感恩,端正溝通態度。

雖然現實生活中,老人不計報酬、甚至是倒貼費用幫年輕人帶孩子的現象比比皆是,似乎已經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但作為年輕人,我們必須知道,帶孩子並不是父輩們的責任,他們也更沒有義務幫著我們帶孩子。因此,老人願意出工出力、搭錢費神地幫助我們照看孩子時,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應該知足感恩,真誠感謝父輩們的無私付出,感謝他們為我們分擔了壓力。只要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和溝通態度,我相信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問題的溝通上,都會順暢和容易很多。

其次,要耐心包容,注意方式方法。

不管是出於年輕人對父輩該有的孝敬,還是出於對父輩幫忙照看孩子該有的感激,作為年輕人,我們都有義務,而且也必須讓老人在生活中順心順意,而不能讓老人出錢、出力,還要再傷神生氣,過得不太順心如意。具體來講,當與老人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採取老年人心理上容易接受的溝通方法。

在溝通節奏上:宜慢不宜快、宜少不宜多,要採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一點點滲透,慢慢讓老人適應並接受現代城市的育兒理念。

在溝通語氣上:應採取徵詢、商討的語氣。《弟子規》教導我們“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年輕父母們在讓小朋友們背誦《三字經》等國學經典的同時,更應該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們做出表率。

在溝通人選上:應儘量避免由兒媳、女婿等與老人們溝通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應由老人自己的兒子、女兒充當直接溝通人。實踐證明,這樣溝通不管是從溝通效率上、還是溝通效果上都更好一些。

最後,要虛心誠懇,相互取長補短。

其實,在教育孩子方面,儘管父輩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理念等,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些差別,但父輩們在隔代教育中也存在著很多優點和長處,值得年輕的寶爸寶媽們學習借鑑。年輕的父母們,往往都是教育孩子方面的理論家、空想家和口頭派,說得往往都是天花亂墜,但要麼是沒耐心、怕苦累,要麼是沒長性、難堅持。而父輩們往往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教育孩子有愛心、有耐心,寬容仁慈。因此,作為年輕人不管是從讓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角度,還是從孝敬感激老人讓老人更多體現自身價值的角度,都應該虛心誠懇地學習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優點長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管我們與父輩在觀念、理念、習慣、方式等方面有多大的差異或者矛盾,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有一顆真誠關心關愛孩子的心。相信,在共同關心關愛孩子的前提和基礎下,只要年輕人懂得了知足感恩,抱著耐心包容、虛心誠懇的態度與老人進行溝通,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溝通效果,一定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瞭解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晨爸在線”微信公眾號,一起交流探討孩子教育問題中的酸甜苦辣。


晨爸在線CBZX



這個是很難的,父輩們也有一套根深蒂固的育兒理念,他們信奉了一輩子,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改變的。


曾經看過一檔綜藝節目,孩子的姥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

這一點讓孩子的媽媽很難接受。於是這位媽媽開始和姥姥溝通,姥姥卻堅決認為,她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認為打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溝通無果之後,這位媽媽採取了很機智的做法,她開始轉向和孩子溝通,表現出和孩子站在一起的立場,把家裡有可能成為姥姥打人武器的東西全部扔掉!讓孩子內心首先建立起安全感。

這樣的話,起碼孩子內心是有防備的,有了抵禦暴力的鎧甲,有媽媽這個堅強的後盾。


然後,媽媽在日復一日的交流中慢慢給姥姥傳遞一些先進前沿的育兒理念。交流、溝通、融合、身體力行,讓事實說話,姥姥會看到、會慢慢地發生轉變!

-END-

百合媽媽讀心理


慣子如殺子,溺愛就是過度的阻礙。

那些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真正的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


一、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

12歲少年弒母案,寵溺少年的爺爺奶奶,就是兇殺案的間接推手。深愛孩子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去愛的母親,某種角度來說,是這起案件的同謀。

被千般寵愛的孩子,最後變成不孝子白眼狼的例子比比皆是。早些年的楊麗娟,前兩年的留日學生機場捅傷母親,以及頻頻發生的弒母案。

所以不要因為老人寵愛孩子,覺得無奈,就什麼也不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親自帶孩子。

由於生存、工作等原因,不少父母選擇讓老人帶孩子,自己能提供的愛,就是每個月給點錢。

這是很危險的,孩子和父母親不親近,有無心理的依賴,是否願意被父母管教,很大程度都源自於這個孩子是否父母親帶。

3歲前親帶,8歲前不要離開你,12歲前別讓他的生活環境出現大的變動。這都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10歲前,你沒帶過,也別埋怨孩子不聽你的,龍興臺說過:父母和食品一樣,也是有保質期的,0-10歲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十年,錯過這十年,效果微乎。

二、每個孩子天然有他們的使命

還有個誤區,家長把孩子不受自己控制,看做不聽話,看做叛逆。把成績不好,看做是渣子。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幼兒教育專家門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就是,他已經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父母總想決定孩子的命運,想控制孩子成為自己想讓他成為的人。

對孩子來說,這很痛苦,她想成為自己,卻總是被家長打壓,他不願意,他想反抗,就成了家長眼中的叛逆。

所以當我們認為孩子叛逆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做下自我檢討,嘗試和孩子平等的交談。

上初中的孩子,是反抗意識最強的時候,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什麼樣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喬布斯曾說過“不要讓他人的觀點發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特別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弄清楚孩子是被溺愛,還是想成為他自己。




三、孩子的成長沒有偏方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孩子的成長沒有偏方,有的只是負責任的父母,提供穩定而健康的土壤。

我們做家長的要明白,其實即使是我們生養的孩子,他也是另外一個人,和我們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

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別人。

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

放下讓孩子成才的想法,先讓孩子成人。


【夜妖:妖媽,學習型寶媽,繪本講師,熱衷於分享和學習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與我交流】


繪本講師妖媽




海棠999


如何和父輩交流怎麼正確的去教育孩子!到不如小父妻之間多勾通交流!想辦法的好!因為這個問題有點難!不好勾通!簡單的說吧:

一、不管是家裡還是家庭以外的父輩們,他們的生長環境,接受教育的程度,還有幾十年形成的固化的思維模式,人生經歷和文化積澱,與年青的父母之間有帶溝!

二、而年青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思維模式!人生經歷和接受的教育與上一輩人還是有差別的!正所謂對三觀的認知程度也有差別!所以有時不好勾通交流,這很正常!無可厚非!

三、所以最好的交流就是順其自然!能勾通最好,勾通不了就沉默!千萬不要強求!及時觀察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和問題,及時去糾正引導解決它!還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就是去書店尋找答案!

四、建議:如果和父輩實在達不成共識!最好還是自己陪伴教育孩子吧!苦就苦點,累就累點!只要經得住堅難困苦,才陪擁有美好的未來!正所謂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嗎!最後祝家人和孩子一切順利!謝謝了!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strong>

如何跟父輩交流正確的教育孩子方式?我估計溝通不了。如果好溝通,就不會上網來問。有句話說: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當然,這句話不是說你去迎合父輩們的做法,而是要明白他們已經不能改變,你所有的行為要基於這點來考慮。


孩子已經初一,應該說有一定自理能力,也可以獨自呆在家。如果有條件,我覺得可以跟爺爺奶奶分開生活,平常由自己來管孩子,週末或節假日去探望下他們。接觸少,自然影響就少,你可以實施你的教育方法。


如果跟爺爺奶奶不能分開,那你應該拿出權威感來,要求由你來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爺爺奶奶儘量少插嘴,如果他們說得不對,你要指出、制止他們。

<strong>

如果既不能分開,也不能在家做主,那沒人能幫你,只能讓爺爺奶奶來溺愛孩子。

為了孩子,父母應該拿出一點手段來搞定爺爺奶奶,這也是為了孩子的長遠。


他山石家長部落


1.假如教育孩子出現分歧,你可拿類似教育孩子的書讓父輩看,讓他們從中得到提高,不然直接去說的話,如語氣不對,父輩不理解會生氣的,容易產生矛盾,電視節目和網絡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可以放給他們看,這樣即受到教育,不經意中學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矛盾還會減少。

2.父輩在教育孩子時,肯定給自己教育不一樣,他會過於疼愛孩子,幹什麼都順著孩子,在孩子教育和管理上鬆動,慣成不好習慣,在三歲到七歲前有些生活習性養成是很難改的,在這方面一定要重視。

3.在孩子教育上,父母要承擔責任,對孩子的教育由自己來,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要把重任推給長輩,有的大部分長輩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事物接受起來比較慢,在教育孩子上力不從心,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過於放鬆把重任壓給長輩教育出現問題你會後悔的。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是光說說而已,一家人都要共同努力,給孩子一個好的形象,好的學習紛圍和環境,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雲朵飄飄25


這個問題,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父母輩或老人不懂現代教育,至少不如年輕人懂。

其實現實情況遠非如此。我本人就是北漂姥爺,我也知道許多北漂帶娃老人情況。現在很多帶孩爺爺輩並不太老,也就剛退休的年齡,而且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可以說,相當一部分,既有帶孩子的經驗與知識,又有大量時間學習新的育兒知識,恰恰在這些方面,比年輕父母帶孩子更有優勢。年輕人與這樣的長輩正確交流育兒知識的首要態度就是虛心。

許多年輕人,既沒帶過孩子,又沒時間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往往靠網絡上看到的一星半點知識想當然管孩子,所以,因為這種情況與長輩發生矛盾,倒是應該好好反思,不能因為自己是孩子父母,就天生具備育兒經驗、知識與良好的科學的育兒能力。

至於因長輩溺愛發生矛盾,其實並不重要,只是爺爺輩與父母輩愛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已,爺爺輩對孫兒輩的溫暖愛意,其實是寶寶難得的情感滋養與精神財富。應該理解與包容。基本原則就是:無害即可行。當然,過分的溺愛是不好的,無論長輩還是年輕父母,都不應溺愛孩子!!!!


當然,對於沒有文化又固執落後育兒成見的長輩,產生矛盾時,原則要堅持,說服更要有耐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其實也是為子女做榜樣。相信大多數長輩是通情達理的。也不可否認,因此造成家庭不和的也很多,讓長輩挨累出力出錢又流淚受委屈,是很不應該的。

就當過教師的我本人來說,比當年帶女兒時還要上心:買大量早教書學習,寫心得,寫育兒詩上百首,姥姥每天還寫育兒日記。在網上看最新教育經驗與理論,併發給家人看,研究與購買玩具與童書,用文字圖片視頻記錄寶寶成長,還從老家帶來了狗狗小鳥與烏龜做寶寶玩伴,真是累並快樂著:人生再童年,與寶寶一起玩一起成長。


大洲文苑


首先,初中的孩子有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爺爺奶奶可能特別喜歡孩子事事順著來,私下建議和孩子多說說,表明爺爺奶奶愛你在家寵你慣你,但是你要知道哪些事其實是不對的,在外面沒人會事事依你順你。

其次,要理性的和老一輩的人說話,把一些電視上專家的話拿出來放給他們聽, 通常老一輩的特別相信電視上的專家,多找幾個,耳濡目染,漸漸的改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