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和《易經》兩部作品,哪部價值更大,勿噴?

古梁鏞


當然是《道德經》!理由如下:

①老子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離《易經》比我們要近的多,而且以他的學識、修為,對於《易經》、“河圖洛書”等上古占卜術的掌握程度,應該非常高超。但奇怪的是,老子從來不談這些,只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律是什麼,人應該如何遵循規律正確地工作和生活。

②老子是周朝圖書館長,博覽群書,寫《道德經》時繼承了《易經》的義理哲學部分,而對於卜卦之說不感冒。

古代由於科學技術落後,統治者經常以“裝神弄鬼”愚弄天下百姓以維護其統治,老子明確指出神聖傷人的實質是天下無道的結果,是擾民政治的結果。如果天下有道,則民無求於官,官服務於民,百姓安居樂業,何必怕鬼求神?

一般來講,百姓都是因為遭遇不幸才向鬼神求助的,天下大治,鬼神自然就“失業”而無從傷害了。由此可見,老子思想就是以科學的世界觀來化解“民迷”,“迷信”問題。


全息領導力


《易經》與《道德經》兩部經書哪部價值大?

《易經》主要講:宇宙萬物的自然變化規律。

《道德經》主要講:如何運用宇宙萬物的自然變化規律來指導人類向好。

《易經》與《道德經》兩部經書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易經》可以稱為《自然科學文化》,《道德經》可以稱為《人文思想文化》。

那麼,人文思想是受自然科學的啟示而產生的。

就兩部經書的價值高低而言,我想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人類離開自然科學不行,離開人文思想也不行。若是人們給他們分個高低,我想大可不必。若要分個先後還是可以的。

只能說:《易經》先,《道德經》後。

2019.4.19於墨韻齋











幸福居士墨韻齋王雅欣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用大白話聊點個人的看法:

一是這個問題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這兩本中國古代經典,不僅為我們中國人所崇尚,而且外國的哲學家、科學字、企業家、軍政領袖們也非常肯定和推崇《道德經》和《易經》。據說,《聖經》印刷發行量排全世界第一,《道德經》是排第二的。我們研究過這兩本書的人,大底都會認為這兩本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典。

二是《易經》與《道德經》有很密切、關聯、傳承的關係。第一、《易經》“經部”是一個“世歷三古,人更三聖”的產物,即原始的《易經》是從遠古、中古、近古的伏羲、黃帝、周文王,至“文王拘而演《周易》”而傳承下來。第二、《道德經》是周王室文史館長老子所著,是他西行出關被尹喜關長盛情相邀之下,老子唯一留給後世的一本他個人的著作。從《道德經》”道經”、“德經”共81章的內容、表述看,老子他老人家下功夫研究過原始版本的《易經》,應該是確信而無疑的。第三、加了“十翼”的《易經》,即《易經》“經部”、“十翼”合一起之後的《易經》,是由孔子和其弟子,在深入鑽研《易經》“經部”所有“六十四卦”後,對原始《易經》進行了梳理、總結、提煉,從此“卜筮”版原始“六十四卦”《易經》,才上升到哲學、思想、文化,既有了孔子及其弟子加註《易經》“經部”的研究心得體會的,後世人們更容易讀懂的完整版《易經》。另外,對這兩本書和對老子、孔子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孔子曾經向老子求教、求道,即老子應該算是孔子的很重要的一位思想導師。

三是《道德經》與《易經》的價值不能進行割裂。要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我們從上述這兩本古代經典的由來和關係,可以看出,二者有非常密切、關聯、相繼、傳承的關係。只是書名、叫法、研究和表述的側重點不同,二者在研究、思考、分析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上,在更大的世界觀、思維模式上,是一脈相承的。區別: 第一、原始《易經》就是通過“六十四卦”,把世間萬事物分為64個部分,通過“萬物類象”系統進行疊加,並進行“卜筮”的,“卜筮”的本質就是預測。所以原始《易經》是一本原始預測體系教材。第二、《道德經》的“道”“德”的講解,“遵道”即“有德”,“行德”即“守道”,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係。《道德經》是從原始《易經》“卜筮”系統的本源,發現了自然與社會中“道”與“德”的這兩個最核心概念,它是一種最高度的“人與外界”辨證關係的最早期、又最高級的論述。第三、孔子之加註“十翼”之後的《易經》,完整而正確的解釋,它應該是一個研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方法的經典智慧體系性著作。它的側重點,是研究“變”、“變化”、“變化的方法和規則”,《易經》的外文翻譯《THE B00K 0F CHANGE》,即它是一本研究變化和變化規則、規律的書籍,這一點,西方人是一點也沒有陷入迷信的。

因此,我們應該將《道德經》與《易經》放在一起,共同挖掘其對人類的應用、價值和影響,而不益於分開比較它們價值的大小。根源上,它們之間是一體的關係,只是表述側重點不同。應該把它們看作一個東西的兩個主述側面,而不是兩個互不相干、互相分開的思維繫統。

(一已之見,各自認知。謹此!耽擱您的時間!謝謝您的閱讀了!🌷🌷🌷🙏🙏🙏)


沃克特爾


道德經和易經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真諦,有舉輕足重的地位,是中國文化星空最閃亮的兩顆星,唐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者不可為相,可見歷代以來都把易經作為重要一經書。

易經是納於宇宙之象,天地變化,陰陽輪迴,萬物眾生,天地空間盡收在內矣。講尊卑高下,君子小人,有了一分為二的對立思想。尊崇陽的概念,六十四卦第一卦就是乾卦,孔子還特別讚美,元者:善之長也,享者:嘉之漚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乾卦六爻陰陽是世間所有美好品德集會和發揮最高境界,可是易經更深奧,變化之妙能完全剖解者少也。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那種渾然一體,把事物之間更具體地演成既對一又統一思想。魯訊先生說過:人不讀道德經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因此:道德經的思想上能適於治國安民,下能適於修身養性,其哲學意義和對人類的生活意義更明顯於易經,完整了體系,其思想可於治國,用兵:,教育,經濟,藝術,管理乃至個人養生修性,幾乎無不包也。

如果要說易經:道德經那部價值大,本人認為,二部經都是之夫天地之道,宇宙規律,世間萬物變化,發展不可缺少的精華,不過道德經思想受到易經的影響是肯定有的。




誠心走天下2


誕生在大概距今4、5000年前甚至更長的時間,今天我們知道的是,而更早期的失傳了。是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老子的著作。

和都應該誕生於“亂世”,也就是人類生活方式的大變革、大轉折的過渡期。春秋戰國大家都知道,是由夏商周的“聯邦制天下”轉向“帝國制”的過渡期,當時地球氣候突然異常溫暖,刺激了農耕產出量,隨之人口增長,各個諸侯國之間出現有限空間內的對土地的激勵競爭--最高階段即諸侯爭霸戰,天下大亂,這種外部氣候大環境突變刺激下的多個政治勢力形成的生態系統就會發生“突變”,認知升級。類似的也同樣發生在後來的明清小冰河期,氣候突變,刺激激發產生了歐洲多國競爭的極致狀態-戰爭,誕生了西方近現代科學。

認知突變發生的條件:外部大環境突變(往往是氣候週期性變化)+多政治勢力形成的生態系統。

我想的出現應該也是如此,大概5000年前,黃河流域氣候開始溫暖,竹林密佈,當時多個部落城邦之間戰爭頻繁,刺激了這個區域群體性認知升級,就誕生在這種情況下,同時產生的還有如“神農嘗百草”等等,而“大一統”的長江下游因為安定而認知出現停滯。

有可能的就是當時對天文氣象的記錄“系統化”,如山西陶寺的天象臺俯視圖非常像陰陽魚,發展到後來的人類將天象必然的和“人事”結合,來“卜算”戰爭、生產等等。這都是正常合理的早期認知發展路徑。

如果那和比較,我想可以類似和之比較,都是人類在思想大爆發巔峰期的認知升級。


探索貓


《易經》;是研究宇宙變化規律的科學。易者變也。可是到周朝以後就研究偏了,成了預測學了。所以要研究還是研究要直接研究《易經》才能知宇宙變化規律,瞭解宇宙真諦奉獻人類。

《道德經》是研究宇宙生的規律,所以老子說道生萬物,宇宙生命謂之道,生命之光謂之靈。其二《道德經》是講宇宙規律的哲學。其三是講人怎樣通過靈脩使自身生靈提高層次昇華修進宇界成為宇宙新造即新生的宇宙靈。但請研究者注意:若研修就直接研究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一因為《道德經》已把《老子》修改了一千多字次,把老子的思想已修改的面貌皆非了。

總之若是概括評價《老子》,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基石,是中華民族像徵。它超越時空、超越歷史、超越國度、超越信仰。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歷久而彌新富有生機和活力。故此被美國《紐約時報》列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因此老子思想不愧是中華民族之魂。


伊尹597


《易經》支撐著一個叫易學的流派,但整個易學卻讀不懂《易經》,《易經》只貢獻了一堆無法解讀的符號與文字。沒有任何有效指導思想與實踐原則出《易經》,所以嚴格來講《易經》對文化的貢獻等於零。

《老子》一書支撐著一個叫道家與道教的流派,但道家與道教也不真懂《老子》。老子的章句常常被人引用,用以裝飾高深,但至於老子奧旨仍舊沒有人能說清。

未被讀懂的東西,在原則上等同於無用的東西。這樣說一定會招致反對,他們會列舉很多神話來宣傳這些經典如何如何偉大,但卻講不出令人們感覺經典偉大的實質性內容。不要繼沉浸在神話中不能自拔了,真正的偉大在未來創造的過程中,需要學者們不斷的提出問題,並努力給出答案。


國學新邏輯



慧芳山泉


談:人,人無完人。談:“經”經是人著的。《道德經》是人真,得“道”人老子所著,《道德經》是一部講宇宙、天地萬物,政治、經濟、軍事、人文、治國、養生、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無為而不為,一切順應自然規律,而不妄為,乃《道德經》是也。《易經》不是一人所著,後有孔子等人所著,《易經》是一部講宇宙、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包羅萬象,人類人意識的所謂,吉、兇、禍、福等,使人類人為的用來占卜,取吉、避兇,的一部經典。《道德經》講宇宙包羅萬象,天地無為生萬物,“道”法自然,“道”無處不在,養育萬物而無為,人類順應自然規律而不妄為,無所謂,三、六、九、等,吉、兇、禍、福,富、貴、貧、賤。人人平等。《易經》講,宇宙,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包羅萬象,吉、兇、禍、福、人有、三、六、九、等,富、貴、貧、賤,人為的取吉,避兇,人人不平等。《道德經》和《易經》兩部作品,那部價值更大,勿噴?予以為,《道德經》可以靜化人類的心靈。《易經》會使人類分出,三、六、九,等。《道德經》會使人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易經》會使人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各有各的看法,望諸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熊先生28639


從對《易經》的讚譽“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看,《易經》的地位是比《道德經》高的。《傳統智慧再發現》的作者也說《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對《易經》三爻的闡釋。

我覺得,老子在周朝的圖書館中看到了連山、歸藏,並學習研究了“三易”(連山、歸藏、周易),這對他能在被逼迫的狀態下寫出五千言的《道德經》是幫助很大的。只是我的看法。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易傳與古代科學》在第二章《孔子學道》中的《問道老子》論證了孔子向老子問道,並說明“老子教孔子天道觀”。

從作者說《老子》第七十三章是講“天之道”看,結合顧炎武說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看,再從《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易道通乾坤,和德濟中外》一書中“楊達源等認為:《周易》本為古人所遇自然現象的彙編,因為《周易》內容與古人生存活動有關,八卦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和澤八方面自然現象,《周易》探索八個方面的相互聯繫,以及自然界的發展變化”。

從這些看,《易經》是從伏羲開始,古人對自然界還有自身及社會的認識,老子又通過對《易經》以及其他典籍的學習,形成了《道德經》。

從這裡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了。

《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易道通乾坤,和德濟中外》的作者在“八卦宇宙論”這一章節中介紹了劉子華博士的“八卦宇宙論”,並指出這“是中國學一個很重要的原始創新(元創新),並已得到法國學者的承認”。作者還指出“《八卦宇宙論》是應用八卦解決現代天文學問題的第一本專著,確實是把周易與天文學關係的研究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一科學假設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開拓了一個新領域,具有原始創新性質”。

作者還在《天干、地支的天文背景》中指出“鄭軍對天干、地支的天文背景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在朱燦生、傅立勤研究成果的基上,他認為天干、地支的60年週期與日、月、地三體相對位置有關,從而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干支的科學內涵”。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洛書·宇宙模式圖論》,作者指出“‘洛書’數字空間是可以概括宇宙數理、宇宙物理和宇宙生理的‘一個單獨的公式’(拉普拉斯)。”作者在《洛書·伏羲八卦萬歲——基本費米子代的探討》中評論先天八卦圖說“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也最準確的宇宙模式。在文藝復興以前領先世界的中國天文學,即以這個八卦符號系統作為時空框架。在這裡,應該著重指出的是:8個卦符,都由3個3個卦爻(陽爻一或陰爻——)組成。因此卦爻總數為8×3=24。任一相對兩卦的爻值之和為15。這兩個數據與群SU(5)的兩個表示:一個24維表示,另一個5維加10維表示相合。

通過計算作者感慨“這真不可思議:人類20世紀的科學,宏觀上的天文學和微觀上的粒子物理學,在數量表示上,竟逃不出中國遠古的伏羲八卦的數理範圍!”他還引用《周易·上傳》第四章裡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說“在這裡是否可以理解為,在10負33次方釐米的非常短的世界裡,或者在原子核的大約1/10的15次方的夸克世界裡的夸克,跟其他多種粒子一起‘遊魂為變’,變呀變呀,最後變出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來。”

再從他的“八卦系統,3個3個卦爻組成1個卦符的原理,與量子色動力學中3個3個夸克(uud、ddu)組成1個核子(質子P,中子n)的原理相合。如果籠統講3個8,那麼在SU(3)夸克模型中表述為3個8重態:1個重子8重態,1個介子8重態,1個膠子8重態。”

是不是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境呢。

從這些來說,《易經》的價值要比《道德經》大。

可是也要看到《道德經》的外文譯本已經有將近500種,使用了30多種語言,在世界上出版的數量排在第二位。而且《道德經》對文藝復興後的歐洲學者影響是很大的。但是也要看到《易經》對萊布尼茨的影響,對二進制的影響。

說這麼多,我只是想說,幾千年留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有非常多的智慧是有非常大價值的,中國的傳統智慧也是可以融合現代的學問創造更大價值的。

也希望大能多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現更大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