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對於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相信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在明初羅貫中的演義小說風靡華夏大地的時候,三國顧名思義三個國家鼎足而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人物他是魏國人,說道魏國我們對其當權者曹操一定如雷貫耳,有關於曹操的故事幾篇文章也講不完,我們今天說的正是他的親侄子夏侯霸,有關於夏侯霸就不得不說他身後的夏侯家和曹魏政權的深厚關係,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才導致夏侯霸棄魏奔蜀。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說起夏侯霸他和曹魏家族的人有著血緣關係,可明明是曹魏政權中流砥柱的他,最後卻棄魏而逃,投奔蜀國,可以說夏侯家在曹魏中的地位完全和皇親國戚沒什麼兩樣,論起輩分來,魏國政權的創建者曹操還是夏侯霸的親叔叔,曹操雖然姓但原本姓夏侯,是沛縣夏侯家的孩子,後來因為曹操的爸爸曹嵩過繼給了當時掌權的太監曹騰為養子,這才改姓曹,說起來曹家和夏侯本是一家,而除了血緣再說交往,夏侯霸的父親是夏侯淵,夏侯淵和曹操是發小,兩人不僅是同族,而且還有過命的交情,在家鄉殺了人的曹操準備逃走,是夏侯淵為他頂罪,之後又是曹操人脈關係才將夏侯淵救出,可以說夏侯淵對曹操有救命之恩,而在曹操之後的南征北討之中,夏侯淵所起到作用別人無法比擬,本是親族,又是最得力的大將,因為夏侯淵的關係夏侯家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穩固提升,而身為夏侯家子嗣的夏侯霸更加被曹操所看重。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而在之後的一件事更讓曹阿瞞對自己的這個親侄子充滿愧疚,建安二十多年,劉備和曹操作戰,劉備手下赫赫有名的老將黃忠偷襲夏侯淵,致使夏侯淵戰死,消息傳回,曹操大哭,年少結下的友誼在加上如今的戰死沙場,怎能讓曹操不心痛,因為夏侯淵的戰死也讓曹操對夏侯霸這個親侄子充滿愧疚,而夏侯霸在聽聞是蜀漢殺了自己父親,也是心中暗自發誓有朝一日要滅亡蜀漢政權,可世事難料,僅僅幾十年後,夏侯霸竟然投靠了蜀漢的政權,究竟是什麼讓夏侯霸投入殺父仇人的政權之中?這時因為夏侯霸和曹魏政權的親密關係。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當時還未成年便失去父親的夏侯霸便被曹操接入皇宮之中,和曹操的子侄一同受教,就是在這裡夏侯霸結識了曹爽,曹爽是大將軍曹真的兒子,自此之後夏侯霸便一直跟隨在曹爽身旁,兩人的關係像極了當初的曹操和夏侯淵,曹爽也一直對夏侯霸十分器重,可這一切都在曹爽死後化為烏有,這一切還要從曹睿託孤說起,我們知道是曹操創建了曹魏的政權,成為三國之中的其中一方,而曹操的長子曹丕繼承王位,而在曹丕繼位的時候,取代漢獻帝創建王朝,尊曹操為武帝,而自己是文帝,曹丕之後繼位的是曹丕的長子曹睿。曹睿和他的父親、祖父一樣的雄才大略,在位之時採用一系列舉措鞏固魏國統治,說道曹魏的這三個君主,還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而也正是這個人物才讓夏侯霸甘願放棄在曹魏的榮華轉而投奔蜀漢,這個人就是司馬懿,民間的小說中將司馬懿塑造成一個隱忍的形象,事實上,司馬懿確實能夠隱忍,曹操在位的時候,司馬懿從未表現出任何謀反的意思,而在曹丕和曹睿的時候,司馬懿也沒有任何的不敬,就是這樣的一人,卻在最後滅亡曹魏政權,司馬仲達憑藉自己的壽命硬生生熬死曹三個君王,政治最根本比的就是誰活得長。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顯然這場戰爭司馬仲達是最後勝利者,曹睿僅僅當了四年的皇帝便死了,臨死之前,曹睿託孤司馬懿和曹爽,讓他們輔佐新任帝王曹芳,當時的曹芳尚且年幼,於是大權便落在託孤大臣曹爽和司馬懿手中,這時一直沒有展現野心的司馬懿終於將自己的想法暴露在眾人眼前,他司馬仲達想要謀權篡位,可是擋在眼前最大的障礙就是曹爽,司馬仲達和曹爽的爭鬥一直未曾停止,最終司馬仲達棋高一步,殺了曹爽奪去了曹魏政權,誅殺曹爽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算曹爽的黨羽,這時和曹爽交好的夏侯霸自然首當其衝,此時司馬仲達完全掌控朝政。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為了活命夏侯霸竟然做出背叛魏國投奔蜀國的舉動,顯然夏侯霸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十分匆忙,連自己的兒子和妻子都沒有帶走,就只有他自己一人騎著戰馬奔向蜀漢,除了國內司馬仲達的緊追不捨之外,夏侯霸之所以投奔自己的殺父仇人還有另一條原因,那就是夏侯霸的妹妹是張飛的妻子,要知道張飛在蜀漢政權中可是元老級的人物,有了這一重關係,最起碼能夠保住性命,果然夏侯霸賭對了,到了蜀漢的夏侯霸受到了貴賓的待遇,當時蜀漢政權的領導者是劉禪,雖然劉禪並沒有其父劉備的胸襟,但是對於夏侯霸劉禪還是表現出一個君主的氣度,不僅讓夏侯霸留在蜀國,而且還對他委以重任,之後的夏侯霸曾經跟隨姜維一起征討過魏國,面對曾經的故土,夏侯霸心中五味雜陳,可是為了活命,他沒有任何選擇餘地,雖然他出身夏侯家,但是為了保命卻不得不投奔蜀漢。

曹操親侄子的他卻投奔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