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學《易經》,主要是學《易經》的什麼?

小慶說歷史文化


《易經》相傳成書於殷商時期,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於羑里而著《易經》。後來被卜師用來作為詢問神靈的卦象指導,以此來預測吉凶禍福,供君王和上層人士參考。

後來各位聰明的士子,分別從易經中感悟分化出自己的思想,創立出自己的學說。最鼎盛時期莫過於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層出不窮,璀璨非凡。它們把《易經》分化而發揚光大。

宋朝時,理學大家朱熹對易經進行更加形象化的表達,才有了目前我所看到的“乾、坤、艮、震、離、坎、兌、巽”的符號式表現。也有形象的口訣記憶,“乾三連、坤六斷、艮覆碗、震仰籲、離中空、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我們平時看易經更多應該要學習它的處世之道,過滿則溢,物極必反。保持君子中正之道,持續向善前行。





閒說雜談記


總的來說:易經分為易理和術數。

易理:可以參考一下道家思想文化和佛家文化。因為太高深。最主要的應該是為人處事方面。其次就是什麼物極必反。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陰陽平衡之類。

術數:就包括 山 、醫、命、卜、相。“一命 二運 三風水 四積陰德 五讀書 六名 七相八敬神 九交貴人 十養生”。這裡面應該最難理解的就是“山”了。“山”其實就是奇門遁甲之類。“醫”就是中醫。“命”就是算命之類。所以才造成了去那個地方旅遊,人家就會拉著你跟你算命,看手相,面相之類,雖然參造了周易,但也不可全信。聽聽得了。我記得還有一句話就是:七尺之軀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

我是徐玉溪,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指正!



徐丶玉溪


易學是一門很廣闊的天地的學問。

學起來簡單,想要精通卻難得很。它裡面包含的東西太多了。就學好周易而言,需要考驗你的學識和經驗。至於學到什麼不是看你自己想要什麼嗎?

首先、它是模擬天地變化的一種模型吧。

以兩個基本概念,陰和陽,通俗講就是矛盾雙方,就矛盾的關係就分為好幾種,所以請參看毛主席的矛盾論。另外注意先讀十翼,搞清基本卦象,然後研究乾坤二卦,你就算入坑。恭喜你從此進入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坑。很難爬出來。

第二、可以蒐集歷代關於周易的評述,讀一讀各家的注。不過似乎就揚雄的太玄,可以比較接近它的意思。

第三、可以讀一讀諸子百家的書,你就可以知道,周易對於諸子百家的影響。

我,高中的時候被它的義理所吸引,常常要睡覺的打著燈照著讀上一會兒。後來又被它的數術吸引,就學著去了解四風水等。再後來又對丹術有興趣,就去看了一下週易參同契。現在對中醫感興趣,可以看看書瞭解一下,不打算看病治人,因為關乎生死,所以打算學點知識就算了。





haoshise


本人這一段時間正好在看《易經》,感覺這個問題這個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理解。

《易經》又叫《周易》,是古代四書五經的五經之首,在古代四書五經其實主要是教人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古代的教育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講究以德立人,那麼我們學習《易經》這本書的話,也應當深入的瞭解裡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為了能夠比較明確的表達我的想法,我就說一說《易經》中的第一卦“乾”卦所講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乾卦是由六個陽爻(既沒有中斷的橫線)組成的,他的卦辭要從下往上看。

乾卦的第一爻,也就是最下面那一個陽爻,叫做初九,他的爻辭是“潛龍勿用”。就是指的人剛到一個新的單位或者是剛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時候,要像潛龍一樣藏在水裡,慢慢的積蓄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要“勿用”,不能急功近利,因為剛開始的時候自己的力量還很弱小,這時候如果就開始想要大展才華,會適得其反。

乾卦的第二爻,既九二,它的卦詞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指的在經歷了初九的“潛龍勿用”之後,有了一定的才能,就要開始作“見龍”,讓人看見的龍,施展自己的才華。不過想要作“見龍”是有條件的,就是“利見大人”,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的才能之後想要展現自己的才華,必須要有“大人的扶持,那樣你的所作所為對你來說就會很“吉利”。這裡的“大人”並不是特指當官的或者是權貴,是泛指自己身邊能夠提攜自己或者激勵自己警示自己的人。因此到了九二的階段,我們有了一定的積累,就要開始成就自己的理想,同時要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合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乾卦的第三爻,爻辭是“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是指的人經歷了上一個“見龍在田”的階段,事業有了一定的進展,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這時候不能放鬆警惕,驕奢淫逸,要“終日乾乾”,不斷的警醒自己,以讓自己做到“無咎”,既不出什麼大的差錯。

乾卦的第四爻,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是指的經歷了前三爻之後,事業有了一定的進步,與身邊的人關係也處理得比較好,這時候就可以從九二的“見龍在田”到“或躍在淵”了,人生可以進行第二次的提升,但要注意的是,這時候做事一定要小心謹慎,做到“無咎”(沒有什麼大的差錯)

乾卦的第五爻,可以說是人的終極理想的一爻,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爻,既“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指的一個人經歷了前面的四爻之後,如果還能夠提升自己,還有餘力的話,就要大展才華,實現自己的終極理想。“飛龍在天”是指的一個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成就大事業。而後面的“利見大人”則告訴我們這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團隊協調,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不能因為自己的發展就忽略了身邊人。

乾卦的第五爻,因為有“飛龍在天”的吉利跡象,因此一般會用來描述一些成功人士或者王公貴族,比如“九五之尊”中的“九五”就是指得乾卦的第五爻。



到了牽掛的第六爻,爻辭是“亢龍有悔”,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可以看出來不是很吉利。這個“亢龍有悔”指的是一個人事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後,如果貪心不足,想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既“亢龍”)。那麼就會帶來極大的災禍,因為個人能力達不到,所以反而會讓自己的事業跌入低谷,這也就是“悔”的意思。

通過《易經》中的乾卦,我們可以體會出其中的智慧,對我們的做人做事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此我認為學習《易經》主要是學習裡面暗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在桃花島終日研習武學,於四書五經竟然有些疏忽了,看來以後要重視理論知識的鑽研了。


桃花島主王藥師


學習《易經》要知道它的三大要素:易理,易象,易數。弄不明自《易經》的理,象,數,等於沒學。理既卦理,怎樣生成怎樣變化,及每卦裡面所伏的卦和正反卦等等的原理。象既卦象,就是每卦所顯示和隱含的現象,及正反象和伏象。數既卦數,先天數,後天數,術數。術數也就通常人們所說的方法。學好《易經》理,象,數,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聯通聯貫。《易經》也是方法論,學好《易經》能提高人的心智,看問題處人事會有異樣的感觸。當然,也可算卦,也可豫測,這需要個人的理解能力而說……


天中山民


《易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說上古三大奇書包括《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但它們成書都較晚。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譯自然運行的內在特徵與規律,解讀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易經》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鉅著。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2]。《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經文。而《周易》相傳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不過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臺秦簡《易佔》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易》也叫《易經》,經字特指原文內容。由於三易之中唯周易有幸傳世,因此《易經》通常便泛指《周易》。後人對《周易》再作註解的版本眾多,其中最早期的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易傳》。所以,不要混淆《易經》跟《易傳》,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易傳》的上半部為「經」的部分,是引用《周易》的原文;《易傳》的下半部為「傳」的部分,是由孔子及弟子們聯合撰寫,對周易進行主觀的個人見解註釋,其實並不等同《周易》原文的真正內涵。「傳」的內容包含〈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共十篇,舊稱《十翼》。



重新開始的哲學


《易經》就是易學,也稱玄學。學易經首先學最基礎的知識。

《一》要知道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數相配一輪稱60甲子 60年。如:甲子 已醜 丙寅 丁卯......

《二》有精通陰陽 五行的生剋制化,屬性方位 形相(從外貌形體上直接看出來的形狀特徵:如金形 木形,水形,火形,土形)可以根據形相分述看出人的特點。如木形人的特點是:形貌廋直挺拔如一株筆直大樹,儀態軒昂,骨節突出。面部上闊下尖 眉目清秀。腰腹圓滿。膚色青(白中透青。)聲音高暢洪亮...)

《三》熟記八卦:乾坤艮震,巽離坎兌。

@先天卦。(是未得掛之前先得數,以數起卦為先天卦)

@後天卦(未得數之前先得卦,以卦得數為後天掛)

1·《梅花易數》卦例精選。

2·(六爻預測知識:@六爻地支的配置(納甲法)即十干納八卦之中。

2·納地支,也就是六爻預測法。

3·六神的配置(用六神輔助六爻斷卦之吉凶)

4·六神:青龍,朱雀 勾陳 螣蛇 白虎 玄武。

5,六神的主事......

6,六神的發動:

例:青龍發動臨用神進財進祿福無窮,臨仇遇忌都無益,酒色成災在此中。

朱雀發動文印旺,殺神相併沒勞功,是非口舌皆因此。動出生身卻利公。

勾陳發動憂田土,衝歲遭忌為忌逢,

生用有情方是吉,若然安靜不迷濛。

念念真誠念念通,默默感應默默中。

直到山窮水盡處,逍遙法界任西東!


王者之香6


本人對《易經》十分感興趣,前後陸陸續續讀了七八個個版本,《易經》是一部瑰麗珍寶,是華夏五千年智慧殿堂,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個人總結如下: 

伏羲之易,為天地之易, 

是用來解釋整個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聖人之易, 

是用來闡釋萬事萬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來闡釋人間之事的。

在此不一一解釋,大家可以去圖書館瀏覽一下,但是短時間是很難看懂,而有些白話文翻譯的也都有出入,甚至相駁。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大部分學易經是為了占卜,其實占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作用。個人感覺學易經的最終目的學易的目的, 乃是通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 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進而達到與“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企業學易可以懂得企業運轉平衡之根本,從而維持家企業發展。個人學易就為了更懂得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進行自身修煉德行和智慧,必將使人終身受用。



青島涵涵爸爸


《易經》是本哲學範疇的書,講的內容包括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哲學、歷史、文學、玄學、醫學等學科。《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關於“三易”之說。《周禮》“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易》,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六十有四”。就是說,在周朝《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個易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

二、簡介: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薩滿東北出馬仙圓慧


這個話題,見仁見智。魯迅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易經》何嘗不是如此?正本清源,《周易》(現在的《易經》應該叫《周易》。《易經》共三部分,《連山》《歸藏》已亡失)原本就是占筮之書,所以後人拿它用來卜卦,至於算的準不準,那要看卜卦人的水平,所謂問卦容易解卦難(據我看多半都是在胡扯[呲牙])。至於現在的風水八卦、抽籤打卦之類的,均是在《周易》基礎上的衍生產品,江湖術士的謀生手段,你也可以把它當成封建迷信、江湖騙子(人艱不拆,如有得罪,見諒![可愛]有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既然是占卜之書,怎麼又成了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起源,被後人盛讚推廣了呢?那是因為,《周易》蘊含著樸素的哲學道理,是對自然規律的觀察理解,指出事物都是辨證的統一。《周易》的總體思想,甚至每一卦無不體現了陰陽、盈虧、利害等辨證關係,是大智慧,對做人做事均有指導意義,我認為這才是《周易》的精華,才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