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愛新覺羅·奕譞(xuān )(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奕詝(zhǔ)異母弟,同治皇帝的親叔叔,光緒皇帝載湉(tián )生父,末代皇帝溥儀的爺爺。他的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依次是晚清後三位皇帝。奕譞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其大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他是晚清三大鐵帽子王之一的醇親王,也是清朝第一次醇親王,也是倒數第二代醇親王,清朝的兩代醇親王即愛新覺羅·奕譞及其第五子載灃。諡號“賢”,後來稱作醇賢親王,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醇王府

醇王府,在北京曾佔據過三處地方。

咸豐十年,即1860年,成婚後的奕譞依例粉府出宮,他受賜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門內的太平湖東岸,即現在中央音樂學院所在地。這是第一座醇王府,又稱為“南府”

後來,1874年,他兒子載湉做了皇帝,依照雍正朝的成例,“皇帝發祥地”又被稱為“潛龍邸”,需升為宮殿或者空閒下來或者仿照雍王府(雍正帝即位前居住的府邸)改為雍和宮的辦法,改成廟宇,供奉菩薩。為了騰出這座“潛龍邸”,慈禧便把什剎後海的一座貝子府賞給了奕譞,並撥出十六萬兩銀子加以修繕。這便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人們稱為“北府”的地方。

後來,1908年12月2日,他孫子又做了皇帝,兒子也成了攝政王,此時奕譞已經去世了,北府再一次成為了“潛龍邸”,於是隆裕太后便給醇親王一家建造了一座全新的王府,地址選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靈囿紫光閣一帶,正大興土木之際,武昌起義爆發了,該工程耗銀206萬兩,1911年清朝覆滅時王府仍未竣工,後改為國務院辦公地。(“集靈囿”即慈禧太后擬在此修建的新園林,但一直未開工。紫光閣為南海一景觀,現在是國務院領導同志接見外賓的重要場所)

醇王府三修府邸,兩度“潛龍”,一朝攝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的歷史一起告終。

奕譞的一生

在清朝最後的最黑暗的年代裡,慈禧太后給醇王府造成了榮華富貴,醇王一家給慈溪做了半世紀的忠僕。奕譞更是為慈禧效忠了一生。“前半生榮華富貴,後半身戰戰兢兢”這麼形容奕譞再合適不過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一生的軌跡

無所作為的少年時期

道光帝龍生九子,1840年,的第七兒子奕譞出生了,這一年,中國出了大很的事,英國開始了對中國進行第一次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的國門。

1842年,奕譞的父親道光皇帝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此後八年,道光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清王朝陷入危機。此時幼年的奕譞,做著皇子們該做的事情,那就是讀書。

1850年,父親道光帝去世,10歲的奕譞失去了父親的庇護。這也給他一生性格帶來巨大的影響,就是謹慎有餘,膽略不足,這也使的他在政壇上算是平靜如水,沒太大的波瀾。奕譞有兩個同母弟弟,一生都沒什麼作為。

1850年,哥哥咸豐帝即位後,奕譞被封為醇郡王。此後,在咸豐帝在位的十一年裡,咸豐對這位弟弟並不怎麼在意,因為在這十一年裡,奕譞並沒有得到什麼“恩典”醇郡王也只是作為皇族的一種特殊待遇而已,實則根本不是什麼實際的官職。

在這悠閒的十一年裡,慈禧看到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奕譞,又想到了被咸豐撂牌子的妹妹,慈禧打起了小算盤,雖然自己貴為懿貴妃,但還是需要外面有人幫助,於是便勸咸豐帝將小姨子嫁給奕譞,就這樣,奕譞成了慈禧的小叔子兼妹夫,從這一刻開始,也就註定了奕譞的一生。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榮華富貴的前半生

1861年8約22日,咸豐帝駕崩,1861年,慈禧的兒子,奕譞的侄子兼外甥,不滿6歲的幼年天子同治帝載淳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大清朝第十位皇帝。

在此後的幾個月裡,奕譞接二連三的得到了一大堆頭銜:正黃旗漢軍都統、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後扈大臣,管理善撲事務,署理奉宸園事務,管理正黃旗新舊營房事務,管理火槍營事務,管理神機營事務......這一年,他才21歲,一個21歲的青年,能出這樣大的風頭,不僅僅是因為攤上一個好親戚慈禧。

奕譞的崛起,就是在咸豐帝死後,自己的妻姐當上了太后,而自己也在恭親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與異母弟弟)與慈禧密謀政變中抓住了肅順,這可以說是醇王一生的驕傲。抓肅順也成為他事業的真正起點。正如他孫子溥儀寫過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道:“我很小的時候聽到了一個故事,有一天王府裡演戲,演的是‘鍘美案’,演到最後一場時,年少的六叔載循看見被包龍圖鍘的鮮血淋漓的陳世美嚇的坐地大哭不已,我祖父立即聲色俱歷的當眾喝道:“太不像話,想我二十一歲時親手拿肅順,像你這樣,將來怎麼能擔當國家大事”。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屈辱的議和結束,逃到熱河的咸豐皇帝已經臥病不起,臨終前,召集了隨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個軍機大臣,立了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並任命這八位大臣為贊襄政務大臣(贊襄:即協助,輔助之意)。第二天,咸豐帝駕崩,八位顧命大臣按照遺命,扶載淳即位,定年號為祺祥,同時也把朝政抓在了手裡,發號施令起來。這八位顧命大臣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和額駙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五個軍機大臣。掌握了實權的是兩位親王和一位協辦大學士,而肅順更是其中的主宰和靈魂。慈禧乃鼓動咸豐帝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較最近的恭親王奕訢與咸豐朝顧命大臣僧格林沁和軍機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權力之外,亦極為不滿。於是葉赫那拉氏與奕訢等人聯合,發動政變。——《我的前半生》溥儀

同治三年,即1864年,奕譞被加封親王銜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同治四年,即1865年,兩宮太后又任命為弘德殿行走,稽查課程。

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奕譞進封為醇親王。

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同治帝親政,罷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職務。

正在奕譞打算繼續努力為侄子同治帝盡忠職守的時候,大清又發生了一件塌天大事。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戰戰兢兢的後半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他19歲的侄子載淳又患天花而不治身亡,奕譞在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經過了三代帝王,父親、兄長、侄子,可是上天對他開的大玩笑還在後面呢。載淳無子,慈禧為了能夠接著垂簾聽政,掌握清朝大權,便說要過繼奕譞與大福晉慈禧之妹的兒子載湉,並冊立為新帝。當時載湉不滿4週歲。(光緒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其實,慈禧想立載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第一個是年幼好管理,而且他是醇王奕譞的長子,慈禧的親外甥,和同治帝關係很近,載湉過繼後可以作為咸豐的兒子來處理,這樣自己依然能夠垂簾聽證。第二,他的父親是慈禧的妹夫,比較好控制,奕譞的性格是比較軟弱做事沒主見,很怕這個大姨子慈禧。

慈禧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什麼親血骨肉,外戚內臣,一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同治帝死後,可以說是慈禧在八個顧命大臣事件後進一步暴露了她的內心。奕譞看的很清楚,他太瞭解慈禧這個女人了,對於政敵下手從不留情,自己的兒子以後入了宮就如同羊入虎穴一般,否則他不會一聽說叫自己的兒子去當皇帝就嚇得魂不附體。參加了那次御前會議的翁同龢在日記裡寫過:當慈溪一向王公大臣宣佈立載湉為嗣,奕譞立即“碰頭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從那以後,奕譞的履歷上,就出現了很有趣的記載。一方面是慈禧履賜恩寵,一方面是奕譞屢次辭謝。奕譞明白,自己的後半生必須謹小慎微,把取信討好慈禧,看做是他唯一的本分。

1875年,光緒入宮當了皇上,奕譞便把一切官職都辭掉了。王爵的世襲罔替的恩典也是辭了很多次才接受的。

光緒二年(1876年),皇帝在毓慶宮入學,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在這是才得到了和兒子相處的機會,也是他謙恭有禮的結果。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光緒五年(1879年),朝廷賞賜奕譞食親王雙份俸祿,紫禁城內乘坐四人轎

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訢被罷免了軍機大臣的職務,讓禮親王世鐸代替,太后命令禮親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與醇親王奕譞商辦,這等於給了他比過去更高的職務。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廷開始設置海軍衙門,任命奕譞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

同年,在中法戰爭後,朝野內外對於海軍的建立於改革呼聲很高,見於中法戰爭失利的殷鑑不遠,所以奕譞連同有名的議和大臣李鴻章一起上奏給慈禧要求建立海軍,慈禧同意了,於是成立了總理海軍衙門,由奕譞做總理大臣。

光緒十二年,即1886年,慈禧太后向朝臣表明了想讓光緒帝親政的想法。隨後,許多請求太后收回成命的摺子就到了慈禧的手中。這其中就有奕譞的摺子。奕譞在摺子中向慈禧太后表明:皇帝現在親政不合適,即使親政也要等到皇帝二十歲時再商量。親政後也要“一切事件,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再做決斷。奕譞做事真是處處小心謹慎。

1886年三月,太后賞賜奕譞與福晉杏黃轎,奕譞一次都沒敢坐進去。

1886年五月,奕譞奉命會同李鴻章代表太后去閱兵,奕譞覺得他自己的力度不夠,還特意帶來了太后的親信李蓮英做主理,替太后把關,有太后的親信陪同,不管怎麼樣都避免了嫌疑,可以證明部隊是效忠太后的。由此可見,奕譞還是有點小心機。兩年後在李鴻章和奕譞的支持下,北洋水師擁有了大小戰艦25艘,主力陣容包括定遠,鎮遠兩艘7000噸的鐵甲艦和巡洋艦等基本都有了海軍的陣容。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八強(英,美,俄,德,法,西,意,中)實力高過日本。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緒親政。四月,太后下諭預備皇帝大婚,都當本著力行節儉的原則,同時命奕譞稽察。實則權力依舊在慈禧的手裡。

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奕譞和李鴻章創辦的海軍衙門,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戰艦領銜的北洋海軍終於成軍,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武裝力量。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除金銀珠寶外,進封奕譞的諸子:載灃為鎮國公,載洵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醇親王奕譞的一生——父親、哥哥、侄子,兒子,孫子都是皇帝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親王突發疾病,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歲。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親自前往。定稱號為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從乾隆皇帝御批;仍原封,遵從醇親王生前的的志願。諡號為賢,配享太廟。

光緒十八年(1892年),葬於北京西山妙高峰。

看奕譞的一生,雖說榮華富貴,但也活得很累,如果把奕譞的一生看成一個圓,那麼這個圓便是以慈禧為圓心,慈禧的利益為半徑而畫。

一個童謠所言鬼子六,敗家七。鬼子六就是奕訢善於與洋人打交道不乏賣國的舉動,敗家七就是奕譞,說的是把擴建海軍的錢都花了,敗了大清的家。對待慈禧的一意孤行而順從,只考慮自己的處境而不考慮國家的處境。把擴建北洋水師的錢都用在了給太后修頤和園上面。但是話說回來,奕譞這麼做固然有他的不對,但他只能妥協,其實奕譞這麼做也有自己的想法,是想讓慈禧能順當的歸政給自己的兒子光緒,做父親的哪有不為孩子想的,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永遠當傀儡。所以只好動用國家的錢來滿足慈禧的慾望。曲線救救自己的孩子。可惜慈禧雖然住進了改名叫頤和園的清漪園裡,但並沒有歸政。奕譞的想法落空了。

奕譞為西太后慈禧盡忠一生,他死後不久,他首創的所謂海軍也就慘敗於甲午之役。花了幾千萬兩白銀所建造的船隻,除了頤和園的那個石舫,大概也沒剩下別的了。據《我的前半生》記載,醇親王府有一條家訓特別有意思: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多膽也大,不喪身家不作罷。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許身家能自保。問題不在錢財,而是怕招災惹禍。他用“退省齋”給新蓋的書齋命名,在書齋裡條案正中擺著”欹器“(一種銅器,水半滿則器平衡,水全滿則傾斜而水溢出)上面刻著:“滿招損,謙受益”的銘言,他把自己正房命名為“思謙堂”,無一不帶著自我表白的內心痕跡。

死後餘波,陵寢之樹被奉旨挖斷

奕譞老同志的陵寢位於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俗稱七王墳,這個園寢是奕譞在30歲左右時選的,這個地方很不錯,有山有水,泉水溪流還有唐朝時的古寺,又請來風水先生來看,最後選定了在這裡修陵寢。為此慈禧和同治還撥了錢款給奕譞修造陵寢。奕譞很感動,他的陵寢之內有一顆千年古銀杏樹,是金元時期的樹木,很是茂盛,結果在他死後不久,一次一個風水大師要給慈禧選墓地時,談到了這顆銀杏樹,說這顆樹很不利於皇家本身,因為醇親王是王,銀杏樹是白色的,王是加白是個皇字,意味著他家會出很多皇帝。

光緒不就是奕譞的長子就是皇帝嗎?還是慈禧親自挑選的。可是慈禧卻絲毫不考慮,讓人將樹木砍斷,不用告訴光緒。這些人怎麼敢呢,就上奏給光緒,光緒自然不肯,當然不能讓別人砍自己父親陵寢上的樹了,還說:“若有人要砍,先來砍我頭”這些人又去轉告慈禧,慈禧也是不改主意。後來一次光緒剛下朝就有人來告訴他,太后上西山妙高峰了,光緒明白不好,趕過去一看,樹已經被砍斷,還有人在樹上澆石灰水呢,怕它重生。光緒很難過,自己父親一輩子不招災不惹禍什麼都順著慈禧,卻連自己陵寢上的樹都要被砍掉。自己身為皇帝連父親的陵寢都保護不了,真實太窩囊了。其實慈禧和奕譞沒有那麼大的仇恨,奕譞的陵寢還是慈禧撥錢修造的,之所以這樣做事因為光緒後期開始與慈禧對抗,行成了勢同水火的對立。所以慈禧是拿樹撒氣呢,奕譞是吃了自己兒子的瓜落了。這也是奕譞的可悲之處了。

但是因果輪迴,搬弄是非的內務府大臣英年在陪同慈禧逃奔西安時被斬了,慈禧在之後的沒多久也駕崩了。白果樹雖然砍了,但卻依然沒有斷絕了醇王一系的血脈,慈禧在臨死前又將奕譞的孫子溥儀冊立為帝,令其父親載灃做攝政王。不知在九泉之下的奕譞會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