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他們要讓有田燒重新進入生活,而不是死在博物館裡。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有田町的代表風物及有田燒的燒窯工具。


今天,我們來聊聊日本的“人間國寶”——有田燒。

17世紀以來,日本與荷蘭之間的關係,說起來也是一部《驚情四百年》,一幕幕都是權力、貿易、金銀、陶瓷、宗教和藝術的畫面。

有田燒和浮世繪是其中最動人的情節。

“有田燒”是日本最早的瓷器,來自日本九州島佐賀縣有田町,被日本政府譽為“人間國寶”。歐洲人又稱它為“伊萬里瓷”,因為當年出口到歐洲的有田燒都是從佐賀縣伊萬里港裝船出海的。

有田燒的製陶技術由韓國陶匠李參平於1616年將製陶技術帶入日本。17世紀中期,中國清政府實行海禁,中斷了景德鎮的瓷器出口。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將日本有田燒出口到歐洲。

這個世界第一的“海上帝國”也與日本展開了頻密的往來。甚至在十八世紀末日本鎖國時期,荷蘭也是唯一一個被允許進行貿易的國家。浮世繪也在隨後的100年裡隨著日本陶瓷、茶葉等產品的出口,在歐洲掀起一股和風熱潮,影響了梵高、高更、莫奈等印象派畫家。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KOMON傳統紋樣食器。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歸結為有田“16處名勝風景”+ 有田燒為生產需要的“工具16個”的標籤大盤。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1616/ARIA JAPAN(1616/有田燒)


讓我們回到現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古老的有田燒已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衰退階段。

有田町裡的瓷器老品牌,如香蘭社(始於1689年,有田町最早的製陶品牌和出口貿易商)與百田陶園(1647年開始烤窯,1871年成立瓷器綜合貿易公司),以禮品及婚禮用品為主要銷售領域,都面臨著市場疲軟的困境,亟待一股新鮮的空氣,為燒窯里加把火。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融入日常生活的1616/有田燒餐具。


百田憲由先生(百田陶園負責人)找到了日本跨界設計師柳原照弘,邀請他設計一個餐具系列。柳原照弘與荷蘭設計師組合Scholten & Baijings合作,設立了陶瓷品牌1616/ ARITA JAPAN(1616/有田燒),主打陶製餐具,如水杯與碗碟。

對荷蘭人美學的認同與親近,似乎是日本設計界的共識。

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先生在著作《為什麼設計》中提到,“這三十年來,是技術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在歐洲,只有荷蘭緊跟上了時代的潮流。荷蘭設計的傳統是充滿合理性的感性,他們以‘利落的超脫’引導了國際設計界的潮流。”

柳原照弘和百田憲由亦希望Scholten & Baijings的加入,能為有田燒帶來與時俱進的發展建議與國際商機。

1616/ ARITA JAPAN以傳統有田燒白陶柔韌、實用的特質為基礎,加入當代的極簡造型風格,顯得時髦又質樸,古老又新鮮。1616/ARITA JAPAN迅速引起了國際設計界和市場的關注與認可,可謂名利雙收。百田憲由先生的視野、決斷力與冒險精神,令百田陶園成為了當地“鹹魚翻身”的成功案例。

百田陶園還獲得了丹麥品牌HAY和Georg Jensen的合作機會。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日本跨界設計師柳原照弘與荷蘭設計師組合Scholten & Baijings。


以1616/ARITA JAPAN的成功為前奏,Scholten & Baijings和柳原照弘繼續合作,推出了“2016/計劃”,希望找出一個結合現代科技理念與傳統手藝的新模式,振興有田燒產業,並帶動佐賀縣的其他傳統產業,獲得永續發展——就像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做的那樣。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參加2016/計劃的16位設計師與10家有田燒品牌。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設計師與製陶工匠們在交流經驗。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2013年新推出的陶瓷器品牌“MONOHARA”的器皿。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以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國為靈感的“HASAMI”馬克杯。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mushimegane book。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香蘭社的瓷器,及香蘭社現任主席Fukagawa Koransha。


他們找來16位歐洲設計師參觀10家最老的製陶品牌作坊,親身瞭解有田燒的製作過程與工藝。

16位設計師分別來自德國、瑞士、英國、瑞典、西班牙、丹麥、荷蘭、法國,有年輕的新銳工業設計師Christien Meindertsma,也有享譽世界的瑞典玻璃設計師Ingegerd Råman,還有德國慕尼黑配飾設計師Saskia Diez等。

在參觀過程中,設計師們也為工匠們提出技術方面的建議,例如在純手工的過程中加入電腦數控和注射模塑的嘗試,讓工匠可更專注於上釉工序。

參觀結束後,16位設計師分別設計1件有田燒作品,由主持者Scholten & Baijings和柳原照弘來配對最合適的製陶作坊,實現設計。這其中所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將公開討論、協作解決,製陶品牌之間不保留任何技術秘密。

16位設計師中的Tomás Alonso認為這很不可思議,“為了整個地區行業的發展,他們竟願意放下競爭和技術保護意識。”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齊整排列、剛完成的素胎。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對素胎的形狀進行細緻調整。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等待上釉藥。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在模具裡注入原料,塑造成固定形狀的成型作業。


當日本的人間國寶,遇見當代歐洲設計

有些器皿不採用模具,而使用拉坯機制作素胎。


這16件有田燒作品將成為一個完整的設計系列,包括可商業化生產的日常用品及向傳統致敬的限量設計,將在2016年春天推出,成為向有田燒四百週年致敬的紀念品,並參選2016米蘭移動沙龍大獎。

2016/計劃如今還在進行。

荷蘭人與日本人並肩作戰——“我們要讓有田燒重新進入生活,而不是死在博物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