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以後,採取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即先對付南方小國,再直面北漢、遼國。為此趙匡胤還專門設置了“封樁庫”,儲存錢幣、布匹,希望藉此贖回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

後來的宋太宗基本延續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在贖買無望之後,曾先後兩次北伐,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兩次都沒有獲得成功,從此宋人畏懼遼國強大,逐漸轉進攻為防守。

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而遼國卻是步步緊逼,每年不斷有遼國騎兵南下屠殺百姓、掠奪財物。

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20萬大軍南下,遼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兵臨黃河北岸的澶州,嚴重威脅宋朝都城汴梁。

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圖為遼國蕭太后畫像

遼軍南侵,邊關告急的奏報不斷送往京城,當時的宰相寇準有意將奏報扣下,等累積到一定數量再呈給宋真宗。宋真宗感覺邊關事態嚴重,便向群臣詢問計策。當時朝中不少大臣主張避開遼軍的鋒芒,遷都升州(今南京),更有人提議遷益州(今成都)。

只有宰相寇準建議皇帝親征,他告訴宋真宗:“如果遷都,百姓必定會人心惶惶,敵人再趁虛而入,無論升州還會益州都保不住,遷到哪裡都不安全。而陛下如果親征,士氣必然大振,一定能擊退遼軍。”宋真宗最後採納了寇準的建議,御駕親征。

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宋真宗來到澶州,宋軍果然士氣大振,他還接受寇準的建議,登上城牆以激勵士氣。各路宋軍皆高呼“萬歲”,聲震數十里。

而恰好當時的遼軍大將,南京統軍使蕭撻凜在前線察看地形時被宋士卒張瑰射殺,遼軍未戰先失大將,士氣逐漸低迷。再加上遼軍孤軍深入,宋軍在後方威脅遼軍退路,蕭太后便向宋提出了議和。

此時宋朝形勢大好,宰相寇準不同意和遼軍議和,但宋真宗執意要與遼議和。並派使者曹利用和遼人商談議和條件。宋真宗告訴他:“如果遼人要求苛刻,花費百萬也可以。”但寇準找到曹利用,威脅他道:“如果超過30萬兩,我就要你的項上人頭。”

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等到曹利用回到宋營,宋真宗急忙詢問賠了多少銀子,曹利用不敢直說,只是伸出3根手指頭。宋真宗以為是三百萬兩,覺得太多了,但隨後又覺得花三百萬兩解決此事也算值得了。等知道是三十萬兩時,宋真宗十分高興,下旨重重的賞賜了曹利用。

“澶淵之盟”簽訂以後,宋真宗將此認為是一件比肩太祖太宗的豐功偉績,但大臣王欽若對他說:“此乃城下之盟,是被迫簽署的屈辱條約。”

兩國和談,皇帝:賠了多少銀子,大臣伸出三根手指頭,皇帝:重賞

▲圖為名相寇準

而宰相寇準因此戰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但也遭受了小人的妒忌。王欽若將寇準的功績抨擊的一無是處,更向宋真宗讒言:寇準勸其親征其實是在賭博,拿真宗的命去賭,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則一切都完了。從此,宋真宗便疏遠了寇準,後免去了他的相位,貶到地方為官。

後來的宋真宗痴迷於泰山封禪,因功績不顯,竟將“澶淵之盟”列為生平政績之一。讓人諷刺的是:自宋真宗之後,中原皇帝們便不再前往泰山封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