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一生奮鬥到底為了啥?殺光四個兒子,又逼死自己孫子、侄子

1、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觀點:人一生辛苦努力,終究是為子孫的。

你貪錢也好、奪權也好,總是要把這份家業傳給子孫。否則你一個人,一個身子一張口,你能穿多少、吃多少?

你奮鬥一生,費那麼多事,使那麼大力,總要留點什麼,讓子孫沾光受潤吧!

所以當古代的太監亂政害人,一心往懷裡扒拉錢財,人們就摸著腦袋想不通:你一個閹人,無子無孫的,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其實這麼想,還是不瞭解人性。

一部電視劇裡,一個貪太監要被處死了,另一個大貪官也是這樣問他的。太監懊喪地道:

我就是因為沒兒沒女,這一輩子如果不再撈點錢,不甘心啊!

這就是一個心理因素,人活著,畢竟不是草木,有種種需求與慾望。

但是,如果一個人慾念太強,那麼相比之下,子孫倒成身外之物,就不是他考慮的根本了。

他甚至可能為了實現自己的精神需求(請注意:不是物質需求!),不惜犧牲自己的孩子。

王莽就是這樣的情況。而且他是一個特別極端的例子。

王莽一生奮鬥到底為了啥?殺光四個兒子,又逼死自己孫子、侄子

2、

王莽不貪錢,但他貪慕權勢。

如果我們把“篡漢”作為一種犯罪行為的話,子女卻是他“犯罪”甘願付出的“成本代價”。

頭一個為王莽的“皇帝夢”獻身的,是他二公子王獲。

王氏本是漢成帝母家的外戚,因為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做了太后,王氏家族在成帝朝權勢煊赫,王鳳、王根、王莽相繼擔任輔政大臣,一門出了十侯。

可是,外戚之盛如夏日的浮萍,外戚不是喬木,他們到底只是依附於後宮的,一旦皇帝換了一位來做,就有一朝新的外戚起來,而前朝外戚馬上就過氣了——他們的權勢很不穩固。

成帝死後,沒有子嗣,由他侄子哀帝繼承大位,哀帝自然要重用他母族和後族家的親戚,王氏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熱鬧了沒幾天,剛剛嚐到權勢甜頭的王莽,就被解除職務,回鄉休養。

一朝天子一朝外戚,這是西漢政治的規律,也是西漢外戚的宿命。此事要擱別人,也就認命了,放棄了,不管怎麼說,也快活了些年,值了!可王莽是“權力動物”,沒有權勢,他吃不下喝不下,每日深思嫋嫋,都在皇都。他不甘心,要重新爬回權勢的頂峰。

他對此很有信心,因為他除了外戚的身份,還是那個時代著名的賢人——好比今天上過《感動中國》,還上過春晚,非常知名,微博粉絲達到千萬級別(活的、死的,都有!)。

王莽從做儒生時起,就刻意“求名”,說明他是一個非常重視“精神需求”的人。而且他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由於他父親早亡,在王氏家族裡屬於邊緣人物,相對於血緣的根兒,他的名聲對他的意義更為重大。

事實上,王莽也是因為名聲鵲起,而在王氏家族中崛起的。“王莽謙恭未篡時”,是他的政治策略。可見王莽是一個異常理性的人,非常善於借勢,對社會運勢具有極強的把控能力。

經過十餘年的經營與積累,王莽在社會各階層都擁有巨大的聲譽——在兩漢時,士人的名聲,是除了家族出身以外最為重要的政治資本。

過去,王莽從中受益匪淺,如今仕途受挫,他借外戚的身份上爬的雲梯忽然被人撤了,他就更需要加重他聲譽之價了!

他必須做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時代背景,在兩漢,尤其是東漢時,人們為了求名,會做出令人驚詫的非常舉動。也就是說,王莽殺子,不孤也)!

正當王莽踅摸機會的時候,二公子王獲因一件小事殺死家奴,無意之中撞進王莽的槍口。“砰!”他親生父親毫不遲疑地扣動扳機:勒令王獲自殺謝罪,為奴償命!

西漢實行奴隸制,世家大族多蓄家奴,奴的社會與法律地位都低於平民。說白了,奴的命,不值錢!所以二公子敢輕易殺奴。不想王莽竟然勒令殺主給奴償命。

這樣的“平等”意識,已經超越那個時代,難怪有人說,王莽是穿越人物。

王莽心裡不痛嗎?如果按一般的舔犢之情來說,應該是痛的。但他急於重登雲端,咒念太盛,也只有硬生生將痛壓下了。所以史書說,王莽是“匿情求名”,“匿”這個字用得很精闢,對王莽來說,在權勢中沐浴,是最痛快之事!親情小痛,算得什麼!

王莽一生奮鬥到底為了啥?殺光四個兒子,又逼死自己孫子、侄子

3、

不出意料,王莽在輿論場投入那枚重磅炸彈後,很快,社會輿論都在召喚他——那時,西漢國勢日衰,亟需一位“聖人”,王莽如此公正無私之人,豈不是當代的大聖人?後來他幾乎沒有阻力地篡漢,也是這種輿論將他推上去的。

想想,犧牲一個兒子,值不值?

王莽挾重名回京,其實哀帝並不願意如此,是迫於輿論壓力,因此時刻防範著他。胡漢三雖然回來了,但也難有所作為。

可是王莽偏偏好運,哀帝很快就死了,而他的姑媽王太后還在後宮,姑侄遂趁哀帝駕崩,聯手扶立年僅9歲的平帝為帝;為狙擊新的外戚,他們禁止平帝之母衛姬及其族人進京,王莽還將自己的長女嫁於平帝為後,這樣他就成了新天子的岳父,他通過外戚的“借殼上市”,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王莽做的這些事,他大公子王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王宇見父親欺天子年少,凌壓其母族,皇帝現在年紀小,被人玩弄,他沒意見,他將來長大了,醒悟了,難道不會報復?那時,王氏恐怕難逃滅族的命運。

但王莽是異常頑固的,他清楚他在做什麼,而王宇不知道。

王宇勸了幾次沒效果,就夥同他師傅吳章和妻舅呂寬,決定“為驚怪以懼之”。他準備了一盆狗血,趁月黑風高,潑到自家府門之上。可不幸計劃敗露……

王宇沒想到,他跟他二弟一樣,正好撞在絕情的父親的槍口上。

因為王莽知道很多人反對他,正想機會除滅反對者呢!不想這個機會,是他忤逆的兒子給的。他馬上下令,處死王宇夫婦。這樣在輾轉殺人,就理直氣壯了!

王莽上奏朝廷說,“(王)宇為呂寬等所詿誤,流言惑眾,與管、蔡同罪,臣不敢隱,其誅!”他自比周公,將反對他的人比作西周初年參加“三監之亂”的管叔、蔡叔,借王宇案誅滅了平帝母氏一族(只有平帝母衛姬一人沒殺),並窮治呂寬之獄,將京城、郡國所有異己分子一網打盡,“連引郡國豪桀素非議己者”,“死者以百數,海內震焉”。

王莽向兒子、兒媳借頭,徹底清洗了政治對手。他也不擔心女婿平帝報復,公元6年,他直接平帝毒死,不久後將大漢江山也奪過來,由他做了“新朝”的皇帝。

王莽一生奮鬥到底為了啥?殺光四個兒子,又逼死自己孫子、侄子

4、

這位“新”帝,已經殺死二子,還讓親生女(平帝后)做了寡婦。

不要緊,他還有兩個兒子,一個王安,一個王臨,都是王皇后所生。王臨還一度立為太子。

如今皇子們都安全了吧?不然!

那位太子首先完蛋。

這王臨不是好人,當時王皇后生了重病,他竟藉著“侍疾”的機會,和一名宮女勾搭成奸。可不巧,這名宮女早已被王莽染指。父子同採一朵花,未免要出大事。

王臨深知王莽薄於父子之情,擔心姦情敗露,難逃兩位兄長的命運。一不做二不休,他乾脆與宮女合謀,趁王莽來探病時,把父親殺死。皇帝他來做。

王臨只為殺父自存,完全不考慮母親垂危。而王皇后因為二子被夫所殺,早已“涕泣失明”,現在也不剩幾口氣了。她只好在病榻上眼睜睜看著,這回到底是夫殺子,還是子弒父?

最後的結果是,王臨的計劃被人告發,被王莽賜死。

王臨卻硬氣,父親賜他毒藥,他偏不肯服,而是舉刀自刺而亡,血噴了一地。

王莽是很珍惜羽毛的人,他不願意外人知道宮裡差點發生弒君弒父的逆案,為了保護他的好名聲,竟然將審理此案的所有官員與知情者全部處死。

不過有一件事,出乎他意料。就是他最後一個嫡子王安,沒幾天也死了。據說是被嚇死的,阿彌陀佛,此子算得善終吧!

王莽戕害骨肉,除了親生四子。

下面輪到侄子王光。這孩子是王莽長兄的遺孤,當年為王莽撫養,替王莽掙了不少道德加分。王莽登基後,王光封為侯。

此人驕縱不法,他的犯罪行為被人舉報。王光嚇壞了,他可不想被叔叔借了頭來樹立他公平的名聲,趕緊找母親求救。可是他母親(王莽的大嫂)比他更瞭解王莽,嘆氣道,你覺得和兩位堂兄弟比,誰更重要?

王光眼睛都嚇直了,娘倆兒自知難逃一死,就一起自殺了。

下面被王莽所殺的,還有他的嫡長孫,也就是長子王宇的遺腹子王宗。

這孩子生下來,父母已為祖父所屠。他自是對祖父懷著仇恨,長大後頗為狂放,他大概以為叔叔們都死了,將來皇帝就該由他做吧,白日無事,竟穿著天子冠服在家裡搖擺——這是有違禮法和孝道的行為,大約王莽也不放心他吧,抓他這個過失,也逼著他自殺了。

王莽一生奮鬥到底為了啥?殺光四個兒子,又逼死自己孫子、侄子

5、

小題大做,逼著孩子們自殺,天下哪有這樣的父親?

王莽的作為,十分教人不解。

王莽的終極目的,不就是為了做皇帝嗎?可是對於一個新興的王朝來說,別說親生孩子,就是“同姓”親戚,都是重要的政治資源啊。

王莽是讀書很用功的儒生,他難道不知道,西漢初建國時,劉邦就是因為劉氏兄弟少,甚至連遠房親戚都請來封王?

好比劉賈,是劉邦的遠房堂兄,這樣的親戚,只能算是同族了,也封為荊王。劉邦二哥劉仲,封代王,侄劉濞封吳王,都是大國。劉邦大封“遠屬諸侯王”,就是希望盡力擴大統治基礎,使老劉家的親戚“藩屏帝室”。

怎麼說,劉邦的天下還是打來的,他尚且亟亟於此。遑論王莽的新朝,還是篡來的、騙來的呢!他不正該藉助王氏子弟“藩屏帝室”?如果他不殺子,而是把王氏眾多的孩子們分封到各地為王建國,可能“新”朝的天下也不止那麼十來年吧!

而事實上,由於王莽不惜殺子殺孫殺侄,莫說分封,最後連皇位繼承人都找不到了。

他正經兒子們都死了,雖說王莽年輕時在外偷腥,私下還養了兩個兒子,可是私生子的地位怎麼比嫡子,天下也不服嘛!何況王莽一直也沒正式承認這倆“皇子”,如果忽然要公開,像王莽這麼要面子的人,真的難以為情。他只好放話說,將來要把帝位傳給一個遠房侄兒。

不過他傳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位“聖人”即位後胡作非為,他的“聖人”名譽已經破產,而且天下大亂,造反的農民軍打入京城,“大新”王朝得壽僅僅15歲。

王莽殺光了子孫,如今倒好,不用別人來殺了。

其實啊,王莽為何做這麼愚蠢的事,只有他心裡最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