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孟子說:“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放到朱元璋的身上最合適,他絕對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勵志的皇帝。只不過,從小飽受飢餓折磨的朱元璋,並不知道自己能當上皇帝。那麼,他小時候到底有多窮呢?

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一、居無定所常搬家

朱元璋家多次遷徙,只因為一個字——窮。朱元璋的祖籍是沛縣,也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朱家世代以淘金為業,作為淘金戶,每年都得向元朝官府繳納一定的金子,因為無金可淘,只能改種莊稼。朱元璋家多次遷徙,沛縣、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泗州北邊的孫家崗,淮河南岸的盱眙縣的津裡鎮、靈璧、虹縣、鍾離縣、鳳陽縣等地都留下了他們家生活的痕跡。朱元璋他家在他爺爺朱初一去世之後小康的生活就不怎麼有過了,他們家沒有土地,只能夠租地主的地維持生計,偶爾打點散工。每年辛辛苦苦,還得交一半以上的收成給地主,勉強維持生活。遇上荒年,糧食歉收,地主不肯減租;遇上豐年,地主提高租稅,否則斷租;因為這樣,他們總是遷徙。

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二、窮人家庭苦難多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家是典型的農民家庭,沒啥文化,孩子還多。重一、重二、重三、重五都是他的堂兄,他有三個哥哥,也就是重四、重六、重七,還有兩個姐姐,一共六個孩子。大姐因為家裡窮,很小就被送人了。大哥早早成家自立門戶,二哥、三哥當了別人的上門女婿。朱元璋一家靠著租地主的地勉強過活,正常年景,還能維持,可是遇上了饑荒,日子就難辦了。元朝末年,災荒不斷,朱元璋的家庭災荒不斷,嫂子、侄子、姐姐家人都相繼去世。

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最慘的是至正四年(1344),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席捲了整個江淮大地,大旱之後緊接著就是旱蝗瘟疫。四月初六,64歲的父親朱五四因為沒錢看病染病去世;初九,大哥也跟著走了,大哥的兒子聖保也夭折了;二十二日,母親陳氏也染病去世。十幾天,家人相繼去世,怎一個慘字了得。飯都沒法吃飽,更別說給家人安排葬禮。靠著好心的鄉人劉繼祖的施捨,才有一卷涼蓆草草安葬父母。

三、小和尚流浪天涯

這一年,朱元璋17歲,全家只剩下大嫂、侄子、二哥和自己。因為生活無以為繼,嫂子帶著侄子逃奔孃家了,二哥也另謀出路,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在別人的指導之下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和尚,只是一個打雜的小沙彌罷了,勉強混幾口飯吃。可是好景不長,朱元璋只在皇覺寺正兒八經呆了50天,寺院也維持不下去了,只能走南闖北成為遊僧到處乞討。為了換一口吃的,受盡他人的白眼。幾年後,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和尚沒當多久,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已經裹挾而來,無奈之下,朱元璋選擇了加入起義大軍。流浪的日子,鍛鍊了朱元璋的意志,他接觸到更多的人,開闊了視野,成為他人生重要的經驗財富。誰也沒有想到,當初那個以乞討為生的窮小子,會變成大明的開國皇帝。

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朱元璋的經歷,其實是當時芸芸眾生的真實寫照,為了一口吃的,尊嚴是什麼?胡軍演的電視劇《朱元璋》裡有一句臺詞,我至今印象深刻:“那年月,要是咱家能夠吃上一口飽飯,咱斷然不會造反,這世上只會多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朱重八,絕不會有大明皇帝朱元璋!”

窮,不是朱元璋一家人的特徵,而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通病。因為物質匱乏,人們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創造更多的財富,自然沒辦法養活自己,“飢餓”便成了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當時造反的農民何止朱元璋一人,只是那些卑微如塵埃的勞苦大眾被掩蓋在歷史的塵埃裡。很多人嘲笑朱元璋農民思維,可是人們不知道,能夠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已經是他傾其一生達到的最好姿態了。

史上最勵志的皇帝,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到底有多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